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页|共11 页 2005 年青海高考文科综合真题及答案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 I 卷 1 至 7 页,第Ⅱ卷 8 至 14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 卷注意事项: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 1 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 1—2 题。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Ⅰ期B.Ⅱ期C.Ⅲ期D.Ⅳ期2.在Ⅰ期( )A.人口急剧膨胀B.人口老龄化C.人口增长停滞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读图 2 回答 3—6 题。第2 页|共11 页 3.九州一帕劳海岭( )A.位于亚欧板块上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4.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多位于图中的(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附近5.马荣火山所在的国家是( )A.文莱B.越南C.菲律宾D.日本6.马荣火山与九州—帕劳海岭的距离约( )A.1400 千米B.1200 千米C.1000 千米D.800 千米图 3 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据此回答 7—8 题。7.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 )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8.图 3 显示( )A.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B.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C.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D.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它地物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 600 元、1000 元、1400 元,生产成本分别为 200 元、400元、600 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图 4 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 9—11 题。9.X、Y、Z 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10.在距城镇 OJ 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E、FB.F、GC.E、HD.F、H11.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 Z( )第3 页|共11 页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D.总是收益最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回答 12—15 题。12.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 )A.成都平原B.河北地区C.渭河流域D.淮河流域13.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14.简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 )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唐代D.南宋15.新中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期间C.“文化大革命”期间D.改革开放时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立国之本。回答 16—18 题。16.1791 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该宪法( )A.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B.规定法国为共和制国家C.确立了无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D.是各革命派别一直严格遵循的纲领17.1912 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18.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