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

2024-06-015

《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通用17篇)

《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 篇1

  一、谈话揭题

  师:孙悟空的故事广为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生1:我知道“火烧盘丝洞的故事”。

  生2:我知道“大闹天宫”。

  师:你最棒,知道用话筒说。

  生3:“三借芭蕉扇”

  ……

  师:孙悟空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就学习非常有名的一则,“三打白骨精”。

  [课件出示课题,指导“悟”的读音。齐读课题。]

  二、初读初感

  师:知道这个故事是根据哪一部古典小说改编的吗?

  生:这个故事是根据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改编的。

  师:说的好。连作者也说出来了。

  师:它就是根据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这个故事你熟悉吗?我还没上你怎么熟悉的?

  生:看电视、动画片、原著……

  师:调查一下,看过或听过这个故事两遍以上的请举手。那我们今天学习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好不好?

  师:打开语文书146面,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有没有疑问、敬佩、憎恨、气愤、同情……

  或者其他的感受。

  生响亮的自由读文。

  师:都读完了,咱们步调真一致。来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我非常憎恨唐僧,因为他不认识妖怪,冤枉孙悟空。

  师:你有不同意见,是吗?

  生:唐僧只是认不出妖怪,错怪了孙悟空。、

  生:我同情孙悟空,他打妖怪,还被师傅责怪。

  生:我非常憎恨白骨精,他骗了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

  师:用心险恶!

  生:我敬佩孙悟空,不管唐僧怎么责怪,还是要打妖怪。

  师:认为对的就坚持。

  生:我敬佩白骨精,他两次没把孙悟空赶走,也不泄气!

  师:可是白骨精是在干坏事,坚持下去能行吗?

  看来同学们感受很多。

  三、再读梳理

  师: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用三这个数字,事不过三、三顾茅庐……快到课文找找,有没有三的。

  生:我找到白骨精第一次变成村姑,第二次变成老太婆,第三次变成老头。白骨精三骗唐僧!

  [师板书:白骨精三骗]

  生:还想到孙悟空三次打妖怪!

  [师板书孙悟空三打]

  生:白骨精三跑、唐僧三骂、

  [师板书唐僧三拦]

  师:你们能不能用箭头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指名板演,并说明理由。

  生一:唐僧三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师:对他刚才说的有没有意见?

  生:是孙悟空三打,唐僧才三拦的!

  四、品读深入

  师:说的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那我们先来研究白骨精这个人物。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么描写白骨精的?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生:白骨精诡计多端。

  师:这个计指的是什么计?

  生:指的是计谋

  生:三十六计

  师:诡计是什么计?

  生:恶毒的、坏人的计……

  师:到课文找找,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用了哪些计?

  生:白骨精变化成人形,来骗唐僧。

  生:白骨精三变是为了赶跑唐僧。挑拨离间!

  师:白骨精把这个计用来对付的是好人还是坏人?它为什么要变成村姑?

  生:是为了唐僧不起疑心。

  生:是为了迷惑唐僧。

  生:它是为了接近唐僧趁机吃他。

  生:它是用了美人计。

  生:它是用了苦肉计,变成老头,被打死。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白骨精,它用了那么多的诡计,你觉得这对研究孙悟空有什么好处呢?

  生:可以更能显示出孙悟空的正义。

  生:从白骨精的坏可以衬托孙悟空的好。

  师:总而言之,从白骨精的特征可以衬托孙悟空的特征。现在我们来正面接触孙悟空。对孙悟空的描写在哪一段?选择最能显示孙悟空特征的句子,把它读好。

  [生自由练读]

  师:你读哪段?

  [指名读。]

  生评:她读的很流利,读出了重点词,一嗅,一视……

  师:那我们再来读读。怎么把孙悟空的特点读出来?

  [指名读]、

  生评:他把妖怪读的特别响亮。

  师:是重音。

  [生齐读]

  师:还有没有别的句子。

  [生再读第二句]

  师:读的响亮到底好不好?为什么读的响?自己试试。一读就明白!

