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提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感受“白衣战士”叶欣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
二、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白衣战士”就是指医务工作者。这篇课文介绍的是哪位医务工作者呢?为什么称她为“白衣战士”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
2、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词语:
疾病 疲惫 咳嗽 重症 堵塞 硝烟 无悔 遗像 永恒 效率 娴熟 给予 监测 通畅 搏斗 劳累 身先士卒 声色俱厉 心甘情愿 烦躁不安
请同学们注意:“咳嗽”的“嗽”是平舌音,“堵塞”的“塞”是多音字,这儿读 se, 还有一个读音是sai瓶塞,第三种读音是sai,塞外。“给予”的“予”是生字,读第三声,“给”是多音字,这儿念ji,还有一种读音是gei。
现在请你大声地读好这些词语。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
3、这些词语读得怎么样?我们来考考自己。比比谁读得又对又快!
课件随机出示词语。
4、词语读得不错。下面请同学们读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
5、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位普通的白衣战士叶欣,为了抢救非典型肺炎的病人,而光荣牺牲的感人事迹。
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个句子概括描写了叶欣不平凡的工作?用笔画出来。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默读)
6、你找到这个句子了吗?出示课件: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课文紧紧围绕这句话通过三个典型的事例描写了叶欣的工作。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5-7自然段。试着说说这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
(flash:读一读,说一说)
第二板块:品词悟句,深入探究
(一)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事例——抢救梁先生。
1、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课文的3、4、5自然段。课件出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随着医院“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原有冠心病的“非典”患者梁先生,因发热咳嗽前来急诊,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另一位患者的抢救中去。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2、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些文字,想一想叶欣工作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体现在哪些地方?用笔画出有关的文字。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读读,画画)
3、同学们,抢救“非典”病人本身就是非常危险的工作。你们找到这些文字了吗?
(1)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随着医院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加,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起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
①同学们,2003年2月8日是农历正月初八,当我们还在和家人团聚的时候,叶欣已经开始加班了!
②“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正是说明叶欣工作的繁忙、高强度。
③“身先士卒”本来形容在战斗的时候,将领冲在士兵的前面,这儿是说叶欣作为护士长敢挑重担,冲在其他护士的前面,站在危险的第一线。
(2)课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
①我们从“迅速”“娴熟”“同时给予”“……”这些词语和标点中感受到叶欣工作的高效率。
②请同学们再来轻声地读读这些文字,想一想:那是怎样的两小时?同桌讨论讨论。
(flash:读一读,议一议)
③这是紧张的两小时,这是忙碌的两小时,这是生死攸关的两小时!
(3)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①仔细读读这句话,哪些词语打动了你?为什么?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自读)
②“拖”字说明,叶欣工作已经很累了,“疲惫的身躯”正是叶欣高效率、高强度工作的结果。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注意这些词语。请你也来饱含深情地读一读。(教师范读)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感情读)
(二)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事例——清除浓血痰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仔细品味品味有关的文字。透过文字再去感受叶欣工作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和她“身先士卒”的品质。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自学)
2、咱们一块儿来交流交流。
(1)帮助患者清除浓血痰是最具传染性的“高风险”的工作。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更能说明这一点。
(2)课件: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①“斩钉截铁”是指说话坚决、肯定、果断。我们一起态度坚决地读读这句话。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
②叶欣阿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引读: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
“声色俱厉”中的“声色”分别指什么? “俱”在字典中是“都”的意思,“厉”就是(严厉),请你连起来向同桌说说整个词的意思。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同桌交流)
③叶欣阿姨严厉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热爱同事的滚烫的心,因为门外是安全,门内是危险,她情愿自己累,也不愿(同事累);情愿自己苦,也不愿(同事苦);情愿自己倒下,也不愿(同事倒下。)
④同学们,这段话从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方面描写了叶欣的工作: “这里危险,让我来吧!”这是人物的语言、“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这是动作神态、“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这是心理活动。
