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祖父的园子,人教部编版,(2)_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 处。 2“”、交流重点语句,体会 我 的内心感受。3“”、读 阅读链接 中的片段,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产生新的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阅读《呼兰河传》整本书。 教学重点: 1、了解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2“” 、交流重点语句,体会 我 的内心感受。 教学难点:“”读 阅读链接 中的片段,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产生新的体 会,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阅读《呼兰河传》整本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了解学情 听写生字词,学生互阅,讲解易错词。 二、畅游园子,体会感受“”上节课我们了解了 我 和祖父在园子里的生活。课文除了描写人的活动,还花大量笔墨写了什么?(园中景物)“”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诗歌,也适用于这样的“”文章。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从中我们能体会到 我 什么样的内心感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畅游祖父的园子,一起从景物描写中去感受作者的感情吧!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提到的句段相机指导: (一)第1~3 自然段 1. 读第 1~3 自然段,找找园子里有什么特别之处。(园子里的昆虫很特别,种类繁多,可爱有趣,新鲜漂亮;园 子里的树木种类不多,但非常奇特) (板书:昆虫 种类繁 多,可爱有趣) 2. 哪些昆虫写得最详细?读句子,谈体会。 (蝴蝶、蜜蜂写得 最详细,蝴蝶好看,蜜蜂可爱) 3. 哪种树木写得最详细?读句子,谈体会。——“”——“(榆树有声来了风,榆树先呼叫 ,榆树有形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榆树有色——“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榆树叶子比作蚌壳) (板书:植物 有声、有形、有色) 4.“”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 我 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的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 我 一个“”美好的童年,让 我 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5.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读 出来。 (二)第 15~19 自然段 读 15~19“”自然段,说说你认为园子里哪些事物最特别,体会 我 的内心 感受。 1\.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两个 特别 ,直接写出园子的特别) 太阳到底有多大?作 “”“”“”者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通过写 人蚯蚓蝙蝠 的行为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手法叫衬托) 只有这里的太阳特别大,这里的天空特别高吗? (显然不“”是,正因为 我 的心情愉快而自由,才有这样的感觉。这“” 叫 境由心生 。) 2.…… 凡是在太阳下的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大树真的会发出声响吗?土墙真的会回答吗?“”“”“”(不是,文中用了 仿佛好像 。土墙的 回答 可能是回声, 更有可能是作者的想象,这是拟人的写法) 想象一下,大树会发出怎样的声响?(可能是树叶在抖动,仿佛人一拍手,它也拍手;可能是树叶…… 发出的沙沙沙的声响,像在唱歌) 想象一下,如果土墙会“”回答, 我 和土墙之间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3. 重点品读第 16 自然段。 (1 )你在第 16 自然段中能找到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句吗?“(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 “” 样,都是自由的。 ) 抓住关键词 自由 。(板书:自由) 小 组合作朗读第 16“”自然段,找找哪些描写让你感觉到了 自由 ,再找找其中反复 出现的句子形式,体会这样写的表 达效果。 句式1“…………”“”“”“”:就像似的睡醒逛说话 是人的动作,拟人的 修辞手法,表现它们像人一样自由自在。 句式2“………………”“………………”“”:要就愿意就愿意 是人的心理 活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它们像人一样随心所欲。 句式3“………………” :一会儿一会儿,表示时间上的随意性。(2)它们为什么能这么自由?“”“”(事物的自由源于人的自由,从 没有人问它没有人管 可以“”看出来。写园子里植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