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河南高考地理真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试卷、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为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有效缓解豫东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优化供水结构,河南省规划实施南水北调豫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该工程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取水,采用地下管道向豫东地区 10 个县区供水,全线通水后受益人口超过 400 万人。下图示意南水北调豫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与从黄河取水相比,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取水的主要优势是( )A. 水量大 B. 水质优 C. 供水范围广 D. 输水距离短2. 豫东地区对调来的水应优先满足( )A. 生活用水 B. 农业用水 C. 工业用水 D. 生态用水3. 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豫东地区( )①解决水污染问题②缓解地下水超采问题③减少居民用水量④构建多水源供水格局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1. B 2. A 3. C【解析】第 1 页/共 13 页【1 题详解】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总体水量较丰富,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是丹江口水库等,从水量角度,黄河部分河段(尤其下游)因流域用水等情况,水量不稳定,且中线总干渠的水量是经过合理调配保障供水的,并非从水量大角度优于黄河取水,A 错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环境较好,丹江口水库等水质优良,而黄河流经区域多,受沿岸排污、水土流失等影响,部分河段水质相对较差,所以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取水主要优势是水质优,B 正确。供水范围是由工程规划和需求等决定,并非因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取水就必然供水范围广,且本题对比的是取水水源,不是供水范围本身,C 错误。从图及实际看,要向豫东地区供水,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取水的输水距离不一定比从黄河取水短,D 错误。故选 B。【2 题详解】生活用水关乎民生,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关键,在水资源调配中,应优先满足生活用水,保障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A 正确。农业用水重要,但相较于生活用水的基础性、必要性,不是优先级别最高的,B错误。工业用水可通过节水、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式调节,优先级低于生活用水,C 错误。生态用水对生态保护重要,但在水资源紧张调配时,首先要保障人的基本生活用水,D 错误。故选 A。3 题详解】该工程是调水工程,主要作用是增加水资源供给,不能直接解决水污染问题,水污染需要靠污水处理等措施,①错误。调水后,豫东地区可用地表水增加,能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从而缓解地下水超采问题,②正确。调水是为了保障和优化供水,不是减少居民用水量,相反能保障居民用水,③错误。该工程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取水,增加了豫东地区的水源,有助于构建多水源(本地水+外调水等)供水格局,④正确。综上所述,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点睛】水资源跨区域调配产生的影响:1、对水资源调入地:满足用水需要;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缓解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2、对水资源调出地:流量减少,使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层盐度升高,影响水质;河道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称山间平地为岙。浙江省东部的海岛渔村多选址在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山岙中,渔村所居山岙通常避开朝东方向。东门岛上的东门村(位置见图)素有“浙江第一渔村”之称,有许多流传千百年的独特渔家节俗。村内建筑布局紧凑,密度较大。随着渔业效益下降,东门村人在发展海洋捕捞业的同时,深化水产加工,发展海水养殖和海岛旅游业,走出了一条全面发展海洋经济的新道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 2 页/共 13 页4. 浙江省东部海岛渔村选址时避开朝东方向山岙的主要目的是( )A. 减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