⑤现在请同学们满怀神情地读好这段话,读出敬佩之情。
(flash:读一读,读一读)
(三)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个事例——工作到最后
1、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离病房……虽然上班前她就感觉到身体疲倦不适,但还是坚持在科室里忙碌着,密切关注着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劳累了一上午,连水都没喝一口,只觉得周身困乏疼痛,不得不费力地爬到床上休息。中午刚过,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病魔终于没有放过她。经检查,叶欣染上了非典型肺炎。
2、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自学:
老师给你们两个自学提示:
⑴这段文字中的哪些内容感动了你?圈画后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⑵这段话中的“不得不”能不能去掉呢?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第三板块:想象练说,深化感情
1、从2月8日到3月4日,叶欣阿姨在高风险的环境中,高强度、高效率工作了将近一个月。3月25日凌晨,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亲人。
2、我们再来看看这三句话:
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亲人。
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战友、岗位、亲人。
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亲人、岗位、战友。
轻声读读这三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3、岗位、战友、亲人三个词就简单地换了一下位置,却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病人更需要照顾,叶欣把对岗位、病人的爱排在了第一位: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深爱的岗位、战友、亲人。现在请你也来读好这句话。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
4、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花圈如海,人们泪水如雨。病人、战友、亲人,有多少话想对叶欣诉说啊!
病人对叶欣说: 。
战友对叶欣说: 。
亲人对叶欣说: 。
请你选择一个说说你的感慨。
(flash:说一说)
5、一般我们把护士称作“白衣天使”,为什么这里称作“白衣战士”?同座说说各自的理解。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同座交流)
6、在与非典病魔战斗的日子里,倒下的白衣战士又何止叶欣一个?正是有无数个像叶欣一样的白衣战士,我们才取得抗击非典的最后胜利。人类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说过:生命虽然短暂,但有一种职业、一份爱可以维护它的平安,护理就是这样一种职业。 ——南丁格尔
7、为了纪念以身殉职的白衣战士叶欣,团中央主办了网上“叶欣纪念馆”,网站开通仅三天,访问量已达100多万人次。课后,大家可以登录这个网站,写下你学了这篇文章之后的感受。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3. 体会“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当时万分危急的情况
2.体会叶欣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2003年春季,人们经历了一场大规模抗击“非典”的战斗,在这场与病魔对抗的斗争中,医护人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叶欣就是其中一名普通的护士,可她又是不平凡的,人们称她为——“永远的白衣战士”。(齐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知道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吗?(学生回答)是啊!这是多么可怕的疾病!当时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紧张气氛中,你们看!(出示图片资料)
看了这些图片,你对非典有何感受?
是啊,我们也会感冒,也会传染,可是会一个接着一个倒下,面临死亡的威胁吗?(不会)正如你们所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学生齐读)
【谈话导入,通过看图片资料对“非典”有个直观感受,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 精读课文
(一)感知背景
在这场战争中,护士长叶欣却尽心尽力,没有退缩,她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看看她是在怎样的工作环境中坚守岗位的。
同学们,刚才大家读得都很认真,通过朗读之后,你知道叶欣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的吗?提示:课文中用三个字精炼地概括了当时的环境。(高风险)
非典时期你们才三四岁,可是你们从爸爸妈妈那里知道当时的情况吗?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是怎么描述当时的情况的?(学生交流)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非典的传染性非常强。课文里又是怎么介绍的呢?学生交流。
重点词句:死神
患者急剧增多
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
最具传染性的
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
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引读: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
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出示数据资料)
(2003年5月,是“非典”发病的高峰期。全中国“非典”新患者每天将近增加180名。5月初,中国因非典死亡的人数为173人,到5月底为止,累计死亡的人数高达332人。医护人员中感染“非典”的人数增加了265名,累计达1000名左右。这些数字震惊了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整个中国笼罩在“非典”病毒的巨大阴影之中。)
想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他们要冒着随时被感染的危险对不对?(对)课文中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到“战争”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什么样惊心动魄的画面?(指名说)对呀,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战争就会有死亡,是战争就会有牺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的医护人员就是什么?(战士)一起读。对,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句话就十来个字,课文中却单独把它列为一小节,谁来读好这句话?战争的味道还不够浓,谁再来?真好,女生一起来!男生一起来!
