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学生管理的制度化与人性化摘要:高职院校的管理应该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按照时代的要求来治理,实现制度化和人性化的结合,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使学生尽快过渡成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的各个行业发展做出奉献。关键词:高职学生;人性化管理;制度化高职院校属于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每年为我国提供大量的技术类人才,是我国国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十分迅速,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名额也不断增多,高职院校在其中需要担负的责任也就越大。对高职学生的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高职学生管理的制度化和人性化问题的讨论必不可少。 一、什么是高职院校的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 (一)制度化管理所谓制度,就是众多已经被制定出来的、合乎法律标准和道德伦理的规范。制度的核心特征则是对制度化所管理的对象采取手段例如鼓舞对象或者惩戒对象等,从而使得被管理对象能朝着已经预设好的方向去发展和进步。所以归纳而言,高职院校管理中的制度化则是指,学校运用精准的规则规范对组织内部进行协调和控制,避免各种混乱现象等,保证学生行为的一致性。(二)人性化管理归根结底,人才是组织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管理中,如果想把团体搞好,就必须从组织的每个人出发,而从人出发,也就是从人的特点出发,从人性出发。监管主体需要时刻贯彻人本观念,使得个体相对于只是被迫遵守制度,更乐于去主动改造。在高职的学生管理事务中,高职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去进行管理。为他们提供适合年龄段的学习空间,在生活中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学习中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们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发挥。二、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关系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好比计“”“”算机的 硬件 和 软件 。制度化管理在高职管理中是基础,但需要依靠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制度化的管理要求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照学校的统一规定朝着基本方向去发展,而人性化的管理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交流沟通,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如果只是注重人性化而忽略制度化的重要性,很容易导致杂乱无章的现象,管理无严肃性可言;而以制度为平台的管理上实施人性化,才能将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使学习教育更好地运转。高职学校在管理学生的时候,要遵守这么些原则:一定要对大多数的学生进行激励,少部分的学生进行约束。因此,高职所制定的对学生的规章制度一定要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与多数学生形成共识,是制度执行者积极的感受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并自觉遵守,而不是消极地执行与服从。在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所有人员包括班主任、辅导员、或者宿管等其他管理的人员都应该把握适度的原则,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应该只是机械地去执行,要保证管理的灵活性。具体问题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要充分地考虑到当时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在感情上尊重学生、信任和理解学生。三、当前高职管理所出现的系列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水平提高,市场对普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这导致高职学校的不断扩招现象的出现,学生越招越多,管理制度上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多高职院校都普遍存在,主要有着以下表现:(一)由于市场激烈的生源竞争,导致学生基础素质相对较弱。社会上市场的需求增大,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增多,所以高职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对招生这一板块设置的门槛大大降低,或者基本上不设门槛,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对学生的素质基本不进行筛选,来者不拒。这给高职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二)家长认知程度普遍较低。通过统计发现,进入高职的学生,很多的父母文化水平都不高。他们对子女的教育认知程度低,在子女的学习上要求不够严格,对于学习能力低的子女,父母普遍抱着有一技之长的立足于社会的想打,将子女送进高职院校。这导致很多高职学生不思进取,在对待学习上态度散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