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乘车》教学设计

2024-05-262

《乘车》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乘车》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44、4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模拟上下车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三、教具准备:智慧星、铅笔、小黑板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教学难点:解决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五、教学设计

  昨天老师做了好多的智慧星,准备送给上课特别棒的小朋友和表现最好的小组,最后哪一组得到的智慧星最多,哪一组就是今天的冠军!

  (一)创设情境,模拟演示,探索新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动物园看一看。

  1、探索连加

  去动物园之前啊,我们得先乘坐公共汽车,才能到达。现在,我们要来玩一个乘车游戏。老师要选一位司机、一位售票员和七位乘客。在玩游戏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要选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上来玩,没有选到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你们要静静地坐着,认真地观察,在我们这个乘车游戏里,老师可是藏了好几个数学问题,看看谁能做个有心的小朋友。瞧!和坐着公共汽车来接你们啦!车上现在是有几个人啊?大公桥站到了,先上了3个小朋友,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啊?怎么列式?又有2个小朋友在后面边跑边喊:“等等我,等等我。”最后他们终于没被丢下,也上了车。 (师将学生排成一列)

  谁能把到大公桥站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完整地说一说? (师提问学生,引导学生说出,原来车上有2人,到大公桥站后,先上了3人,又上了2人,现在车上有7人。)

  (在学生叙述时,教师把2,3,2,7四个数字写在黑板上。)

  (指着黑板上各数)你能不能试着列一个算式表示人数的变化呢?

  在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2+3+2=7。

  2,3,2,7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2表示车上原来有2人;3表示先上来3人;2表示后上来2人;7表示现在有7人。)

  小朋友们,那你们是怎样算出等于7的呢?(提问学生回答)

  老师小结:哦,老师明白了,就是把前面两个数相加,(老师边讲边板书:2+3=5)得出来的数再与后一个数相加,对吗?

  小朋友真聪明。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提问)

  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板书)。

  2.探索加减混合

  现在车上有几个人?请乘客们坐好了,我们的公共汽车又要从大公桥站继续往前开。动物园到了,后门有3个人下车,那现在车上还有几个小朋友啊?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接着前门有2个人上车,最后车上还有几个人? (全班齐答)

  谁能把到动物园站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说一说?(师提问学生,引导学生说出,原来车上有7人,动物园到了,上车2人,下车3人,现在车上有6人。)

  (在学生叙述时,教师把7,2,3,6四个数字写在黑板上。)

  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该怎样表示呢?还可以怎么表示呢?(7+2-3=6或7-3+2=6)

  怎样计算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 (两个算式都是先算前面两个数,再和第三个数算。)

  在这两道算式里都有哪两种运算符号? 像这样,一道算式里有加又有减的我们把它叫“加减混合”。 (板书)

  (二)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动物园终于到了,瞧我们的小猴子站在大门口说要变魔术考考你们,不然不让进,愿意接受小猴子的挑战吗?

  师扮演小猴子:请观察铅笔的变化情况,列算式说得数。 (提问学生)

  (小猴子先拿出8枝,再拿出4枝,最后拿走2枝。)

  小朋友们看仔细了,小猴子我又要变魔术了。

  (小猴子先从8枝中拿走4枝,再拿走2枝。)

  生答:8-4-2=(师板书,写中间)

  为什么减4后又要减2? 猜一猜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们叫什么?(师引导)

  生齐答:“连减”。 (板书)

  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在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时候都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提问学生)

  教师小结,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激趣练习,应用拓展

  1、试一试(巩固练习)

  终于进了动物圆,小猴正在做题了。可是因为训兽员阿姨讲题的时候它没有听,训兽员阿姨出的几道题它根本不会做。我们能帮帮它吗?

  2.练习1

  看(出示第一幅图),小鸟们正欢快地唱着歌,有几只小鸟在唱歌啊?

  小鸟们看见我们来了,飞出来迎接我们了(出示后面两幅图),你想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发生的变化?

  为什么可以这样表示,你们是怎样想的?这里的8、2、3分别表示什么呢?你真能干,奖励一颗智慧星。

  2.练习2

  接着,小鸟把我们带进了小猫问小猫:“5-4等于几?”小猫叫:“喵”;又问:“1+2等于几?”小猫叫:“喵、室。瞧,我们的训兽员阿姨正在教小猫做算术呢。(小黑板出示5-4+2,喵、喵”。)

  你们能比这只聪明的小猫算得更快吗? (齐答:能)。

  好,我们来个组与组之间的比赛。(开火车)

  3.练习3

  离开小猫训练室,动物园马上就要开始表演小狗数图形比赛啦,可是有只聪明的小狗受伤了,今天不能来参加比赛,但是它听说我们三班的小朋友可聪明了,就拜托老师请我们班的同学替它参加比赛,你们有信心吗?请听题。

  老师觉得你们真是聪明而且乐于助人的小朋友,我给每个小组加一颗智慧星。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并学会了怎么计算,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

  大家用自己的智慧得到了老师这么多的智慧星,现在比一比哪一组得到的智慧星最多?他们就是今天的冠军!

