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经济”—招商局集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建议]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集团有限公司 内部情况通报 第九期 办公厅 2014 年 10 月 24 日 【编者按】当前,中央正在持续推进深化改革。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的改革新思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一大亮点。那么,什么是混合所有制?在改革中又需要关注什么?这些问题都值得把“握。根据集团领导的要求,战略研究部就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报告刊发给大家,请认真学习理解,以便更好地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内涵,并按集团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此项工作。“” 混合经济 释义及招商局集团推进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建议 招商局集团战略研究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述了中国未来深化改革的总路线图,其“中关于混合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的表述尤为引人注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如何解读三中全会对混合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的表述?当前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哪些问题?招商局集团如何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混合经济的理论背景 混合经济(mixedeconomy)“一词源于西方经济学。它最早由凯恩斯提出, 让国”“家之权威与私人策动力量互相合作 ,是挽救资本主义的 唯一”切实方法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之后,汉森在1941 年发表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中,较系统地解释“”了 混合经济 的含义。他认为,从 19 世纪末期以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就开始逐渐变为私人经济和社会化经济并“”“”存的 公私混合经济 或者 双重经济 。后来,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也专门论述了 混合经济 。他认为, 混合经济 就是国家机构和私人机构共同对经济实行控制,但是,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更为重要。瑞典学派代表人物林德伯克认为,混“”“”合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在所有制方面实行 公私 混合,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实行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混合经济论者认为,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经济,已不再是纯粹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而同时存在着社会化的公共经“”济,变成了 公私混合经济 。但在具体形式上,西方国家各有不同的混合经济。有的国家主张市场因素多一些,有的国家主张计划多一些;有的国家公共部门大一些,有的国家公共部门小一些;一些国家比较强调公共经济目标,另一些国家则比较强调个别目标;一些国家比较强调公共决策与管理;另一些国家则主张给个人以更大的决策余地与选择空间。在一些北欧国家的混合经济体制中,公平与效率相比,公平被置于更重要的位置,因此,以政府再分配为核心的福利国家制度是实现公平目标的基本手段。例如,瑞典混合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以私有制为主体,实行部分国有化。瑞典在 50、60 年代摆脱了贫困落后,“”并一跃成为西方 福利国家 的典范。美国则将充分就业目标置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首位的混合经济体制,显然是受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强烈影响;而日本强调国家发展导向的混合经济体制,明显地是在经济意识形态上受到德国历史上“”的 经济国家主义 的影响。二、混合经济在中国的实践及其对国企改革的指导意义在中国,混合经济的概念被赋予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宏观层面,即中国要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在微观层面,混合所有制是指在一个企业中,产权主体多元化,由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公有制成分和非公有制成分在企业内部相结合。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所有制结构在基本经济制度中的重要性,混合所有制在中国成为关注的重点并逐步成为混合经济的核心内涵。“”建国以来,混合所有制在中国的实践经历了一个 之 字形的发展历程。从 40 年代至 50 年代初,中国经济制度的实质是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