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观典型案例心得体会报告大局观的案例(九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22大局观典型案例心得体会报告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讲政治、讲正气、识大体、顾大局,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习中央、省、市、县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和县委、县政府作出的重要决定,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人民服务》、《时代先锋》、《党员特刊》中的一些先进事例、事迹,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各项纪律。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深入农村,关心群众,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带领同志们“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浙八味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荣获金华市科学技术二等奖、“浙八味”良种选育及规范化基地建设与示范项目荣获浙江省农业厅进步奖一等奖,参与编写了浙江中药材杂志。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为药农服务,想药农所想,急药农所急”注重调研,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为药农排忧解难。(一)、加强调研,指导种植结构调整,稳定中药材面积。通过对全县各乡镇中药材生产情况的深入调查,掌握一手资料并在收集全国各地中药材市场信息,广泛了解有关中药材产销信息的基础上,对全县主要药材的产销形势进行科学分析,提出了每年药材品种结构调整意见,通过有关媒体发布,供药农参考,引导药农合理调整种植结构。近几年全县药材面积稳定在6.5万亩(不包括木本药材),总体经济效益较好。(二)、以项目为依托,抓好中药材基地建设。在项目工作中,坚持“以科研报项目,以项目争资金,以资金促项目,以项目带科研”的工作理念,做好科研项目工作,主要是抓好四大基地建设。(1)做好浙江中药材科技示范场建设。扩大尚湖镇大王村的浙江中药材示范场建设规模,从原来的10多亩扩大至现在的50亩。重新规划中药材科技示范场,进行了管道埋设、水池与排水渠衬砌、路面硬化以及山塘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试验场内分道地药材种植示范区、新品种引进与野生药材驯化区、濒危珍稀药材保护区等三个区域有关中药材试验。实施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工作。选育了“浙胡1号”、“浙贝1号”、“浙芍1号”、“浙玄1号”等药材品种良种化工程开始起步。该示范场也是浙江大学教学与科研实践基地。(2)抓好大盘山生态中药材基地建设。已完成基地土地租用、基地规划、整地栽种工作,已栽种三叶青、南方红豆杉、猫人参、白花蛇舌草等10多种药材种苗。基地面积达400余亩。该基地是县委组织部、省委组织部联系的创业创新基地。基地建设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孔祥友特地为“大盘山生态中药材基地”题名。(3)以金陵药业为主体,抓好玄参gap基地建设。每年组织召开玄参主要产区乡镇农技干部、玄参种植大户、购销大户参加的玄参生产工作会议,对玄参gap基地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落实,对玄参种植大户出台了奖励政策,并落实玄参gap基地面积5500余亩。实行了订单,解除了药农的后顾之忧,充分保障了药农的利益,给广大种植玄参的药农吃了“定心丸”。(4)以项目为支撑,抓好无公害浙贝母出口示范基地建设。为实施《磐安县无公害浙贝母出口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新渥镇的百央、大处、金山、祠下等村落实无公害浙贝母出口示范基地2300亩,在祠下村落实核心示范基地650亩。对基地内药农进行了无公害栽培技术培训和实地技术指导,进行核心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基地的生产设施条件,提高了基地内药农的科技种药水平和药材质量意识。在遭受今年1月中旬至2月初长达20多天冰雪冰害的情况下,平均亩产达247.86㎏/亩。比一般大田增产16.02%,亩节约农本55元,亩增收1013.72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三)、以项目为抓手,开展科技攻关,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新项目、推广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