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引导语:陶渊明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自然、清新,富有韵味,历来被人赞颂。下文就是有关他的诗歌艺术成就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了解学习。陶渊明诗歌,从内容到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独树一帜的。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造了安静悠闲的田园境界田园诗是陶渊明的独创,这是他在中国诗歌创作领域所开辟的一个新园地。他因此有“田园诗人”之称,是田园诗的开派者。陶渊明不像一般隐士那样遁入山林,与鸟兽为伍,而是“结庐在人境”,选择了田园。他是“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梁启超《陶渊明》),是一位“半农半读”(朱光潜《陶渊明》)的劳动者。在陶渊明笔下,田园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充满灵性。他在这里种豆、锄草、灌园、获稻、摘蔬、饮酒、出游、交友、读书、弹琴、赋诗,感到乐在其中。秋菊、孤松、榆柳、桃源、良苗、新葵、桑麻、飞鸟、游鱼、狗吠、鸡鸣、南窗、荆扇、东篱、南山、平畴、远村、墟烟,又让他悠然自得。耕田与为官、田园与官场形成对立,在这对立中,陶渊明寻到了理想人生的座标,也寻到了抒写人生的载体,获得了精神的愉悦。这些平凡的农事村景一经诗人点化,便进入了安静悠闲的诗的境界,田园也不再是贫穷饥饿、劳累痛苦的所在,而是令人神往的乐园。当然,这境界的得来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它是诗人对社会、人生苦苦求思而又不乏理想成分的结晶。梁启超说:“‘辛苦无此比,常有好容颜’这两句话,可算得他老先生自画‘行乐图’……他的快乐不是从安逸得来,完全从勤劳得来。”又说:“渊明是'农村美'的化身,所以他写农村生活,真是入妙。”(《陶渊明》)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就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更多了。(二)、形成了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平淡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基本风格。这一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是诗人所表现的静穆平淡的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以及他处于这种环境中恬静自然的心情决定的。同时,又与诗人在表现这些内容时所运用的质朴无华的语言和不事雕饰的白描手法密切相关。诗人自称:“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五柳先生传》)“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饮酒》序)这是他创作的态度与目到了理想人生的座标,也寻到了抒写人生的载体,获得了精神的愉悦。这些平凡的农事村景一经诗人点化,便进入了安静悠闲的诗的境界,田园也不再是贫穷饥饿、劳累痛苦的所在,而是令人神往的乐园。当然,这境界的得来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它是诗人对社会、人生苦苦求思而又不乏理想成分的结晶。梁启超说:“‘辛苦无此比,常有好容颜’这两句话,可算得他老先生自画‘行乐图’……他的快乐不是从安逸得来,完全从勤劳得来。”又说:“渊明是'农村美'的化身,所以他写农村生活,真是入妙。”(《陶渊明》)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就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更多了。(二)、形成了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平淡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基本风格。这一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是诗人所表现的静穆平淡的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以及他处于这种环境中恬静自然的心情决定的。同时,又与诗人在表现这些内容时所运用的质朴无华的语言和不事雕饰的白描手法密切相关。诗人自称:“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五柳先生传》)“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饮酒》序)这是他创作的态度与目的。写诗既然是为了“自娱”而非娱人,就会写自己喜爱的生活内容,就用不着雕饰,所以陶渊明写诗与其做人一样“忘怀得失”。宋人严羽说:“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沧浪诗话》)“质而自然”,就是平淡自然。梁启超也说陶渊明的“文艺只是‘自然’的体现”(《陶渊明》)。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日暮天无云”,“春秋多佳日”,“采菊东篱下”,“草屋八九间”等,都是为人熟知的内容和明白如话的“田家语”(钟嵘《诗品》),自然天成,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从美学角度看,平淡自然也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不易达到的美。明人许学夷讲自己学陶的体会时说:“靖节诗甚不易学,不失之浅易,则伤于过巧。予少时初学靖节,终岁得百余篇,率浅易,无足采录。今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