  板书设计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

  2+3+2=7 8-4-2=2 7-3+2=6

  7+2-3=

《乘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第44-45页 “乘车”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

  教学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5+3 6-4 8-4 9+0 6+4 10-5 9-3 2+8 5+4 3+4

  2、编数学问题:

  (1)加法。

  例如:我有3枝铅笔,又买了2枝铅笔。一共有几枝铅笔?

  3+2=5(枝)

  (2)减法。

  例如:原有7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

  7-3=4(个)

  二、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都坐过公共汽车,注意公共汽车到站时,会发生什么情况?(车会停下,有人下车,有人上车)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乘车”的游戏,好不好?

  板书:乘车

  三、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学习连加

  请学生表演:

  车上原有2人,上来3人,又上来了2人。

  当学生表演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人?并列式:2+3当表演全结束时,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2人,上来3人,又上来了2人,现在汽车上有几人?

  列式:2+3+2=7(人) 取名字:连加

  (二)活动二:学习连减

  请学生表演:车上原由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

  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由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还剩几人?

  列式:7-3-2=2(人) 取名字:连减

  (三)活动三:加减混合

  请学生表演: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

  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现在车上有几人?

  列式:5-4+3=4(人) 取名字:加减混合

  四、巩固练习:

《乘车》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44页、45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难点: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边观察、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策略:

  1、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乘车这一熟悉的生活情景的描述,为学生创设了充分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模拟演示,构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有关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充分注意提示学生要注意运算顺序,先计算前两个数的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

  2、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游戏:

  师:同学们坐过公共汽车吗?每当汽车一到站,就会有上车、下车的人。那我们来做一个“乘车”游戏,愿意吗?

  生:愿意。

  师:现在我和同学们合作表演上车的情境。咱们把讲台看作是汽车,老师呢,就是售票员,谁愿意来当司机呢?(挑选一个男生当司机)。

  师:现在汽车上有2个人,我们要出发了。嘟嘟嘟,……桥北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先上来了3个同学)嘟嘟嘟,……电力公司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又上来了2个同学)同学们想一想:你从游戏中看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出示课题《乘车》

  二、根据汇报,解决问题: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汇报问题。(一步计算的问题,边汇报,边解答。)

  如果是两步计算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解决计算的顺序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根据汇报板书:

  (2 + 1 + 4 = 7 )或(2 + 3 + 2 = 7)

  4、汇报思维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5、(出示图2、图3)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边讨论、边提问题、边解决。

  (学法同上)

  6、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其它有关数学问题,独立解决。(可能提出有关连减的问题)

  (以上设想,突破了以往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整理、概括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通过不同坡度的教学活动,达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1、说一说,算一算

  (1)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思维过程。(a直接数,再填空,比较计算。b先归类、整理图片,再填空,比较计算。c直接数,再填空,然后归类摆图片,再比较计算。……)

  4、说一说,填一填。

  (1)同桌两人交流。

  (2)汇报结果。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模拟”、“观察”、“讨论”、“计算”,初步理解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并掌握了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乘车》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教学主题图3

  1.出示图片:乘车图4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

  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6-3-3=0

  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

  三、活动三:动手摆

  (一)摆圆片列式

  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

  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

  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

  (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

  四、活动四:日常生活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车

  2+1+4=7 7-3+2=6 6-3-3=0

《乘车》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主题图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1) 2+7-8=    2+4+9=    8+9-10=   9-8-1=

  3+9+6=   7+8-4=   6+7+1= 10-6+7=

  (2) 27-7+10=   28+8-30=  8+17+20=

  36+7-20=   96-6-90=   54-8-30=

  2.笔算下面各题.

  二、探求新知.

  师:同学们,公共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你们经常乘坐公共汽车出行吗?那么当公共汽车到达一站时人数会发生变化吗?

  生:是的,我经常乘坐, 当公共汽车到达一站是人数会发生变化,因为每到达一站时都会有上车的,也有下车的乘客.

  师:谁能说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当上车的人比下车的人多时,车上的人会增加;当上车的人比下车的人少时,车上的人数会减少.

  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能告诉大家这幅图的意思吗?

  生:车上原来有56人,到站后上车的有19人,又下车27人.

  师:看图,说说这幅图中车上的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多了还是少了?

  学生讨论.

