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页|共7 页 海南省 2023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人口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人口数量可维持空间均衡的受力点,其时序变化可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轨迹。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内人口重心迁移明显。图示意 1978—201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 2003-2008 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小于中部B. 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C. 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D. 西部人口重心向东南移动2. 对我国中部地区 1978-2018 年人口重心迁移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A. 中部地区人口外流B. 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C. 中部地区跨境贸易D. 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岭南某古村落地处滨水低地,因势而建,内修墩塘,外防水患,形成具有“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的散村聚落结构(左图)。右图为该古村落的堤围及水闸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2 页|共7 页 3.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该村落空间结构特征的是( )A. AB. BC. CD. D4. 右图中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A. 抵御外敌B. 蓄水发电C. 防洪排涝D. 美化环境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图示意 1996-2020 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变化趋势相反B. 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C. 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D. 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6. 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A. 东部低西部高B. 东部高西部低C. 自北向南递减D. 自南向北递减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A. 欧洲西部B. 南太平洋C. 南美洲中部D. 中亚地区8. 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的第3 页|共7 页 A. 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B. 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C. 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D. 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由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是肯尼亚在近 100 年间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约 4.6 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 1.5%。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从铁路布局推测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 方便农矿产品输出B. 加速区域城市化C. 加强人员对外交流D. 完善区域铁路网10. 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对肯尼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促进人口向外流动B. 缩小南北地区差距C.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D. 带动社会经济发展11. 肯尼亚西南部高原比沿海平原更适宜人类居住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较高,气候适宜B. 资源丰富,就业机会更多C. 黑土广布,作物产量高D. 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发达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A. 青藏高原B. 黄土高原C. 云贵高原D. 内蒙古高原第4 页|共7 页 13. 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A. 古冰川发育的厚度B. 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 古冰川作用的规模D. 古冰川形成的时间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左图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