“”逐步探索县域城市 农远 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蛟河市是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麓一个多山的县级市,拥有46.7 万人口,下辖 16 个乡镇,188 所中小学校。自我省实“”施 农远 工程以来,我市坚持以促进学校均衡、协调、规范发“”展为原则,以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 建、管、配、研、用 五方面开展工作,一边抓硬件建设、一边抓软件管理。蛟河市村级小学全部配备模式二设备,中心校以上学校均配备了模式三设备,工程设备覆盖率达到 100%“”。目前, 农远 工程已从初“”期的设备建设阶段转到应用阶段。在 农远 工程大一期结束“”后,我市已初步建成了维持 农远 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支持服务体系。 “”一、逐步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服务体系 农远 工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造福子孙的惠民工程,是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那就需要有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作保障,促进它健康发展。首先我们成立了以教育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远程教育管理与应用领导小组,并与项目校相关责任人签定安全管理与使用责任状。随着工程的不断深入,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从设备安装、保管至维护,从资源接收、整理至应用,从三种硬件模式至三种应用模式都有较为系统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制度上墙,记录统一详“”实,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了 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 的工作“”机制。同时,连续三年我们都从不同角度下发了 农远 工程设“备管理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从而在组织上、制度上保障了 农”远 工程设备应用的常态化和规范化。二、逐步建立日臻完善的设备技术支持服务体系远程教育设备是否能用、是否好用是设备应用的重要前提,它“包括设备硬件服务体系和资源接收服务体系。我们采取了 三”级一网 的技术服务网络,首先对各项目校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技术培训,每位网管员参加省市县级培训都在4次以上,村小网管员熟练地掌握了卫星接收设备的维护技术。其次,在维修与维护流程上先由项目校的网管员进行分析、判断,如有异议与乡镇网管员沟通联络,如判断清楚后可直接按《售后服务电话一览表》联系中标单位进行维修,如在乡镇判断不清的故障,可与我们教育技术装备办技术支持联络咨询,特别是在卫星接收设备的维修与维护上更是整个工程设备维护的重点。再次,我市又建立了本地区的 QQ 群和一套售后服务电话,从技术上加强沟通和交流以确保设备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维护工作。经过几年技术培训和交流,现有 48%的维护工作在本项目校内完成,24%的维护在乡镇级处理,只有28%在中标商中解决,形成了良好的服务体系,确保远程教育设备能实时、顺利地得以应用。三、逐步建立合理有效的资源应用的支持服务体系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并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扩大师生的知识面,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这是把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转化成一种能力的过程,需要有复杂的、智能的支持服务体系作支撑。我市构建了三“”种 积件 模式:一是资源积累。首先是把接收到的卫星资源进行分类、遴选、存贮,将其作为主要资源,其次是把配备或自购资源作为辅助资源,再次把从地网下载资源或自制资源加工整合作为校本资源,最后是借助市教育信息中心建立的本地区教育资源库作为共享资源。目前我们已存贮优质教育教学资源210G 之多。二是培养一批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通过对各校骨干教师和有特长的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制作一些常用的教学课件,采取 以小带”“”老 、 以强带弱 的方法,开拓更大空间让教师学习、体验,为教学服务。现我市 45 周岁以下的教师有 90%已达到计算机中级水平。三是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理念的教研队伍,将教研成“”果及时转化到教育教学中,达到 一点突破,全面开花 的目的。我们确立了《远程教育资源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科研课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以促进 农远 工“”程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我们采取 典型示范、活动推进 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与研究,每个乡镇为一个活动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