  [点评]: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三、独立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上车19人,下车的有27人,下车的比上车的人多,所以现在车上的人数比原来的56人要少.

  (2)车上原来有56人,下车27人,就用56减27,又上车19人,再有56减27的结果加上19就是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3)车上原来有56人加上上车的19人再减去下车的27人,就是车上现在的人数.

  2.演示算法.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就用竖式算一算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学生板演

  [点评]:在计算方法上,尊重学生的差异,提倡算法多样化.

  师:同学们,你们也自己试试用这两种方法算算下面两道题:

  学生试算

  85-49+27=    56+42-69=

  四、课堂练习.

  1.看看下列竖式毛病出在哪?

  问:同学们,你能把他们改正过来吗?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点评]:在这个练习中,不仅让学生注意到计算方面容易出现的错误,还让学生注意到在竖式格式上的问题.

  2.练一练

  (1)出示图片.

  题目:星星合唱队有5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新加入了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学生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68+25—39= 92—47+36=

  3.思维训练.

  跳绳比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总 数

  小 聪

  24

  30

  90

  小 明

  29

  29

  94

  小 亮

  26

  30

  (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 )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 )下.

  (2)第三次比赛时,小聪跳( )下,小明跳( )下.

  (3)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 )下,他第三次可能跳了( )下.

  注明:教师应让学生先讨论,弄懂这个表格的意思,再填空.(3)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因此答案是不唯一的.

  [点评]:这个练习先让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些简单有趣的问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板书设计

《乘车》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4页、45页“乘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发展数感。

  3、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纵向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意义。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朋友,你们一定都坐过公共汽车吧!今天,淘气、笑笑和几个小朋友要乘公共汽车看马戏。里面不仅有精彩的马戏表演,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我们随着他们去看看。

  (设计思考:利用乘车和看马戏表演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连加

  (出示课件)笑笑他们要乘公共汽车了,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

  根据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大多数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名乘客?

  该怎样解答呢?应该把车上的2人,和正准备上车的3人,以及后面赶来的2人合起来。应该用加法计算。2+3+2

  怎样计算呢?

  淘气:先算2加3等于5,5再加2就等于7.

  笑笑:我是用画圆圈的方法。先画2个红圆,再画3个黄圆,最后再画2个绿圆。一共有7个圆,就知道一共有7名乘客。

  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这个算式相加的数多了,加号也多了。我们把这样的算式叫连加。

  2、学习加减混合

  (出示课件)公共汽车继续向前行,有到了一个站。你又看到了什么情境,你能说一说吗?

  (出示课件录音)小峰:汽车到站了。车上原来有7名乘客。有2人上车,有3人下车。

  你能根据这个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现在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我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用7根小棒代表车上的7名乘客,有2人上车,就加上2根,有3人下车,就去掉3根。所以列式为:7+2-3

  该怎样计算呢?先算7+2=9,9-3=6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呢?

  我们来听听小敏的想法。(出示课件录音)小敏:我列的算式是7-3+2,这种方法对吗?

  正确。7-3+2又等于多少呢?自己算一算,有困难可以摆小棒或画圆圈。

  我们看这两种方法。里面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比较合适呢?

  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设计思考:通过创设乘车的情境,唤起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把故事的情境用画圆圈或摆小棒的方式反映出来,以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张“乘车”的图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较容易地有加法类推到加减混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3、学习连减

  (出示课件)汽车继续前行,终于到马戏团这一站了。笑笑和她的同学们要下车了。

  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出示课件录音)小东说:车上原来有6名乘客,先下去4人,有下去2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名乘客?自己列式解答。

  6-4-2=0现在车上一名乘客也没有。

  我们来看这个算式,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们应该叫它什么呢?

  这样的算式叫“连减”。

  (设计思考:在连减的学习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体现教学方法的层次性。)

  4、试一试

  书第44页试一试。

  5、总结运算顺序

  我们来看这几道题,有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你在算这几道题时,都是按什么顺序算的呢?

  (出示课件录音)小宇:我算时,加法在前,就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就先算减法。小茹:我发现,这些题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教师总结: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试题里,我们应该按照从前到后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过马戏团大门游戏:算一算

  2+7+1= 10-7-3=

  9-3-2= 6-3+7=

  7+2-8= 10-4+2=

  10-8+5= 3+5+1=

  8-8+4= 3+5-6=

  2、小鸟图

  教材第45页第1题:说一说,算一算

  3、三只小狗算题游戏

  教材第45页第3题:数图形,算一算

  4、马术表演

  用加减混合方法解决问题。

  5、马术表演、刺猬表演

  教材第45页第4题:说一说,填一填

  6、解决问题:分

《乘车》教学设计

《乘车》教学设计(精选15篇)《乘车》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44、4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模拟上下车的情境中,使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