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页|共13 页 该套试题考查知识点考点覆盖面广、跨度大,考点细,涉及中国地理(第 4、5、8~14、18~20 题)、世界地理(第 1~3、6、7、15~17 题)和地球、地图(第 15、16 题)与等值线(第 4、17 题)以及必修一(第 1~3、4、8~10、17、22 题)、必修二(第 5、6、11、12、18~20、21、23 题)、必修三(第 7、13、14)、旅游(第 24 题)、自然灾害与防治(第 25 题)、环境保护(第 26 题)等等,知识点较全面,在地球地图(15、16)与等值线部分(第4、17 题)的考查难度大,总体难度较适宜的。选择题部分,第 1~3、4、8~10、17 道涉及自然地理,其中第 4、11、15~16 题难度较大,第 2、5、6、11~14、18~20 道涉及人文地理。综合题第 21 题以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年楚河为载体考查学生区域综合分析能力,第 22 题以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曲流处地貌形成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第 23 题以经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考查交通运输条件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 24 题借助热点地区日本琉球群岛考查旅游优势区位条件分析,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第 25 题以洪泽湖流域为载体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整治,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第 26 题以我国干旱区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载体考查干旱区生态环境问题,此题涉及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本试卷突出图表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共 26 题,有 12 幅图,考查学生读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涉及区域定位的试题难度偏高,如第 1、4、18、19、21、24 题。该试卷还特别注意区域农业生产的考查,如第 4、5、12、18~20、21 题,强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本试卷注重河流相关的知识点的考查,如 11、12、13、14、18、19、21、22、25 题,借河流考查了聚落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河湖的水文状况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悬湖形成及与洪灾的影响等等,考查学生对河湖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外本试卷还特别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如第 2 题的居民用电问题、第 3~5 题用作调料、药材的花椒、第 8 题北京的白桦林、香山红叶、第 11 题的川地与聚落、第 23题传统美食餐饮业,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还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考查,如第 15 题借南印度洋的区位考查考生区时的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推理能力。其中第 15 题不仅考查考生材料分析能力,还考查考生正确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综合题更突出考查区域分析能力方面的学科特色,切口小,但紧密联系地理知识迁移和调用能力,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体现出地理学以致用的特点。此外本试卷还注意关注热点问题的考查,如第 25 题借热点地区琉球群岛考查旅游优势区位条件分析,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此外本试卷热点还涉及居民用电、餐饮业、旅游、生态等问题,贴近考生生活实际。自然地理中部分试题难度较大(如 15~17 题),具有明显的区分度,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功能。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 1 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 1,完成 1-3 题。第2 页|共13 页 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3.7 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 )A.冰川与岩浆相映 B.极昼 C.成群的企鹅 D.台风【答案】1.D 2.A 3.A【学科网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地壳运动和能源。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置见图2)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 4-5 题。第3 页|共13 页 4.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 ②海拔较高 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④年温差较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