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页 | 共7 页 2011 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天津卷)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1-3 题。1.图 l 是 2010 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 A.空间形态、道路格局 B.耗能状况、商业区分布C.空间结构、经济水平 D.人口密度、功能区分布 为了引起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 3 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 20:30-21:30 熄灯一小时。2.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A.2 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 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9 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 12 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天津海河三岔口周边地区历史上曾是小型的商品集散地,现在这里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型的商品集散地。3.这种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当前天津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扩大了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 B.提高了商品制造业的比重 C.奠定了中心商务区形成的基础 D.调整了商业区的空间布局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图 2 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4~5 题。第2 页 | 共7 页 4.图中所示的 L 湖被污染。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A.城镇 B.牧区 C.林区 D.矿区5.学生对图 2 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据图探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气候、交通 B.土壤、市场 C.水源、技术 D.地形、人口 图 3 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6~7 题。 第3 页 | 共7 页 6.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 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 dg—气候湿润、林地多7.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A. c B. d C. e D. f 图 4 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 5 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8-9 题。 8.发生图 4 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9.图 5 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 4 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A.a B.b C.C D.d图 6 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10~11 题。第4 页 | 共7 页 10.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A. a→c→b→d B. b→c→d→aC. c→b→d→aD. d→a→c→b11.据图 6 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 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r 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 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 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12. (27 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第5 页 | 共7 页 (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6 分)(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请结合图表信息简述其原因。(6 分) 2010 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 64%0 2011 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中被确定为农业基地(如图 7 所示)。(3)据文字材料,指出乙省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____________ 请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一条证明此矛盾产生的依据:_____________(6 分) (4)请概括图 8 所示旅游景区主要景点的分布特点。(3 分) (5)图 8 所示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受到游客好评。请据图简述其原因。(6 分 j第6 页 | 共7 页 13.(29 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 市所在地每年一月盛行_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8 分)(2)M 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6 分)(3)图 9 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6 分) S 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4)S 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9 分) 地理部分参考答案第7 页 | 共7 页 I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