【抓住“高风险”这个关键词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出文中的词句反复品读,了解当时环境的恶劣,从而真正理解“没有硝烟的战争”。】
(二)体会人物形象
过渡:是啊!非典型肺炎的死亡率高,传染性更强,即使穿了防护服戴着口罩也依然很难逃过被传染的命运,这些医护人员需要跟病人近距离接触,又哪能轻易地逃脱被传染的命运呢,因此抢救一位重症患者往往会有多名医护人员被传染,这真的是高风险啊!可我们的护士长叶欣在这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却是怎么做的呢?这段话谁来读?
1. 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呼吸,静脉注射强心剂,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个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
从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叶欣?(动作熟练、为病人着想……)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同时给予、监测、注射……)
你能读出这位动作熟练(为病人着想……)的叶欣吗?
读得怎么样?能给他一点友情提示吗?(省略号要停顿一下,因为她做了许多;省略号前做了许多事,要慢些;时间过得太漫长了,可以读慢些。)
刚才那么多同学给你了提示,想再来读一读吗?怎么样,是不是比第一次有进步?把掌声送给他!谁再来试试?我们一起来。
【体会朗读,并且请同学给予提示,以读促情。】
过渡:抢救完梁先生,她累吗?哪里读出来的?请把它读出来。
2.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这句话里,这位同学哪个字读得最好啊?(“拖”)读到拖,你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她很累。)累到什么地步?(要瘫下来)谁来把这个“拖”字读好?这么累,她为什么不休息?(要抢救更多的人)从哪读出来病人非常得多?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这么累,她却不愿意休息,她心里想的都是谁?(病人)对啊,她在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
是她不爱自己的家人吗?谁来说说看?(爱病人胜过爱自己的家人,无私)
【采用追问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拖”这个词语,从而引导得出叶欣无私奉献的精神。】
过渡:是啊!叶欣为了抢救更多的病人,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3. 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象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的手中夺了回来。
叶欣是一个有血有肉会疲惫的的人,为什么要把她比作冷冰冰的机器?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叶欣的工作是高强度、高效率的?用笔画出来。(学生交流)
叶欣这台机器还是冷冰冰的吗?相反,她是?(温暖的,打动人心的……)你能读出来吗?
谁能读懂“死神”的含义?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指非典)非典肆虐时,人人都戴着口罩,个个都心里恐慌,可是叶欣怕不怕?她就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病人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谁来读叶欣这台温暖人心的机器?指名读。评价:多么忙碌的叶欣啊!真是不知疲倦的叶欣啊!读得真好,让我们像她一样读!
