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有感情地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懂课文同时,感受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妖术,勇于斗争到底顽强精神,体会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读,通过语言文字品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能用自己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吗?
2、正因为白骨精“三变”,所以就有了孙悟空三次棒打,那么,三次斗争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第一打”“第二打”“第三打”。
二、精读课文
第一次斗争
1、请大家轻声读读2——4小节,第一次斗争情形,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句子,注意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性格。
2、学生读课文,画语句子:
3、引导学生阅读以上内容,看看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人物性格。
4、交流汇报。(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白骨精
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指名读(出示段落)
自言自语是怎么说?(自己跟自己说)
那你再试一遍。
师:自言自语是跟自己说,你这样说都让别妖精听见了。
师:都控制不住自己情绪了,心里头那高兴啊,那叫——不胜欢喜。
(出示视频)
指导朗读
变成了一个什么样村姑?(美貌)
说说美貌词(出示视频)
看到美貌,你想到了哪些词?
(闭月羞花、眉清目秀、花枝招展……)
这美下面藏是——恶。
把感受送进去再读
“径直”(目标明确,很不得马上把唐僧抓走)
“扔下一具假尸首”(嫁祸于孙悟空)
所以说这里白骨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奸诈、诡计多端板书:诡计多端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看到了白骨精真面目!
孙悟空
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指名读
(出示段落)
师:这里孙悟空怎么样?
(着急)从哪里看出来?
真是“着急”吗?一般人知道是妖精话,早已逃之夭夭,看出什么来了?(勇敢)
(聪明、厉害、火眼金睛)
一眼看出
师:所以说这里孙悟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善于识破,勇敢板书:勇敢
唐僧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说说唐僧吧
(唐僧十分善良,慈悲为怀)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连忙扯住”(善良)
“责怪”(善良过度)
什么叫责怪?怪罪孙悟空什么?可是这妖精是来干什么呀?所以说唐僧真是(善良过度)
师:所以说这里唐僧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慈悲、糊涂板书:善良糊涂
5、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打内容,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性格特点。想想,我们是如何来学习?
(概括学习方法:读课文——画句子——品词语——悟性格)
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
1、请同学们学习第二打,第三打内容
对照老师提供表格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性格
表格:
人物
情节
白骨精
孙悟空
唐僧
一打
奸诈
举起……
当头就打勇敢
连忙扯住
责怪善良
二打
也不说话,
当头
就是一棒
惊
不由分说
非常生气
三打
藏、迎、笑
暗中、吩咐
抡起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点拨。
我们来交流交流,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了人物形象、人物性格。
2、第二打
白骨精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见到过八旬老妇人吗?(拄着拐杖,颤颤巍巍)
试着读一读,让我们看到一个八旬老人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一步、一声分开读)指导朗读
这样伤心可以说是(肝肠寸断、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值得同情吗?
这哭里藏着便是——恶,藏是——刀
想到了一个成语
生:笑里藏刀
师:现在是哭
生:哭里藏刀
这句话中还有哪个词语引起了你注意?
“闪”
真会读书,说说看(与正常人不一样,不想是歌老妇人,肯定是妖精)
继续交流
“又”“丢”(说明逃得快,还会再来)
唐僧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惊”“摔”“坐”(善良,更加生气)
“不由分说”“一口气”为什么这么做?
他怎么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
真吗?你们能分辨出这善与恶吗?
(善是孙悟空,保护师傅,恶是白骨精,要吃唐僧)
你看,唐僧真是(善恶不分,人妖不分)
板书:糊涂
孙悟空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读出什么来了?
(对师父忠心耿耿,除恶务尽,明察秋毫,果断,敢作敢为)
3、第三打
从第三打你又体会到了任务怎样性格
孙悟空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从这里你有看到了一个怎样孙悟空呢?
(聪明,机智,有恶必除,除恶必尽)
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暗中”“藏”“迎”
这个“笑”你体会到了什么?
(嘲笑、自信、调皮)
“抡”
打得怎么样?(打得准,打得好)
让我们一起跟着孙悟空来打一打,读!
出示“妖精化作……白骨夫人”
小结:真是“金猴抡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三、总结
师:白骨精一共变了三次,一变村姑,这是什么计?(是美人计),二变变成了找女儿老婆婆,是苦肉计。三变老公公,这叫——
生:连环计
它是有意作恶。所以,变一次,就得打一次,变两次,打两次,变三次,就打三次。孙悟空要把这里恶——打死。
比较三次打
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师:这三次打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呢?
(孙悟空都能一眼看出,聪明,勇敢)
(唐僧慈悲,都被蒙蔽上当)
(白骨精演天衣无缝)
师:为什么这三次打得不一样?
生:第一次妖精是迎面走来,没想那么多,所以就劈脸一棒。第二次老妇人矮,所以就当头一棒第三次要置妖精于死地,所以抡起一棒。
师:那么孙悟空在这三打态度上你发现什么变化没有?
生:一打急打、二打怒打、三打智打
师:让我们跟着孙悟空打一打
生分三组读三次打。
小结:正因为这三变不一样,这三打不一样,人物形象愈加丰满,作者描写引人入胜,所以,虽然课文情节类似,但是我们却不觉得重复,反而感觉十分精彩,真是神来之笔!
小练笔。
在第三次斗争中,唐僧什么表现?请你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三、总结课文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道路。前进道路上还会有更多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
让我们再来一起赞以赞孙悟空吧!读词语
四、作业
板书: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机智勇敢
唐僧善良糊涂
白骨精诡计多端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会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通过对重点词句和具体情节的分析、比较,深刻理解,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4、初步培养学生对传统白话文语言的语感,增强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和具体情节的分析比较,深刻理解体会人物特点。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对传统白话文语言的语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西游记》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会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通过读文理清文章思路来初步感知课文和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4.通过细读品味,了解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西游记》电剧主题曲、片段。
2、问:①大家说一说,这是哪一出戏的主题曲呢?
