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雅行教育中如何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摘要:学生拥有健康阳光的心理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开展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心理问题也慢慢出现,在小学生当中也会因为学校、家长及社会多方面的压力对他们造成各种心理困惑,如厌学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不良人格以及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等。而“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这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之一。因此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找到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一、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一)学生自身因素首先每个孩子的性格气质不同,气质类型可分为四种,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而属于抑郁质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怯懦、孤独,一旦受到不良的刺激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对于这样的孩子也许老师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批评便会對他的内心造成很大的伤害。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所变化。小学生到了五六年级便开始渐渐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孩子开始出现逆反心理,如果教师对其教育引导不当极易产生心理问题。(二)家庭因素第一,很多家庭对孩子太过溺爱。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便主动挡在孩子前,帮他们解决,甚至有的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都不舍得高声批评,以至于许多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丝毫经不起风吹雨打,当独自一人遇到困难时便无法接受。第二,与第一种家庭相反许多孩子缺少家人的关注。近几年托管班非常火爆,这也反映出许多家长忙于事业而没有时间陪孩子,有的甚至一整天都放到托管班,一个学期只能见几次,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很容易孤独,自卑。此外许多家庭中都要了二胎,一些家庭便开忽略对老大的关爱,家人的爱都给了二胎早已把老大当成了大人,但是回头想想他也不过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缺少对他的关爱怎能让孩子拥有健康心理。第三,家庭氛围不和谐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极大。离异家庭或者经常吵架打架的家庭会给孩子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让孩子内心产生恐惧,不愿与他人交流,有的甚至产生仇视社会的心理。(三)学校因素第一,学习压力过大。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片面追求成绩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压力,所以有些孩子会产生焦虑和厌学心理。第二,教师缺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如今教师及班主任的工作重心仍然在教学上,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直到出现问题才会重视。第三,学校缺少专业的心理教育课程及指导人员。学校好多心理老师都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遇到心理问题没有专业人员解答。二、班主任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作为教师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班主任是学校中教育学生的第一人,因此每一位班主任必须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以下是我想到的几点策略:(一)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所以要想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班主任自己的心理首先得健康阳光。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有自我调控情绪的方法,不要把自己生活或者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中,更不能在课堂上喜怒无常。(二)掌握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我们常常觉得心理学书籍十分枯燥,在学校得不到实际的运用,但殊不知心理学知识正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南。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在集体中讨论,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单独谈话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从心理学中找到答案。所以每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平时要多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教育中。(三)培养和谐的师生及生生关系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