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页|共8 页 2005 年广东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70 分)一、选择题(共 7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上世纪末,多国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观测并测量出某一遥远的旋涡星系,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为A.140 多亿个天文单位 B.140 多亿年B.140 多亿千米 D.140 多亿光年2.关于地球的热量收支状况,表述正确的是A.地球不断吸收太阳辐射,结果终将变得越来越热B.由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作用,低、高纬地区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地球热量收支总体处于平衡状态C.高纬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少于其支出的长波辐射,高纬地区将变得越来越冷D.高纬地区热量的收入少于支出,但因温室效应的作用,高纬地区并不会越来越冷3.下列地形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三角洲平原 B.黄土高原面 C.大陆架 D.沙丘4.某天文兴趣小组在 M 地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如图 1 所示)。次日,当太阳位于 M地的正南方时,收音机里传出“现在是北京时间 14 点整”。那么,M 地的地理坐标是A.30°N,90°EB.60°N,150°EC.36°34′N,90°ED.53°26′N,150°E图 2 是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其中纵坐标的划分间隔为 0.5cm,横坐标的划分间隔为 1cm,读图 2 回答 5-6 题。第2 页|共8 页 5.图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别是A.1000 和 1:50000 B.1:2000 和 1:50000C.1:5000 和 1:20000 D.1:20000 和 1:50006.图中 B 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 A 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A.350 米和 200 米 B.300 米和 350 米C.300 米和 250 米 D.200 米和 300 米7.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A.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 B.是化学作用的结果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区 D.形成于各地带的石灰岩地区8.夏半年,当我国东部的雨带移到海河流域时,出现的一般天气现象是A.东北、华北降雨,华南连绵阴雨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B.华北、华南降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旱C.东北、华北降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旱D.东北、华北、华南降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9.关于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叙述正确的是A.“三江”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B.“三江”指长江、黄河、珠江C.该保护区地处横断山区 D.该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上图 3 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 3 回答 10~11 题。10.该河流位于A.亚热带季风区B.亚热带大陆西岸第3 页|共8 页 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11.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B.冬季断流C.有一个汛期D.年径流总量大12.关于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表述正确的是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各纬度带的表现相同B.山地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多C.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相同D.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13.由广东倡议成立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包括了珠江流域的省(区)及其周围地区,其中有水系与珠江相通的省(区)是A.粤、闽、赣、黔、滇、桂 B.桂、赣、粤、滇、黔、川C.赣、粤、湘、桂、滇、黔 D.琼、闽、桂、滇、粤、黔14.关于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