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前期准备的心得体会和方法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做实验的体会(6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关于实验前期准备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一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2、了解细胞的结构;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2、观察切片:(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2)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4、如何调节焦距?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关于实验前期准备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二1\.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2\.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故要提取色素,要破坏细胞结构,破坏叶绿体膜,使基粒片层结构直接与有机溶剂接触,使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四种,不同色素在层析液(脂溶性强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也不同。取新鲜的绿色叶片、定性滤纸、烧杯、研钵、漏斗、纱布、剪刀、小试管、培养皿、毛细吸管、量筒、有机溶剂、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混合)、二氧化硅、碳酸钙。1.提取色素:2.制备滤纸条: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4.观察:层析后,取出滤纸,在通风处吹干。观察滤纸条上出现色素带的数目、颜色、位置和宽窄。结果是: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接触到层析液?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关键是什么?关于实验前期准备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三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物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抽滤操作方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一般过程:1、选择适宜的溶剂:①不与被提纯物起化学反应;②温度高时,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室温或低温时溶解度很小;而杂质的溶解度应该非常大或非常小;③溶剂沸点较低,易挥发,易与被提纯物分离;④价格便宜,毒性小,回收容易,操作安全;2、将粗产品溶于适宜的热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如溶质过多则会成过饱和溶液,会有结晶出现;如溶剂过多则会成不饱和溶液,会要蒸发掉一部分溶剂;3、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如溶液颜色深,则应先用活性炭脱色,再进行过滤;4、冷却溶液或蒸发溶液,使之慢慢析出结晶,而杂质留在母液中或杂质析出,而提纯的化合物则留在溶液中;5、过滤:分离出结晶和杂质;6、洗涤:除去附着在晶体表面的母液;7、干燥结晶:若产品不吸水,可以放在空气中使溶剂自然挥发;不容易挥发的溶剂,可根据产品的性质采用红外灯烘干或真空恒温干燥器干燥,特别是在制备标准样品和分析样品以及产品易吸水时,需将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