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媒介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分别从新媒介应用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好处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对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这类新兴的现代新媒介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可行性操作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就其在高校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方面给予一定的研究和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提高新媒介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质量与效率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现代新媒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4-0011-02我国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各式各样的新媒体技术不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占据一定地位,其中就包括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介[1]。相比传统媒介例如电视、广播等,此类媒介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模式,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它们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载体形式之一,将 双微 这类新媒介应用在高校教育教学领域会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提早完成。一、高校教育领域中新媒介应用的优势1.操作便捷。由于学生对新兴媒介的好奇心,很容易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微博、微信、Facebook、QQ 等社交通信工具易操作,上手快。此外,这些新媒介中储存了用户信息资源,所以可利用开发数据分享和传播服务功能,将同一账号共享几个平台使用。2.高效即时。新媒介支持在智能手机等各类移动终端上使用,就信息传输而言,只要在平台上发送相应的信息资讯,对方会在第一时间收到信息,过程高效即时,更加随身化,从而使得移动学习成为现实。3.内容丰富。这些新媒介都会提供一些公共服务,比如朋友圈、个人空间等,能够使使用者发布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片文字或视频供好友欣赏,而好友也可在相应位置发布自己的看法作为回应。这种互动完全可应用在教学工作中,改变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2],组织学习小组讨论群或者微信公众平台,平时推送一些专业领域的相关信息供学生学习参考。二、高校教育领域中新媒介应用的效果1.师生间的信息沟通平台。高校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其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间更加灵活自由,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经常出现一学期结束后师生彼此之间还不了解对方姓名的现象,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相互之间见面次数太少且交流时间又很短暂,但是长此以往,必然会严重影响高校教学效果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新媒介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和微博等平台将学生添加成好友,随时给学生发送教学计划及相关课程要求,让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及任务;学生也能够将自己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疑虑困惑第一时间反馈给老师,通过这种一对一的交流或群交流方式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机会,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而且加深了对所学课程重难点知识的掌握,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2.“教学方式的转变。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一块板的 四”个一 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落后,无法跟上现代化新媒体教学的前进步伐,而且传统教学方式对于新时代背景的大学生来说已经不具有任何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当下各高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之一[3]。3.图书管理的新模式。学校图书馆可以建立一个微信订阅号,平时在上面发布一些相关资讯,比如近期的活动安排、好书推荐或知识讲座等信息供学校教职工及学生订阅查看,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的导航设置选择需要的服务类型,包括文献检索传递、资讯互动、图书推荐、公告查询等服务,直接通过客户端进行内容浏览。图书管理人员可通过公众平台把最新的图书资讯传递给学生并与他们互动沟通,获取最新借阅信息,使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更加高效化、便捷化[4]。4.良好品牌形象的树立。一个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其知名度,学校可利用新媒介的各种公众平台推送本校的最近资讯信息,包括学校概况、院系设置及特色专业、招生简章、报到流程等,广泛宣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及学术交流会议等情况,让学生和家长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学校动态,增加社会关注度,既节约了宣传成本,又实现了学校的品牌传播,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三、高校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