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说课稿板书设计一去二三里备课教案(18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一去二三里说课稿板书设计一去二三里备课教案篇一1、认识1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一、儿歌背诵。《小金鱼》《数字歌》(小组集体诵,指名一生诵;)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数字可真有趣,很多人都喜欢它们。有人拿他们写儿歌,像今天诵读的《小金鱼》和《数字歌》。还有人拿它们写诗呢!这首诗的题目就是《一去二三里》。(老师板书,学生读文章题目。)三、初读古诗,圈划生字。1、借拼音自由试读古诗,拼不出来的就问小老师,小老师不会的就问大老师。2、读课后双横线中的生字,检查掌握情况。3、在诗中用横线画出生字词,老师做好示范。一去二三里四五六七八九十4、借助拼音,每字读3遍,小老师教给不会的学生,老师巡视。5、检查自学情况。①出示字卡指名读,同时拼读、齐读。其中包括给生字找朋友、区分“人、入、八”以及对三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复习。②开火车比赛认字。四、休息。(学生听古筝《出水莲》,老师板书生字)五、诵读古诗。过渡:休息之后,齐读生字,为读诗做铺垫。(一)读准读顺1、大声自由读。2、四人分行读,其他人做小老师,听读得是否响亮,是否字准句顺。3、齐读。4、男生女生接龙读,要求字正腔圆,字准句顺。5、一组二组赛。(二)读美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姥姥家,他们一走走了二三里的路,走过一座小桥,看见了一个小村庄,村子里有四五户人家,烟囱里正冒着烟,因为快到中午了。他们继续向前走,来到山坡前,看见有几个亭子,于是走进一个亭子歇歇脚/p>一去二三里四五六七八九十4、借助拼音,每字读3遍,小老师教给不会的学生,老师巡视。5、检查自学情况。①出示字卡指名读,同时拼读、齐读。其中包括给生字找朋友、区分“人、入、八”以及对三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复习。②开火车比赛认字。四、休息。(学生听古筝《出水莲》,老师板书生字)五、诵读古诗。过渡:休息之后,齐读生字,为读诗做铺垫。(一)读准读顺1、大声自由读。2、四人分行读,其他人做小老师,听读得是否响亮,是否字准句顺。3、齐读。4、男生女生接龙读,要求字正腔圆,字准句顺。5、一组二组赛。(二)读美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姥姥家,他们一走走了二三里的路,走过一座小桥,看见了一个小村庄,村子里有四五户人家,烟囱里正冒着烟,因为快到中午了。他们继续向前走,来到山坡前,看见有几个亭子,于是走进一个亭子歇歇脚,顽皮的孩子数了数,亭子共有六七座。妈妈让他坐下休息,他又趴在亭栏上数亭子边的树上刚开放的花枝,可是数不清楚,妈妈问他有多少?他说:大概八九十枝吧!3、读诗,指导学生看图说话。过渡:这个小故事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人把它写成了诗,还有人把它画成了一幅画。我们先读诗,再看画。4、体验读。过渡:我们就把这些有意思的感受带到诗句中,一起读出来。(1)读给老师听。①生自读,师点评。②生齐读。③师生接词读,感受韵律美。(2)读给老师看。①看着老师,背诵给老师看。②配乐齐诵。六、拓展在《日有所诵》中寻找有关数字的儿歌。教学反思:这是我在新的学校讲的第一节课。毫不隐瞒地说,对别人来说很简单的一节课,却把我折磨得“死去活来”,三个晚上的12点休息,每天有时间就拿出来翻来覆去地琢磨。也曾想让有经验的同事帮帮忙,转念一想又不行,还不如自己做出来,在往里面填充自己没有的东西,这样也许进步会更大一些。课讲完后,出了一身的汗,也长吁了一口气,对于心理素质极差的我来说,课堂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然后就是评课议课,同事们很谦虚,也都给足了“面子”,也算是对我的自尊心的一种体贴的维护。1、课堂收得太紧。课前就一直紧张,唯恐刚入学才两个月的小萝卜头们大闹“天宫”,课堂一旦失控,那个场面绝不是我辈所能收拾得了的。总不能当着全体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