  生:他很急;他凶;很厉害……

  [指名多人读,互评。]

  师:他读的不但响,还怎么样?

  生:读出了打的气氛。

  [反复练读]

  [交流读第三句话,练读,促进]

  五、延伸扩展

  师:刚才通过读课文中的句子,很好的读出了孙悟空的人物特征。除了读,我们还可以想,想一想,他们的内心活动,猜一猜,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拿出作业纸,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写出他的内心独白。

  [生想象写话三分钟、交流体会各个角色的内心独白。]

  简评:

  这是一堂很精彩的课。

  众观整堂课的架构,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谈话揭题——初读初感——再读梳理——品读深入——延伸扩展。

  基于本文的特殊背景,教师引导从文本的大环境入手,孙悟空的故事广为流传,以学生所了解的故事为基点切入,又使学生了解了必要的知识,吴承恩和他的《西游记》。这个大的文本环境,在学习时起了主导的作用,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及其中的不同角色。

  初读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良好地表达阅读感受,教师给出了合适的词语,解决想说说不出来的难题,匠心独具。经过这样的指导,再学别的课文,学生就可以学有所感,很好的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对于这个复杂的故事,从哪个角度入手进行梳理呢?“三”这一关键词,老师抓的准,扎的深。围绕这个“三”,(白骨精三骗、孙悟空三打、唐僧三拦)清晰明确的概括了课文的框架。使学生从大处着眼文本,理解文本。并时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个性化的认知。

  如何深入文本?朗读训练点如何落实?正如专家所点评的:教师的情感让人感动。始终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人敬佩的语言,她不仅风趣、幽默、干练、到位,而且作用相当大。她的语言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显示了较好的教育机智。以情一步步的推动了课文的品读深入。并不急于从主要人物孙悟空入手,而是从另一个独特的视觉,先研究白骨精的诡计多端,以它的坏来衬托孙悟空的正义。以情感来推动阅读,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开展阅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找出最能体现孙悟空特点的句子,进行品读。在不知不觉中,在学生练读与品评中,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中,将朗读训练升上高潮。读出情感,读出情境气氛,读出人物性格特征……

  当学生读的津津有味时,如何升华?教师给出了一个适合的主题,想一想,各个人物的内心活动。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角色,想象描写它的内心独白。不只为读而读,为写而写,使情还可以升,训练可以迁移,(读到写)真正走进文本,高于文本。达到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 篇2

  小时候,最不喜欢的一段《西游记》故事可能就是《三打白骨精》了。为什么?生气。首先是生唐僧的气,肉眼凡胎,是非不分,明明是孙悟空斩妖除魔,可是却被唐僧屡次冤枉;其次是生猪八戒的气,这个呆子为了一己之私,嫉贤妒能,一直在旁边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尤其是最后,虽然打杀了白骨夫人,但是孙行者还是被师傅赶回了花果山。此时不仅悟空眼里含泪,就是我也是义愤填膺。直到长大了,才明白原来这正是作者行文妙绝之处,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在这里一波三折,达到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的作用。有学生问我,为什么要“三打”,“一打”不行吗?一次成功不更能反映出悟空的本领高强吗?其实不然,俗语说,红花还要绿叶配,对手越强越能显示出自己胜利后的伟大。妖怪除得越难,越能显示孙悟空的本领。

