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页|共15 页 海南省 2020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 8000 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 )A. 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B. 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C. 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D. 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2. 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A. 城镇建设更加有序B. 地域文化特色更浓厚C. 对外开放程度更高D. 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3. 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③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 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⑤D. ③④⑤【答案】1. B 2. A 3. C【解析】【分析】【1 题详解】第2 页|共15 页 读图可知,该区域人口大于 1000 万的城市始终只有一个(注意图例信息的获取),符合“一极”;而 500-1000 万的大城市在 2015 年出现了两个,符合“多核”,其他中小城市明显增多,所以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B 正确,AD 错;相比而言,中小城市扩张速度更为明显,“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描述不当,C 错。故选 B。【2 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城镇化特点是“一极多核”,所以大中小城市数量分布合理,城镇建设更加有序,而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中,广州、深圳规模过大,不符合中心地理论,所以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建设更加有序,A 正确;与地域文化特色关系不大,B 错;珠三角地区对外开发程度也高,C 错;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不是很高,D 错。故选 A。【3 题详解】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属于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并不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①错;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进城农民子女就学问题;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可以提高进城农民的就业技能,有利于促进进城农民就业;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可以为更多农民进城发展提供发展空间,②③⑤正确;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④错。故选 C。【点睛】本题组难度较大,解题中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首先,注意图例信息的解读,明确人口大于 1000 万的城市在该区域中只有上海,从而确定“一核”这一关键信息;其次,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等级结构合理,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众星捧月”(“月”为上海,“众星”为各大中小城市,夜晚,既可以看见月亮,也可以看见“众星”);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等级结构相对不合理,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众星伴日”(“日”为广州、深圳,“众星”为其他城市,白天,可以看见太阳,但很难看见“众星”)。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等山地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的第3 页|共15 页 4. 造成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分布状况的主要作用是( )A. 冬季风堆积B. 泥石流堆积C. 冰水堆积D. 间歇性流水堆积5. 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该沉积物结构紧实、钙含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 生物作用B. 冰川作用C. 酸雨作用D. 流水作用【答案】4. A 5. D【解析】【分析】【4 题详解】由图可知,该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以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范围最大,根据黄土高原“风吹来的高原”可知,该沉积物为冬季风风力堆积形成。小兴安岭的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受地形阻挡,风力减小,沙尘堆积,东坡为背风坡,沙尘较少,堆积较少,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5 题详解】与西北地区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