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2024-05-26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精选10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

  ⑶ 5/8:1/4 7.5:3 ⑷ 2:8 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

  1.2

  2

  买的本数

  3

  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1其实是对例题的巧妙补充。]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课件出示:3:5

  前项后项

  (2)课件出示:3:5 = 18: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3/5=18/30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⑶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四、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21和6:9

  1.4:2和5:10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1/5:4组成比例。

  ①5:4 ② 20:1

  ③1:20 ④5:1/4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4

  =

  12:=:5

  [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全课总结(略)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篇2

  用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突出重点,有措施,突出难点有策略,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具体而言,有如下两大特色:

  1、活了教材,设计者将教学内容分解成20多个问题,每个问题既有侧重,又都围绕着重点来进行,使原先教材上的死知识变成了课堂中的“活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2、搞活了课堂。课堂的活有两种形式,一是形式上的活,一是内在的活,即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前一种活是显性的,后一种活是隐性的,比较难以达到,它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以及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本课的活就属于后一种,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学、讨论、数量演示等多种方式,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故而能事半功倍,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一种较高的教学教育观念————教是为了不教。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篇3

  阿红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1、2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试算,探究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性质。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步骤 :

  一、铺垫孕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你来解决,希望大家努力。我们首先来解决两个问题。

  (一)(出示):1、王艳在文具店里用1 5元买了3本练习本,李丽用2 5元买了5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二)反馈:(1)谁买的本子便宜些?能简单地说说你的理由。

  (2)还有别的方法吗?

  (3)这两个比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为什么?                   

  (三)(出示):2、3月10日下午2点,学校8米高的旗杆影子长5米,旁边一棵高120厘米的香樟树影子长75厘米,说出旗杆和香樟树与各自影长的比。(8:5   120:75)

  这两个比能用一个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比例的意义。

  1、老师:像1 5:3=2 5:5  ;8:5=120:75这两个式子,我们给它起了个新名字——比例。那么你能说说什么是比例吗?

  2、得出结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3、完成“做一做”。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见书上“做一做)

  4、试一试,5:8   1:5 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你能想出一个办法给5:8找个朋友组成比例吗?

  5、反馈:(1)你给5:8找的朋友是(    ),组成的比例是(    ),向大家介绍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2)想一想,能与5:8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几个?你认为这无数个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6、师生小结:如果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自学课本。

  前几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 ,比中两个数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后项。今天学习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新名字,想知道吗?请看课本第二页是怎样给它们取名的。

  (2)反馈:让学生看下面这些比例,说出它的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4 5:2 7=10:6                 6:10=9:15

  :   =6:4                0 6:0 2=: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律,请你们以1 5:3=2 5:5和8:5=120:15为例,分别算出它们的内项和、差、积、商与它们的外项和、差、积、商,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汇报

  我发现在这两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都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查一查:你随便找几个比例,看一看这些比例中有没有这个有趣的现象?

  (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3、练一练。

  (1)小游戏:下面我们轻松一下,由你出题考老师,规则是:请你说出10以内4个不同的自然数,看老师能为能马上告诉你,它们是否能组成比例?(学生报数,老师回答)

  谁能说出老师的秘诀?

  (2)现在轮到我考你:4、3、6、8      6、9、4、7

  (学生回答后让他说出判断理由)

  (3)请你独立用4、3、6、8写比例,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把最好的办法推荐给大家。

  (4)阅读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并填空。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练习一第2、3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篇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阿红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1、2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试算,探究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性质。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步骤 :

  一、铺垫孕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你来解决,希望大家努力。我们首先来解决两个问题。

  (一)(出示):1、王艳在文具店里用1 5元买了3本练习本,李丽用2 5元买了5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二)反馈:(1)谁买的本子便宜些?能简单地说说你的理由。

  (2)还有别的方法吗?

  (3)这两个比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为什么?                   

  (三)(出示):2、3月10日下午2点,学校8米高的旗杆影子长5米,旁边一棵高120厘米的香樟树影子长75厘米,说出旗杆和香樟树与各自影长的比。(8:5   120:75)

  这两个比能用一个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比例的意义。

  1、老师:像1 5:3=2 5:5  ;8:5=120:75这两个式子,我们给它起了个新名字——比例。那么你能说说什么是比例吗?

  2、得出结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3、完成“做一做”。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见书上“做一做)

  4、试一试,5:8   1:5 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你能想出一个办法给5:8找个朋友组成比例吗?

  5、反馈:(1)你给5:8找的朋友是(    ),组成的比例是(    ),向大家介绍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2)想一想,能与5:8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几个?你认为这无数个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6、师生小结:如果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自学课本。

  前几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 ,比中两个数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后项。今天学习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新名字,想知道吗?请看课本第二页是怎样给它们取名的。

  (2)反馈:让学生看下面这些比例,说出它的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4 5:2 7=10:6                 6:10=9:15

  :   =6:4                0 6:0 2=: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律,请你们以1 5:3=2 5:5和8:5=120:15为例,分别算出它们的内项和、差、积、商与它们的外项和、差、积、商,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汇报

  我发现在这两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都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查一查:你随便找几个比例,看一看这些比例中有没有这个有趣的现象?

  (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3、练一练。

  (1)小游戏:下面我们轻松一下,由你出题考老师,规则是:请你说出10以内4个不同的自然数,看老师能为能马上告诉你,它们是否能组成比例?(学生报数,老师回答)

  谁能说出老师的秘诀?

  (2)现在轮到我考你:4、3、6、8      6、9、4、7

  (学生回答后让他说出判断理由)

  (3)请你独立用4、3、6、8写比例,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把最好的办法推荐给大家。

  (4)阅读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并填空。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练习一第2、3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精选10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