【这句是本文的中心,“三高”是叶欣的工作特点,在之前理解了“高风险”之后让学生圈画交流体现“高强度”“高效率”的词句,对前面所学有了一个概括,再来读这句话就更有感情了。】
过渡:叶欣如此全心全意地抢救病人,病人们都被她深深感动,就连同事也被她的工作态度所感动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 6自然段。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过程
【设计课时】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护士长叶欣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进行抢救工作。
3.体会 “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的崇高精神。
2.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并进行拓展训练,感悟一群人的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神秘园》、《血染的风采》音乐和部分在非典中牺牲的烈士遗像图片。
2.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非典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利用封面插图导入,走向文本
1.师引:同学们,拿起我们课本看看封面封底,你们看到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封底的那句话。(众志成城,抗击非典)
2.2003年抗击非典,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板书:战争)
说到战争大家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板书:战士。在这场战争里,医护人员站在了战斗的第一线,所以人们称他们为白衣战士。(板书:白衣)
【设计说明】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而经验是体验的基础。通过说、想、读课本封面封底,既联系学生的实际,又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快速走向文本。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对“战争”、“战士”的想象,感受非典的厉害,战争的残酷,进而心中涌起对白衣战士的崇敬之情。
二、品读叶欣,走进文本
(一)学习2——7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叶欣在这场战争中是如何抢救患者的呢?(板书:抢救患者)
1、抢救患者,身先士卒。
师引:请同学们默读4、5小节,画出叶欣怎么做的句子。并写上你的感受,等会儿交流。
(1)随着医院……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
(2)叶欣迅速赶来,……呼吸……
(3)叶欣顾不上休息……抢救中去。
交流:学生交流体会、再读。
a.引导学生抓住“身先士卒”体会到什么?仿佛看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指导学生把感受读出来。(相机板书:身先士卒)
b.抢救梁先生:娴熟体会业务水平高,(指导读读速度渐快,省略号停顿)。
问题1:这是怎样的“两小时”体会漫长的、忙碌的、危险地等等。
问题2:梁先生总算抢救过来了,叶欣该休息一下了,可是她休息了吗?救完了一个,另一个,一个又一个……,,叶欣就像是什么?(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在……)指导情感朗读朗读,体会叶欣舍生忘死的工作。
【设计说明】
这一环节教学抓住关键词、句和标点进行研读揣摩体会层层推进,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叶欣工作的高危险、高强度、高效率!体会叶欣的崇高精神。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体现个性化阅读,指导学生读出自己感受!
2.关爱同事,舍己为人。
同学们,作为一名优秀的护士长——叶欣,又是怎样关爱同事的呢?(板书:关爱同事)请默读读第6小节,把叶欣怎样对待同事的句子划下来。
(1)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引导学生抓住“斩钉截铁”①体会叶欣坚定地决心,并指导朗读。②这是怎样的危险?(补充资料:抗非典前期,平均每抢救1个非典患者将有3名医护人员倒下。2003年1月31日,广东中山医院收治第1例非典病人,20多名医护人员直接、间接被感染了。非典时期,感染的5327名患者中,医护人员占了1332名。)文中也有一句话。(对一名危重……倒下。)感受危险,再读。
(2)每当叶欣斩钉截铁的说:“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同事们就让她一人去冒险吗?抓住“声色俱厉”,体会真情无悔。她为什么这样做,她怎么想的?(学生自由回答)(板书:舍己为人)
(3)教师引读:是啊,每当哪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护士准备抢救患者时,叶欣总是斩钉截铁地说——(学生读);每当年纪稍大的护士想进入隔离区时,叶欣还是斩钉截铁地说——(学生读);为了减少同事们被感染的几率,我们总能听见叶欣对身边的每个人说——(学生读);尽管对一个“非典”重症的患者抢救往往伴随着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但我们仍能听见叶欣坚定而果断的话语——(学生读)。
(4)教师导读课文:在危险和死亡面前,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那就是——(学生读)。
师小结:“这儿危险,让我来吧!”这是叶欣留在抗非战场上的最感人的一句话。这句话不停地回荡在祖国的上空,一次比一次响亮,一次比一次震撼人心。
【设计说明】
“这儿危险,让我来吧”——这是叶欣作出的一个默默的,真情无悔的选择,也是叶欣留在抗非典战场上的最感人的一句话 。这句话更表现出叶欣面对死亡的坚定态度和对战友对生命的无限关爱。对这句话的理解需要在充分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通过这抗非典初惊人数字的统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走进文本,走进叶欣的内心世界。引领学生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引导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层次,掀起情感的高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逐渐领略文字之中的情意。
3.师生合作,感受最后的忙碌。
过渡:难道真的能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吗?超负荷,超强度的工作,体力的严重透支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