  和原文相比,文章做了以下几处修改:第一,大段的环境描写被删除了。环境描写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对于渲染环境,烘托人物,表达感情起着很大的作用。原文中除了强调山势的险峻之外,还有不少虎狼猛兽的描写。我以为,删除是需要的,但是不应该删除这么多,最好把猛兽这一段补上。假如有了这些恶劣环境的衬托,那么妖怪的出现就更顺理成章了。山高岭峻,虎狼横行,孤女一家独身而行,就算不用“火眼金睛”,也会感觉不正常。第二,对于妖怪变幻而成的村姑外貌的美进行了较大的删减,或许编者以为这里有“色诱”之嫌,因此略用“春秋笔法”,连带着把八戒的丑态也一并勾销。其实,我相信六年级的孩子能够区分出善恶与美丑。外表的美艳或许正掩盖着丑陋的内心,就像文章里的白骨精一样。第三,删除了三打过程中猪八戒的“恶劣”表现。孙悟空被赶其实和八戒的关系更大。正是因为猪八戒这等小人屡进谗言,孙行者才最终被师傅赶走。第四,修改了故事的结局,或者说斩断了故事的结局,白骨夫人被杀并非最后的结局。当然从一个篇章的完整性来考虑,这样修改还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修改呢?那就是三打的基本情节,以及主要人物的基本形象。第一打,白骨夫人变成村姑,手拎斋饭,花言巧语,诱骗三藏师徒,可见妖怪的狡猾。三藏一再推辞,倒不是因为不饿,而是因为这顿斋饭原来是为了村姑的丈夫所准备的(原著中有),到底是个有道高僧。反观八戒就顾不得这些了。一个“夺”字,把这位的贪吃刻画得淋漓尽致。难怪最后求得正果之后,还被封为“净坛使者”。悟空看见妖怪就要打,可是被唐僧一把“扯住”。悟空不听,一打白骨精。结果白骨精逃走,悟空被师傅责怪。

  第二次打,妖怪变成老妇人。可惜一个“闪”字让妖怪露出了马脚。八十多岁的老婆婆怎么可能有如此灵活的身手。尽管原著中没有这个 “闪”字,但是这里加上是神来之笔。悟空当头就打,确实有些鲁莽。尽管忠心耿耿,但是太过独断专行。也为后来的被逐埋下了伏笔。唐僧“惊得”从马上掉了下来。一个“惊”字把唐僧的胆怯和懦弱以及“愚善”显露无遗。这里何尝不是对于“佛”的一种批评。面对君子,我们可以善对之,可是面对一心想要取你性命的恶人,难道还要一味的讲善?恶人不去惩治,反而要把好心的猴子赶走。世间有时颇多无奈,善恶不分,美丑不辨。呜呼!孙悟空再能耐,也逃不出佛祖的五指山。可见再有本领的人也需要约束。紧箍咒就是对自由的一种约束。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就算有也会害人害己。这样看来假如没有了这个约束,那么孙悟空也就不会成为“斗战胜佛”了。

  第三次打,白骨精又变成了一位老公公。孙悟空这次学乖了,吃一堑长一智。藏“棒”“笑”说,既迷惑妖怪,又充满自信。而且请来众神作证,张开天罗地网,看你能往哪逃。白骨夫人终于被打回原形。作为《西游记》中的第一主角,孙悟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他的机智勇敢,坚定忠诚,在这一个故事中得到了很好地展示。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去阅读《西游记》,领略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精彩。再大一些,可以读一读《大唐西域记》看一看真正的唐玄奘和《西游记》中的艺术形象一样不一样。这一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探究活动。

《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 篇3

  一、教材解读: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把内化的知识外化为口头表达,提高表达能力。遵循“立足无痕,扎根有魂”的教学理念,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熟悉文本,通过多方式朗读,能抓住重点词复述文章内容并感受文章人物的不同个性。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依据,以学生获得为准绳,潜心研究个性化的学习优化之路,把个性化学习灵活运用于课堂之中。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负数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鼓点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三、教学重难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总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分段,精读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1.简介《西游记》。

  2.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学们想学吗?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

  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口头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读后检查。(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

  2.分段讨论:

  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为一段,首、尾各一段。

  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

  四、精读第二段。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

  说说“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7.总结学法:

  ①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 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④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下节课再学习。

  五、写字指导:

  “妖”女字旁要写的窄,“夭”的撇画要插到“女”字的长点的下面。

  作业。

  1.完成补充作业题

  2.熟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三、四、五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徒弟、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

  (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

  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互相帮助。

  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

  5.★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填写下表:

