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页|共9 页 2004 年北京高考文科综合真题及答案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 1 至 6 页,第 II 卷 7 至 15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 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像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第 I 卷(选择题 共 140 分)一. 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1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 1,回答 1-4 题。 1. 2002 年 11 月 20 日 9 时(北京时间),中国第 19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的区时为( ) A. 19 日 19 时 B. 20 日 5 时 C. 19 日 21 时 D. 20 日 21 时 2 . 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 A. 2070 千米 B. 2270 千米 C. 2570 千米 D. 2670 千米 3. 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 ) A. 白昼时间长 B. 自转速度慢 C. 自转周期长 D. 正午太阳高度大 4. 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 A. 湄公河 B. 莱茵河 C. 亚马孙河 D. 赞比西河 读图 2 和图 3,图 2 中著名的古代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回答 5-7 题。 5. 大理石( ) A. 由变质作用而形成 B. 按成因属于岩浆岩第2 页|共9 页 C. 因外力作用而形成 D. 形成于地壳硅镁层 6. 该建筑位于图 3 中的( ) A. ① B.② C.③ D.④ 7. 图 3 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相比( ) A. ①、②两地均为荒漠 B. ②地年降水量最少 C. 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D. ④地比①地气温年较差大 8. 12 月份,自东向西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的航船常遇到( ) A. 顺风顺水 B. 逆风顺水 C. 顺风逆水 D. 逆风逆水 9. 下列铁路线两端的城市 1 月平均气温差别最小的是( ) A. 京哈线 B. 焦柳线 C. 浙赣线 D. 青藏线 读图 4,回答 10--11 题。 10. 合理的棉纺织工业布局应位于图中 A. ① B.② C.③ D.④ 11. 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 ) A. 山东-四川-西藏-江苏 B. 河北-新疆-青海-广东 C. 浙江-辽宁-湖北-北京 D. 安徽-重庆-湖南-河南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回答 12-15 题。 12. “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对上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 ) 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 ②唐蕃和亲 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 ④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13. 辽统治者认为“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反映这一认识的史实是( ) A. 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 B. 和北宋贸易往来频繁 C. 建造了崇圣寺千寻塔 D. 制造瓷器、印刷书籍 14. 我国东北地区在元代属于( ) A. 辽阳行省 B. 岭北行省 C. 宣政院辖区 D. 黑水都督府 15. 下列各项,属于清乾隆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是( ) A. 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 B. 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C. 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 D.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中国古代典籍内容丰富,是了解历史的主要依据之一。回答 16--17 题。 16. 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 “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 C. “苏湖熟,天下足。”第3 页|共9 页 D.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17. 图 5-图 7 出自我国古代同一部科技著作。读图,指出该书作者是( ) A. 贾思勰 B. 沈括 C. 徐光启 D. 宋应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回答 18-20 题。 18. 中国共产党能够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