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友善道德讲堂心得体会报告道德讲堂的道德感悟的发言稿(五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关于文明友善道德讲堂心得体会报告一2、关心生者,关爱逝者,关怀人生3、逝人鲜花祭,美好你我他4、文明祭扫,为创建山水生态园林城尽一份微薄之力5、破祭奠陋习,树文明新风6、清明时节寄哀思,花香袅袅故人知,烧纸旧习莫仿效,文明上坟好风气7、清明上坟莫烧纸,栽花种树祭先人8、文明祭扫、鲜花祭祀9、祭祖毋忘文明,扫墓注意防火10、祭而丰不如养之厚11、厚养薄葬,文明祭奠12、告别丧葬陋习,崇尚文明治丧13、鲜花献故人,植树绿祖玟14、清明扫墓不小心,烧了林木害六亲15、告别陋习、文明祭奠16、提倡文明祭奠、保护生态环境17、文明祭祖、保护环境、自带火盆、随手清理18、倡导文明祭祀、保护生活环境19、破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20、文明祭扫,为创建山水生态园林城尽一份微薄之力21、关心生者,关爱逝者,关怀人生22、自强奋进,改革创新,服务至上,争创一流23、再接再励,勇夺第一,争创全国文明单位24、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束鲜花祭故人25、迷信烧纸何须用,文明祭扫慰故人26、逝人鲜花祭,美好你我他27、开展改树塑活动,再树文明新风关于文明友善道德讲堂心得体会报告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公民层面规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起着支撑作用。怎样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标准成为公民的行为习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一、正视当前社会价值观的成就和缺失,坚定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标准的信心和决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一个好风尚的形成,必须有正确价值观的引领。长期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推进,中华传统美德不断弘扬,中华大地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他们爱国敬业、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坚守正道、虔诚勤勉,孝老爱亲、睦邻友善、守望相助,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但在一些领域、一些社会成员中存在着道德滑坡问题,诸如官员贪赃枉法、老人碰瓷、坑蒙拐骗、见利忘义、食品掺毒等等,可谓是举不胜举,花样叠出,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对社会正确价值观的构建造成严重冲击。社会丑恶现象背后的实质是信仰的缺失,精神支柱的塌陷。任其发展蔓延,必然毒化社会风气,危害人民群众,成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格格不入的社会毒瘤。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要遏制这些现象,必先从价值信仰入手进行整治。党的立足公民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要求,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准则,该准则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为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提供了引领,为塑造良好社会风尚提供“主心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公民是实践主体,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承担起践行的责任,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自身的道德约束和行为规范,使之成为内化于心的精神追求、价值自觉,并在实践中外化于行,才能促使精神文明不断进步、社会风尚不断改善。二、科学理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标准,大力弘扬主流道德文化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基本的价值准则,提供了真善美、假恶丑的评判依据和价值权衡。爱国是前提和基础,敬业是爱国的具体体现,诚信是敬业的道德基石,而友善是形成诚信的土壤。弘扬社会主义主流道德文化价值取向,必须自觉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和普遍价值遵循,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一)爱国是民族之魂,是首要的政治美德爱国是一个公民最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