  ┌────┬───────┬──────┬─────┐

  │ │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 唐僧阻挡 │

  ├────┼───────┼──────┼─────┤

  │ —打 │ │ │ │

  ├────┼───────┼──────┼─────┤

  │ 二打 │ │ │ │

  ├────┼───────┼──────┼─────┤

  │ 三打 │ │ │ │

  └────┴───────┴──────┴─────┘

  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

  (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计敢于斗争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店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铺垫。

  三、学习第五段。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反而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怎样了?齐读课文最后—段。

  四、按照课后第3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复述“—打”经过。

  ①复述的要求:

  (1)内容正确,不丢主要内容

  妖怪想吃唐僧,变成村姑。

  一打:悟空识破妖怪,打妖怪,妖怪逃。

  唐僧责怪悟空。

  ②语言简洁(说得具体在这儿不作要求)。

  ③语句通顺,用词得当。

  学生试着复述。师生评议。

  2.复述“二打”经过。

  3.复述“三打”经过。

  五、作业。

  板书设计:

  8、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机智勇敢 本领高强

  唐 僧:心地善良

  白骨精:诡计多端

《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 篇4

  教学内容分析:

  《三打白骨精》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主要叙述了白骨精为吃唐僧肉,三骗唐僧,都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的故事。白骨精为吃唐僧肉想尽一切计谋,孙悟空为了保护师傅三打白骨精,虽然遭受唐僧误解,被念紧箍咒,仍矢志不渝,最终揭穿白骨精奸计,消灭白骨精。故事着力塑造了个性分明的人物形象,白骨精奸诈狡猾、孙悟空嫉恶如仇、唐僧善恶不分都跃然纸上。第一课时的教学,我重点落实在白骨精的“三变”之上,体会白骨精三次变化的险恶用心。为后文学孙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责”,三悟人物形象作好铺垫。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喜爱孙悟空这个形象,喜爱《西游记》这部小说,课文的文字障碍不多,很容易读懂。学生还可以从动画片、电视连续剧等渠道了解到更广泛、更丰富的相关资料。因此,本文的教学在带领学生了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感悟个性分明的人物形象之余,更应注重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力求使学生在推敲品味语句的过程中感悟传统文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再次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

  2、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研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原文对照,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4、抓住白骨精的“三变”,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诈、诡计多端。

  教学重难点:

  1、研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原文对照,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2、抓住白骨精的“三变”,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诈、诡计多端。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完成课前学习告单。

  教学过程:

  一、聊小说的要素

  1、中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于是,就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你知道是哪几部吗?

  2、(板书:《西游记》)说到《西游记》,你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板书:人物)

  (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

  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看来同学们都已将这人物的名字与人物的形象挂起钩来了。(板书:白骨精)那看到这个名字,你脑海中出现的是什么形象?

  把你看到的送到词中,再读——生:白骨精(读出“吓人”的感觉)

  《西游记》里除了白骨精还有哪些要吃唐僧肉的妖魔?

  (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蜘蛛精,黄袍怪,蜈蚣精……)

  3、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在一起,必然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发展的——生:情节。

  而这些人物和故事的情节,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所,这场所就叫——环境。

  4、多了不起,就这么聊,我们就聊出了小说的三要素。(板书: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聊天方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所学文本产生兴趣。

  下面咱们就聊聊《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板书:三打,再完整读“三打白骨精”的课题。)

  5、课前布置大家预习了,预习得怎样呢?现在我检查检查同学们读书情况。

  6、课文读得都不错,那我就检查检查你们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把你们学习单中提炼的“起因、经过、结果”加起来,就是主要内容。谁来试试?

  7、作为六年级同学,我们需要有一定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呵呵,故事的情节虽然了解了,但难免有一些要探讨的问题。课前,我看了同学们的预习单,大家提出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有的希望具体了解故事,有的对人物的做法进行质疑,还有的对故事结局产生进一步追问,很好。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读书情况、主要内容的概括情况及质疑情况,其实是对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检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凭借自己的学习能力先行学习。教者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以调控教学内容,做到会的不教,有问题的重点教。

  二、聊故事的环境

  1、结合同学们的问题,我仔细地读了课文,有了新的发现。相信,如果你也能带着思考再次走进故事里,你也会有新发现。让我们先走进故事发生的环境。

  2、指读“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你读出了什么?

