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平塘县重点名校2024年十校联考最后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两个电路元件A和B,流过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电阻值为6.25ΩB.A和B串联,电路中电流为0.4A时,A、B的电功率之比为5:4C.A和B并联在电压为2.5V的电源两端,A、B的电功率之比为5:4D.当A和B串联,两者电阻相同时,电源电压为3V2.关于能源、材料和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饭锅用超导材料做加热器可以大大提高电能转化为内能的效率B.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卢瑟福根据科学猜想建立起来的C.破镜难以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D.太阳能、风能、核能是可再生能源3.如图所示,是同学们自制的玩具和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橡皮筋动力车能前进利用了二力平衡原理,把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B.小电扇是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转动的,转动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泡沫塑料切割机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工作的,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D.太阳灶是把光能转化成内能,利用光的反射来会聚能量的4.研究串联电阻特点是,用两个5Ω的电阻串联替代一个10Ω的电阻.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A.研究磁场性质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B.研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C.研究改变内能的方式时,发现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效果相同D.研究物体对光的反射时,将其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5.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甲乙两灯均发光,两电表均有示数,过一会儿,其中一个灯泡突然熄灭,一只电表示数增大,另一只电表示数减小到几乎为零,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甲灯短路B.乙灯短路C.甲灯断路D.乙灯断路6.2019年3月19日,材料领域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材料》发表复旦大学修发贤团队最新研究论文《外尔半金属砷化铌纳米带中的超高电导率》,在室温下制备出新型超高导电材料-砷化铌纳米带。关于这种材料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适合制作电饭锅的发热体B.适合制作输电导线C.适合制作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D.适合制作白炽灯的灯丝。7.一凡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她经过思考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方案一:用同一钢球将同一弹簧压缩至不同程度,撞击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被撞击的距离;方案二: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被撞击的距离.关于他的实验方案A.两个方案均可行B.两个方案均不可行C.只有方案一可行D.只有方案二可行8.如图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次实验都应用了控制变量法B.甲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左侧容器内空气吸收的热量更多C.乙实验是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D.乙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比左侧的大9.如图所示,干燥环境下甲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乙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接触甲和乙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乙的金属箔由闭合变成张开,由此可知A.甲的金属箔同时会闭合B.乙金属箔得到电子C.乙金属箔带上正电D.有电子在金属棒上发生了定向移动10.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平面镜成像时,物体远离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大小不变C.眼睛近视了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应该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可以起到放大作用D.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1.如图所示,将灯L1、L2按图甲、乙两种方式接在电压均为U的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