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以苦为乐的陶渊明 为精神自由归隐

以苦为乐的陶渊明 为精神自由归隐_第1页
1/4
以苦为乐的陶渊明 为精神自由归隐_第2页
2/4
以苦为乐的陶渊明为精神自由归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有众多光辉耀眼的明星。诸如三皇五帝,诸子百家。如果从心理健康学角度,我认为最值得钦佩的只有三人,陶渊明、白居易和苏东坡。我称之为“中华文明五千年,人文三帝陶白苏。”他们不是帝王胜似帝王,能够跨越时空的人文精神,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文精神,当代积极心理学苦苦追求的境界、具有普世价值的以人为本理念,都能够在他们三个人身上放射出光芒。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仅限于探讨他们是如何面对艰苦而快乐生活的。简而言之,以苦为乐陶渊明,知足常乐白居易,苦中作乐苏东坡。陶渊明到底苦不苦?陶渊明除了文学和诗人的地位之外,最具有社会意义的是他的人格。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林语堂对陶渊明的人格津津乐道:“和谐的人格是一切文化和教育的目的,从和谐的人格中能够看到欢乐和爱好。描写爱好人生的性质是极难的,叙述一个人物比较容易,那就是陶渊明。陶渊明,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中国文化上最和谐的产物。陶渊明也是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我想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反对我的话吧。”“他没有做过大官,很少权利,也没有什么勋绩,除了本薄薄的诗集和三四篇零星的散文外,在文学遗产上也不曾留下什么了不起的著作。但至今还是照彻古今的炬火,在那些较渺小的诗人和作家心目中,他永远是最高人格的象征。”陶渊明到底苦不苦呢?梁启超做《饮冰室合集·陶渊明》曾提到这个问题,“檀道济说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仅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东坡说:“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食,饱则鸡黍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梁启超认为陶渊明不苦,是人世间最为快乐的人,还引用了苏东坡对陶渊明的评论,其实陶渊明的日子是苦的,这是客观的现实,可是陶渊明的精神境界是快乐的,这是凡人无法感受的,凡人看的是现象,高人看的是本质。这就是白居易说的“所以达道人,观心不观迹。”陶渊明是高人,是超人。所以难于被他同时代甚至是后代的很多学者理解,这就是曲高和寡的原因。最有说服意义和襟怀坦白之人是黄庭坚,苏东坡的四大弟子之首,他说:“血气方刚时读此诗,如嚼枯木。及绵历世事,知决定无所用智,每观此篇,如渴饮水,如欲寐得啜(chuo)茗,如饥啖汤饼。今人亦有能同味者乎?但恐嚼不破耳。”对陶渊明不屑一顾者多数是在年轻气盛之时,如果年过六旬仍然敢于诋毁陶渊明,不但是不学无术,而是绝对无可救药。没活明白,不通事理,心理年龄还是儿童。朱熹独具慧眼,他认为:“陶渊明诗所以为高,正是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朱熹在《陶公醉石归去来馆》一诗中写道:“予生千载后,尚友千载前,每寻《高士传》,独叹渊明贤。”朱熹是宋代大儒,是程朱理学的旗手,为人做事严谨苛刻,轻易不会赞扬他人,可见陶渊明是无懈可击的。陶渊明究竟追求什么?《咏贫士之四》可以看出陶渊明对于贫穷和富贵的人生态度。陶渊明是一个自动辞官归隐田园的诗人,他以黔娄为榜样,看重人生的意义,最后的结论“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就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了这样的人生追求哪里还能汲汲于富贵呢?我最非常欣赏陶渊明这首田园诗《归田园居之三》,充满诗情画意。我的父母都是旧社会读书的大学生,他们一辈子当老师,不太懂得做饭和劳动的快乐,但酷爱写诗。我在祖国的北方下过乡,当过知识青年,所以对于这样的诗歌不但能够深刻理解而且极为钦佩。一位举世闻名的诗人,自己主动下放劳动,相当于文革期间的下放劳动,而陶渊明是没有工资的,要自食其力。看到杂草多过豆苗,不铲除杂草不行了,诗人的浪漫与现实的生活产生了冲突。然而诗人毕竟是诗人。他同农民一样去除草,然而他能够写下这种生活的感受。一清早就起床去除草,到了晚上已经天黑了,映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早起晚归的农夫生活,在长长的羊肠小道上,晚上的露水打湿了衣服。诗人无怨无悔,只要与自己当初的归隐心愿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以苦为乐的陶渊明 为精神自由归隐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