  3、再读原著里的这段话,你又有什么感受?

  出示:“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1)自由练读

  (2)指读,谈感悟。

  不仅山高,而且仿佛看到“虎狼成阵、千尺大蟒,万丈长蛇”真吓人。比课文的环境恐怖多了!

  这地方令人毛骨悚然。你想啊,这样的环境,能生出什么好东西,什么大蟒长舌,没准白骨精就是它们的领导呢!

  过渡: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这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必定有可恶的妖精。这样的环境描写,真妙呀,它预示着惊险的故事情节即将发生。那咱就走进故事的情节。

  [设计意图]:通过与原著中环境描写的对比学习,让学生对故事发生的情境有更真切的感受,有利于指导好学生的朗读。

  三、聊故事的情节

  (一)聊“一变”

  1、有情节就有故事的发展,咱得先从故事的起因聊起。谁来说说起因是什么?

  2、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看看文章中怎么说的?读给我们听听。

  指读“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1))妖精可是“自言自语”地说,那是怎样说?

  (2)再看她是怎么自言自语的?

  生:白骨精是“不胜欢喜”地自言自语的。(学生又读了句子。)

  3、这妖精,都高兴的找不着北了。说时迟,那时快。施展妖术,变成了——村姑。

  出示:“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1)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样的村姑呢?(美貌。)

  出示图片:形容美貌的词语我们积累的多了去了,你能用上几个来说一说吗?

  (2)看看原著中描写的吧——

  默读:

  《西游记》最著名的版本李卓吾批评本,在妖精第一次变少女(故意重音强调)的文字描写后,批了一个字。你们猜,是哪个字?(妙)

  咱们看看白骨精变化后的长相,妙在哪?

  (3)单看这变的长相,觉得妙。再想想她用的“计”,还妙在哪?

  (4)这一切,都源于吴承恩写得妙啊。把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具体描写送到课文中,再读读,看这“美”的后面,藏着什么?(学生用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描写,替换课文中的“美貌”,再读)

  [设计意图]:利用李卓吾点评的一个“妙”字做文章,让学生体会白骨精的别有用心,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到白骨精所变的村姑再美,也掩饰不了她丑恶的用心。

  小结: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说的丑恶的内心。真是居心险恶啊。默读5——7自然段,用划出白骨精的“二变”和“三变”,看看妖精的二变、三变(板书:变)又妙在哪里。

  (二)聊“二变”“三变”

  随机教学“二变”“三变”

  交流第二“变”: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2)说说这一变妙在哪?

  指导朗读:你可别忘了,那可是八旬老妇人,走一步,哭一声,走一步,哭一声。该怎么读?(学生再读,强调“八旬”读“一步一声”时,拆开读“一步”抽泣一下,“一声”抽泣一下。)

  看着样子,听着哭声,真够可怜的。然而你同情吗?

  抓住“闪”字,体会白骨精来得迅速,这动作与八旬老人不相衬,分明就是妖精变的!变成这副模样用的是“苦肉计”,想让唐僧觉得它可怜。

  2、交流第三“变”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2)是啊,这回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原著中有这么关键的一句,读读,看看妖精这一变,又妙在哪儿?

  指读:“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补充带“善”的句子:

  这可是有心向善之人经常诵读的句子,那么,这白发老公公是真心向善吗?

  那这伪装的“善”里又藏着什么呢?

  可以用哪些成语形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二变”“三变”,以学生兴趣为基点,学生更易走进文本,走近人物。

  3、这真可以说是恶贯满盈、十恶不赦。如果说李卓吾批评本,在妖精第一次变村姑的文字后批了一个“妙”字,通过你们的聊,我发现,这三变,一次比一次“妙”。应了个成语叫——(大部分学生齐说:妙不可言。)

  透过文字,我们发现了语言的密码。真是奥妙无穷。那么,连起来想想妖精变化的先后顺序,这妖精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呢?

