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培训心得体会分数乘分数听课心得(6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最新分数乘法培训心得体会一后面的1/2的3/4,以及对例5的两个算式的理解都是同出一辙。但要注意两者教学时的区别:例4是让学生从图中猜想(感知)出两个分数乘分数的结果。例5是让学生先猜算结果,再用图来验证。二者在教学中的顺序是相反的,但其目的都是让学生从图形直观感知进而理会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好像不能够充分理解,确实是太抽象了,虽然有图的辅助。分开来看都能理解斜线部分是1/2的1/4,又是这张纸的1/8。但是为什么1/2的1/4就是1/8呢?这其间可是隐含着两个不同的单位1啊。学生能转得过来吗?单靠猜想感知行吗?教学时我是照书按步就班的教的,但有不少学生好像钻到云雾里去了。为什么呢?怎么办呢?原因很简单太抽象了。办法是有的化抽象为形象:我们来看看练习九的第1题,与例题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例题是在数之间思考,练习中的第1题是在数量之间的思考。不要小瞧这一点变化,借助数量来理解就比例题数之间的理解要容易得多。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前面的几个例题都是借助具体的数量让学生理解算理的,而分数乘分数比前面的几个例题都复杂些,但是却摆脱数量而抽象成数,学生的思维难度陡增。为什么不借助数量呢?如果把例题转换成像练习九第1题这样的情境,学生会很容易列式,也比较容易理解算理。在此基础之上,再抽象成数,如例题式样的,学生学起来会好得多。]最新分数乘法培训心得体会二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4.通过自学讨论,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自学探究的能力。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1、师:“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生3: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生4: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生:果汁的杯数和牛奶的杯数比较。师: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生:牛奶的杯数和果汁的杯数比较。2、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种量进行比较。(板书:比)3、师:那么这节课你想学习比的哪些知识呢?(什么叫比,谁和谁比……)二、自学探究新知1.探究比的概念教师指着板书问:2÷3求的是什么?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是果汁和牛奶的比。师:对!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板书: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学生齐读。)师:照这样,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生: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板书: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师: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较,为什么一个是2比3,而另一个却是3比2呢?生:因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师:对,研究两个数量的比较,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是不能颠倒的。出示试一试。师:1:8表示什么意思?生:1和8表示洗洁液1份,水8份。师:怎样表示容液里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生:先求出体积再比较。课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了15分钟,小伟用了20分钟。让学生填表。师: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师:说说900米和15分钟的意义。生:900米和15分钟分别是小军走的路程和时间。师:那么小军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两个量的比?生:小军的速度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师:什么叫比?(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生1:除法叫比。生2:两个数相除叫比。师:两个数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种叫法,你觉得“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