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鉴赏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鉴赏_第1页
1/5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鉴赏_第2页
2/5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鉴赏_第3页
3/5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鉴赏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辛弃疾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闻道绮阳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辛弃疾词作鉴赏辛弃疾绝少写自己的爱情经历,偶一为之,便迥异诸家,带着一种击节高歌的悲凉气息。却少有婉转缠绵之意。此词即是其例。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此词可能是淳熙五年(1178)自江西帅召为大理少卿时作。览其词意,当是作者年青时路过池州东流县,结识一位女子,这回经过此地,重访不遇,感发而作此词。开头五句: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乐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清明时节,春冷似秋,东风惊梦,令人触景生情,萌生悲凉之情感。又字点出前次来此,也是之个季节。暗合于唐人崔护春日郊游,邂逅村女之事。客梦暗指旧游之梦,一枕寒怯之孤单又暗衬前回在此地的欢会之欢愉。果然,下边作者按捺不住对往事的追忆: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曲岸、垂杨,宛然如旧,而人去楼空了;只有似曾相识之飞燕,在呢喃地向人诉说,为人惋惜而已。末句化用东坡《永遇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词意,却能翻出新意,颇有信手拈来之感。这五句,作者回忆往日惜别感伤今日不得复见笔落之处愁思可见,这隐隐含悲之语在其词作中少有。歇拍处意脉不断,承接上片回忆之感伤一气流注而入下片: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绮陌,犹言烟花巷。纤纤月出于帘底,指美人足,典出窅娘。据龙沐勋《东坡乐府笺》,此又是从东坡《江城子》词门外行人,立马看弓弯句脱化而出。极艳处,落笔却清雅脱俗,此亦稼轩之出众之处。至此可知此女是风尘女子。这里说不仅飞燕知之;向行人打听,也知确有此美人,但如今不知去向了。惆怅更增,所以作者伤心的说: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去年惜别的旧恨,已如流水之难尽;今日重访不见的新恨更如乱山云叠,令人如何忍受。皖南江边山多,将眼前景色信手拈来,作为妙喻。当然,这两句里已经有意无意地渗透进了家国恨,身世恨,报国无门之恨。不断之恨当是如此。稼轩遭遇颇多,故融合而难分了。陈廷焯评为矫首高歌,淋漓悲壮,便是领会其中的深意。意思本来到此已完,不断词人借助想象,又转出一层意思来: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即使还有重逢的机会,只恐已属他人,终如镜花水月,不复可得,永抱杜牧《叹花》诗绿叶成阴子满枝之憾了。用意一唱三叹,造语一波三折,稼轩为词,达情至切他人有感而觉无可言者,他都能尽情抒发。如想见镜见难折,似有未了之意但不知从何说起。稼轩则又推进一层,造成了余意不尽的结尾: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那时,想来她也该会吃惊地、关切地问我:你怎么添了这多的白发啊!只能如此罢了!以想象中的普通应酬话,写出双方的深挚之情与身世之感叹。这白头,既意味着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又饱含着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悲愤,真可谓百感交集。写到此,恋旧之情、身世之感已浑然不可分,大有倩向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水龙吟》)的意味,实为借恋杯之酒,浇胸中感时伤事之块垒。因为有此一结,再返观全词,只觉得无处不悲凉。这结尾,也照应了开头的岁月如流,于是归结到萧萧华发上,就此顿住。如上缕析,这篇作品并非没有其他言情佳作曲折宛转的内含,然而辛稼轩不就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委婉的风致来抒写,更不用香衾、银烛、玉筋红泪那些字眼。他笔下挥洒的是东风欺梦、惊见华发,其间仅以纤纤月略作点染,一现即隐。整体格调悲凉慷慨,《白雨斋词话》评为悲而壮,是陈其年之祖。此词风格迥异之处不仅在其外表,而更在其气质不同,字里行间隐含着悲凉。它虽写情事,却不专为寄男女之情而作,作者的思想感情里本来就浸透了英雄投闲、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免触处皆发,使得这首爱情词自始至终透出一股悲愤情感。到后来,就亦比亦彼,浑然难分。同时,对于男女之情,稼轩所表现的也不是缠绵无法摆脱,而是把其一往情深归之于感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鉴赏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