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研究心得体会及感悟中国古代史的史料心得(二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有关历史材料研究心得体会及感悟一本人本学期任初一(5)、(7)、(8)班历史科教学,经过两周的观察,学生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5)(7)班学习兴趣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8)班同学反应相对比较慢,学习氛围一般,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针对这一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鼓励,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后进面。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整体学习成绩。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正反映了课改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该书主要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线,该教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该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课和子目的设计合理规范,更注意吸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对历史的分期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关系等重大史学问题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处理。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课型设置上,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在栏目设置上,出现了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栏目,而图文资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三、教学目标及要求: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2、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区别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5、说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6、通过商鞅变法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7、了解“百家争鸣”主要史实,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8、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9、列举汉武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10、了解“四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以及祖冲之和《九章算术》。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1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人口南迁河民族交往。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著作,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1、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即把历史科的地位提升到主科地位。2、抓好课堂纪律,充分利用“45分钟”。3、多讲述名人历史故事,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或历史博物馆,让学生增长见识,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5、多组织一些历史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表演能力。6、每天布置适当的作业和练习,巩固知识,大约80多次。7、做好“培优扶困”工作,提高两率临界生的成绩。有关历史材料研究心得体会及感悟二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历史教学工作。一年来,本人能认真制定计划,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学校和备课组组织的各项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取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