  这三变,一变比一变妙,一变有一变的用处。第一变,妖精没有注意孙悟空,但她知道八戒的弱点,所以施了美人计,结果被孙悟空识破了。接着又施苦肉计后,发现孙悟空和唐僧有矛盾,唐僧不让悟空打村姑的妈妈,还给他念紧箍咒。后来白骨精再利用唐僧这个弱点变成老妇人的丈夫,白发老公,用上了离间计。

  不是唐僧愚笨,实在是妖精太狡猾了啊。这三变的的确确——妙不可言。

  这一环扣一环,一计接一计,用的还是——连环计!

  但这妙的背后藏的却始终是一次一次有意的作恶。你看,后人也发现了妖精无心向善的地方,用歇后语的形式,把这妖精的不可言说出来了(课件显示歇后语的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

  [设计意图]:学习三变后,再次让学生将三变串联起来思考,知道白骨精这三变还暗含玄机,环环相扣。这样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有整体建构的学习能力,知道阅读鉴赏不仅只停留于只字片语,更应有整体感悟。

  4、小结:今天,我们带着思考读故事,不仅看出妖精每一次变化的精明,也看出几次的先后顺序的精心策划。我看,这哪是变,分明是骗!所以,三变就是三骗!这妖怪的的确确成“精”了(点题)。你说,这样“无心向善”的妖精该不该打?

  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点题,升华学生情感,学生在学文过程中情感逐渐积累,在此达到突破。

  四、作业延伸

  那下堂课我们就继续带着思考来聊聊孙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责”,体会一下吴承恩笔下这师徒二人又各有什么特点。

  作业:熟读课文,将孙悟空和唐僧的表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写好批注。

  板书:

  三打白骨精

  妙村姑美丑

  不老妇真假

  可老翁善恶

  言

《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 篇5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一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20

  苏教版第8课《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一

  一、         揭题引趣。

  1.简介《西游记》。

  2.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学们想学吗?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

  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口头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读后检查。(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

  2.分段讨论:

  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为一段,首、尾各一段。

  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

  四、精读第二段。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

  说说“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7.总结学法:

  ①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 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④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下节课再学习。

  五、作业 。

  1.完成作业 题1、2、3。

  2.熟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三、四、五段。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徒弟、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

  (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

  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互相帮助。

  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

  5.根据课后第2题的提示,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填写下表:

  ┌————┬———————┬——————┬—————┐

  │ │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 唐僧阻挡 │

  ├————┼———————┼——————┼—————┤

  │ —打 │ │ │ │

  ├————┼———————┼——————┼—————┤

  │ 二打 │ │ │ │

  ├————┼———————┼——————┼—————┤

  │ 三打 │ │ │ │

  └————┴———————┴——————┴—————┘

  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

  (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计敢于斗争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店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铺垫。

  三、学习第五段。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反而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怎样了?齐读课文最后—段。

  四、作业 。

  1.作业 本5、6题。

  2.读熟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熟读课文,回答课文第1题的几个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认识,按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性命索性慈悲诡计多端腾空而去毛发直竖

  二、指名读课文(5人每人一段)

  读后回答课后题1的3个小题目。

  三、按照课后第3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复述“—打”经过。

  ①复述的要求:

  (1)内容正确,不丢主要内容

  妖怪想吃唐僧,变成村姑。

  一打:悟空识破妖怪,打妖怪,妖怪逃。

  唐僧责怪悟空。

  ②语言简洁(说得具体在这儿不作要求)。

  ③语句通顺,用词得当。

  学生试着复述。师生评议。

  2.复述“二打”经过。

  3.复述“三打”经过。

  四、作业 。

  1.熟读全文。

  2.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一、该课表现突出的几方面

  课文主要写了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经过,吕老师这节课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描写三次打斗中所用的词句不同这一文章特色。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因势利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吕老师让学生自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打”,读读、圈圈、划划,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打?再师生交流讨论,老师及时点拨,指导朗读。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共识,体会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2、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

