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论的心得体会和方法 治国制度与治国经验的心得体会(5 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对于治国理论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一这部党史基本著作,以大量历史资料为依据,吸收近 30 年来党史学界重要研究成果,全面记载了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段历史。这 29 年党的历史,是 90 年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对待这段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其重要意义不可小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90 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党史》二卷始终坚持这一主题和主线,强调这 29 年历史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是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重要思想成果的历史,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经受各种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准确揭示了 29 年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党史》二卷全面记载的这 29 年历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28 年历史的继续和发展,是开创社会主义新纪元并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它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遵循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本精神,依据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党史》二卷把新中国成立后的 29 年党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按照这样的划分,全书分为四编。“第一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 年 10月—1956 年 9”月) 。本编主要围绕党领导人民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的转变后,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个转变的进程来展开。用事实说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编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1956 年 9月—1966 年 5”月) 。本编强调,面对全新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的探“”“”“索过程。所述内容围绕 全面建设 、 艰辛探索 、 曲折发”展 三个基本特征,浓墨重彩地再现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壮阔场面,真实记载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曲折,说明尽管在探索中发生了失误和曲折,但成就仍然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 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66 年 5月—1976 年 10”月) 。本编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史的一个特殊时期。用事实说明, 文化大革命 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着重说明,在 文化大革命 期间,由于全党和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和干部的共同斗“”争,使 文化大革命 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历史再一次表明,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第四编 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 年 10—月1978 年 12”月) 。本编记载的这段历史既保留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某些特点,又孕育了后一个历史阶段的一些新要素。按照这样的基本认识,用历史事实说明徘徊中前进局面的出现,以及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