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页|共13 页 2021 年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1 年 5 月 7 日至 10 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元宵”(下左图)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 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 1000 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下右图为霸王岭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猿的活动轨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 )A. 1 月,海拔 1000 米以下B. 4 月,海拔 1000 米以上C. 7 月,海拔 1000 米以下D. 10 月,海拔 1000 米以上2. 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A. 天敌多,食物少B. 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C. 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D. 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3. 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 )A. 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B. 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C. 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D. 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答案】1. C 2. D 3. D【解析】【分析】【1 题详解】的第2 页|共13 页 根据材料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 1000 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10 月-次年 3 月为旱季,4-10 月为雨季;1 月降水少,主要分布在海拔 1000 米以上;7 月为雨季,主要分布在海拔 1000 米以下的区域,故 A 错误,C 正确,4 月和 10 月为旱季和雨季的交换的季节,其活动轨迹不易追踪,故 BD 错误,故选 C。【2 题详解】根据材料 1980 年建立了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生物数量增多,其食物增多,故 A 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热带季雨林面积不会不断减少,故 B 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对中高纬度影响较大,对低纬度影响小,故 C错误;读图,自然保护区中道路将其栖息地分割,影响其生存,故 D 正确。故选 D。【3 题详解】基因技术应主要针对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类,根据材料近些年海南长臂猿数量有所增加,不需要采用基因技术,故 A 错误;根据材料道路使栖息地破碎,不利于其保护,故 B 错误;加强巡山会破坏其生存环境,人工驯化不利于野生习性的保护,故 C 错误;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扩大栖息地,进而扩大其生存空间 ,有利于其保护,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完善保护生物的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严禁滥捕乱杀、乱砍滥伐及各种破坏生态;加强防治环境污染等。图左示意我国某热带雨林地区人工多层经济林模式,图右示意我国某地区“猪沼果”模式,二者均为生态农业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 图左模式中能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是( )①土地②水③光照④热量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5. 目前,制约图右模式在我国南方农村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A. 政策、劳动力B. 环境、资金C. 原料、运行管理D. 降水、技术6. 与图右模式相比,图左模式的环境效益凸显在( )A. 减少土壤污染B. 减少水污染C. 减少大气污染D. 减少温室气体第3 页|共13 页 【答案】4. B 5. C 6. D【解析】【分析】【4 题详解】读左图“我国某热带雨林地区人工多层经济林模式”可知,分层经济林,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采用植物趋光性的原理,将弱光性的喜阴的植被种在高大乔木下面,充分利用光照资源,①③正确;分层经济林模式不是考虑水和热量的因素,②④错误。综上所述,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5 题详解】在我国南方农村大面积推广“猪-沼-果”模式,制约条件不是政策、劳动力,因为生态农业模式是政策提倡的,南方农村劳动力不是短缺的,A 错误;也不是环境、资金,因为生态农业模式只会让环境变好,南方不是欠发达地区,资金来源不是问题,B 错误;南方农村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