  在学生交流自学心得时,吕老师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文中哪些词句用得好,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阻拦在词句描写上的变化,并从文中找出重点词共同完成表格,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为下一课时复述课文做好了铺垫。

  3、重视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

  引导学生比较“三打”,并没有停留在课文中,而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这样写课文内容更为丰富,使人感到新鲜。然后,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当中,叙述同样内容时要注意:语句要有变化,文章才会更有吸引力。的确,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多知识点都是交叉在一起的,也是紧密相连的,只要我们像老师一样时时指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相信学生会逐渐地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二、值得商榷方面

  整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参与的学生太少。是否在自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打”进行自由组合,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读读、说说、议议,保证参与度,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然后由小组汇报的形式,师生共同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这样教学,或许在具体交流时还可以节约时间,保证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及简析

  一、谈话揭题

  师:孙悟空的故事广为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生1:我知道“火烧盘丝洞的故事”。

  生2:我知道“大闹天宫”。

  师:你最棒,知道用话筒说。

  生3:“三借芭蕉扇”

  ……

  师:孙悟空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就学习非常有名的一则,“三打白骨精”。

  [课件出示课题,指导“悟”的读音。齐读课题。]

  二、初读初感

  师:知道这个故事是根据哪一部古典小说改编的吗?

  生:这个故事是根据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改编的。

  师:说的好。连作者也说出来了。

  师:它就是根据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这个故事你熟悉吗?我还没上你怎么熟悉的?

  生:看电视、动画片、原著……

  师:调查一下,看过或听过这个故事两遍以上的请举手。那我们今天学习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好不好?

  师:打开语文书146面,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有没有疑问、敬佩、憎恨、气愤、同情……

  或者其他的感受。

  生响亮的自由读文。

  师:都读完了,咱们步调真一致。来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我非常憎恨唐僧,因为他不认识妖怪,冤枉孙悟空。

  师:你有不同意见,是吗?

  生:唐僧只是认不出妖怪,错怪了孙悟空。、

  生:我同情孙悟空,他打妖怪,还被师傅责怪。

  生:我非常憎恨白骨精,他骗了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

  师:用心险恶!

  生:我敬佩孙悟空,不管唐僧怎么责怪,还是要打妖怪。

  师:认为对的就坚持。

  生:我敬佩白骨精,他两次没把孙悟空赶走,也不泄气!

  师:可是白骨精是在干坏事,坚持下去能行吗?

  看来同学们感受很多。

  三、再读梳理

  师: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用三这个数字,事不过三、三顾茅庐……快到课文找找,有没有三的。

  生:我找到白骨精第一次变成村姑,第二次变成老太婆,第三次变成老头。白骨精三骗唐僧!

  [师板书:白骨精三骗]

  生:还想到孙悟空三次打妖怪!

  [师板书孙悟空三打]

  生:白骨精三跑、唐僧三骂、

  [师板书唐僧三拦]

  师:你们能不能用箭头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指名板演,并说明理由。

  生一:唐僧三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师:对他刚才说的有没有意见?

  生:是孙悟空三打,唐僧才三拦的!

  四、品读深入

  师:说的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那我们先来研究白骨精这个人物。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么描写白骨精的?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生:白骨精诡计多端。

  师:这个计指的是什么计?

  生:指的是计谋

  生:三十六计

  师:诡计是什么计?

  生:恶毒的、坏人的计……

  师:到课文找找,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用了哪些计?

  生:白骨精变化成人形,来骗唐僧。

  生:白骨精三变是为了赶跑唐僧。挑拨离间!

  师:白骨精把这个计用来对付的是好人还是坏人?它为什么要变成村姑?

  生:是为了唐僧不起疑心。

  生:是为了迷惑唐僧。

  生:它是为了接近唐僧趁机吃他。

  生:它是用了美人计。

  生:它是用了苦肉计,变成老头,被打死。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

《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

《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通用17篇)《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 篇1  一、谈话揭题  师:孙悟空的故事广为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孙悟空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