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葛江精神 ,培育校园文化,追求卓越品质葛江中学是一所由旅日爱国华侨捐资建造的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葛江氏一家“”民族自尊、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爱国为民 的精神是学校生生不息的灵魂,是学校不断发展的源泉,我们将它辐射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 一、依托 葛江精神 ,争创德育特色 1.科学规划,积极构建德育教育格局“”“”爱国为民 是 葛江精神 的落脚点。爱岗敬业就是爱国,爱生如子就是为民,这是所有葛江人的共识。为把这一思想有效融“入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引导学生把 读有益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作为修身标准,让 向善、向上、向美 成为我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总体目标。三个年级的德育教育按照 自理————”“自主自立 的发展路径提出不同要求,着力探寻 立德”树人 的校本化表达。2.深挖资源,努力提高德育工作实效“”长久以来, 葛江精神 为学校的德育教育提供了用之不尽的宝贵资源。入学第一课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陈列室瞻仰葛江氏遗像,让他们深入了解葛江氏艰辛的创业史;清明祭扫葛江氏墓“是学校的传统,今年我们策划组织了 两代葛江人同扫葛江”墓 活动,更让学生充分感受葛江氏感人的爱国心;开展活动“”“紧紧围绕 扬葛江魂,做葛江人 这一主题,始终以 葛江精”神 凝聚人、教育人、培养人。2012 年市委老领导倡导设立“”的 昆山市葛江氏德育奖励金 鼓励学生更好地热心社会公益活动,关心帮助他人,学有所成,回报社会。3.紧扣主题,致力提升学生文明素养“”葛江精神 是我们的校训,它不仅被写进学校的章程,更加凝“结在每一个师生的心里。我们以主题教育月为契机,开展 三”“”爱 教育, 葛江精神 十六字光芒已经辐射到了文明礼仪规范养成、心理健康教育乃至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层面,成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陶冶学生爱国情操、完善学生健康人格的鲜活教材。“” 二、传承 葛江精神 ,培育校园文化 1.文化重建:奠定品质校园基础针对我校校园面积偏小、活动场地不够,但建筑风格独特、校园环境优美的特点,在设计重建校园文化时,我们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使新增景点自然融入原有的园林式风格,同时又努力彰显其文化化人价值。学校 9 幢楼宇的命名、南广场西侧勤思亭的美化……莫不如此。为让校园中的每一棵树、每一面“墙、每一处景都能充分发挥育人育心功能,我们开展了 一草”“一木皆有情,校园处处是美景 摄影作品随手拍以及 美丽的葛”江我的家 征文评比活动。同学们或透过镜头或借助文字去体验美、发掘美、鉴赏美、表达美。2.多元课堂:彰显品质校园魅力课堂既是学校文化落地生根的地方,也是最能彰显品质校园魅力的地方。多元课堂分别是指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学科融通的多元化以及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在我们学校,语文课上与同学们倾心交流的可能是昆山作协的专业作家,他们结合自己多年的文学创作经验现身说法,比之于一般任课老师按部就班地纸上谈兵更能吸引学生,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劳技课上手把手教同学们的是学校特聘的民间手工艺人,当一块块小小的泥巴在他的手里变成美丽花朵和可爱动物的时候,同学们啧啧赞叹的同时不禁萌生对祖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无限神往。3.校本课程:助力品质校园形成实现课程开发与校园文化的无缝对接,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开发校本课程,是我们一直都在研究的课题。《有趣的民间手工藝:面塑》《快快乐乐学手球》《四季葛江静待花开》等校本课程就这样得以顺利开发和有效实施。例如,为了让每个学生与这个校园真正血脉相连,毕业后对母校能够有亲切的记忆,生物组王老师和语文组于老师跨学科合作,用一年的时间,拍下了校园里 27 种主要植物的春夏秋冬,干枝叶皮根花果实,学生最喜欢哪一种植物就和这个植物合影,配上花语和美文,做成了校本教材《四季葛江静待花开》。生物课上、综研课、阅读课上,同学们走进校园角角落落,与这些花草植物亲密接触,采集各种植物标本加以研究并写成观察日记、研究报告,最终以 ppt 形式交流分享各自的研究心得。“”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力量。 葛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