(学生说《西游记》)
②那你们喜欢当中的哪一个人物呢?
(学生说,孙悟空等)
3、引出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游记》当中的一个故事——《三打白骨精》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设备,以乐曲来营造一种与文本相宜的情境,极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激趣导入,使学生更主动地进入学习态度]
二、初读感知,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课文,用批注寻疑法先整体感受全文,圈画出难解的字、词及问题。
2、小组合作,由组长负责收集;并组织组员讨论、释疑,扫清字,词障碍。
3、教师巡查,适时指导。
4、汇报、小结。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初读后动手找疑难,并交流、合作,扫清相关障碍,初步感知课文,为下一步深入学文打好基础。]
三、读通读顺,理清思路
1、指名读文
2、指导读文(针对传统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朗读指导)
3、自由练读
4、齐读课文,读通、读顺
5、思:经过朗读后我们都知道文中写了谁三打白骨精呢?(生答:孙悟空)
6、找:让学生找出描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内容(即2-7自然段)
7、明辨文章写作思路
即文章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2—7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以多种形式地读来让学生读通顺,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让学生主动动手去分析去找来理清文章的脉络,易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扩大参与面。]
四、细读品味第一部分内容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批注。
(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从此部分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2、组内交流,读书所得。
3、汇报。
4、指名读此部分。
5、教师指导朗读。
6、学生练读、竟读。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读思结合,交流合作来深入品味第一部分内容。同时,以多种方式地读来培养学生对白话文的语感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五、回顾全文,练习小结
1、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让生自由竞答)
2、投影出示相关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释意。
3、小结(略,扣文设疑来小结)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为下一步奠定好基础,扣题小结巧设问题给学生一个思考的余地,使他们有继续深入学习的欲望]
六、布置作业
1、生字作业
2、把文章读通读顺,预习第二部分内容,看看孙悟空是如何三打白骨精的?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重点之一,让学生做好预习为一下堂课深入学文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词句和具体情节的分析、比较,深刻理解,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3、初步培养学生对传统白话文语言的语感,增强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回顾相关旧知。
在《三打白骨精》一文中,我们知道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
2、学生思考并回答。
3、导入新课。
从课文题目中,我们知道课文主要是围绕哪个字来展开的?(学生答“打”),这堂课让我们去看看孙悟空是如何三打白骨精的?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自然过渡,衔接紧密,易于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当中来]
二、深入读懂,理解品味
1、带问题自由读“三打白骨精”此部分
①问题:“白骨精”都变了些什么?她达到目的了吗?结果怎样?
②学生读后答。
2、找——画:“三打白骨精”的过程中,描写孙悟空、白骨精和唐僧三人动作、语言、神态等句子。
3、自由品读以上句子。
4、疏通理解。
①思:(投影出示)从以上句子中你觉得白骨精这个人物怎样?孙悟空又怎么样?唐僧呢?从哪我们可以看出来?
②以组为单位,合作交流。
③汇报、归纳(师适时引导)。
5、再次品读,深入读懂
①投影出示课后练习3中的句子,让学生抓关键词来品读。
②学生交流并回答,深入读懂人物性格特征。
6、表演朗读,品味理解。
①同桌练习表演朗读三打白骨精中师徒的对话。
②指名表演读。
③思考:(投影出示)
当唐僧驱赶孙悟空时,孙悟空以“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的要求难住了唐僧,唐僧只得饶了他。孙悟空第三次棒打白骨精时,暗中叫众神在半空作证,这都体现了什么?(机智)
④小组内商讨。
⑤汇报归纳。
[设计意图:以读为载体,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通过学生的找——画和交流合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质疑精读,合作探究
1、质疑(投影出示):
①为什么悟空一次打不死白骨精,而非要三次呢?
②如果唐僧能退下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儿,孙悟空会不会就离开师父?为什么?
2、带问题精读(即精读描写“三打白骨精”当中的词句或部分内容)。
3、定好分工,选好内容。
①以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定好分工。
②自由选定喜欢的质疑问题。
4、合作探究
①组内交流合作
②组际交流合作
③汇报归纳(让学生各抒己见,但要有条理地梳理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问题去读,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复述课文,分享所知
1、指名让学生试复述课文(可加上“合理的想象”)。
2、指名让学生简要说说自己还知道《西游记》中的哪些故事,交流分享所知。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加深和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交流《西游记》中其它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感悟孙悟空的机智,白骨精的狡诈及唐僧的糊涂。
2、学习抓住细节,联系人物的表现,再把前后情节贯穿起来感悟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引入:
1、这节课徐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指读)《三打白骨精》。
这是《西游记》里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里面的主要人物有孙悟空 白骨精 唐僧,最主要的人物(孙悟空)
在这些人物身上发生了惊险有趣的故事,导引:
白骨精一变村姑,二变老妇人,三变老公公,目的是(一个字:骗)唐僧?孙悟空是三打白骨精,唐僧三拦孙悟空。
[板书] 村姑 老妇人 老公公
孙悟空(打)→白骨精(骗)→唐僧(拦)→孙悟空
2、这就是故事情节。文章通过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
二、主块:
(一)一打白骨精:(出示2-4节)
我们先看悟空一打白骨精。请自由读2-4小节,认真地读,用心地读,你对(孙悟空、白骨精、唐僧)这三个人物有什么发现?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说一说。
1、孙悟空一打白骨精是怎么打的?
出示第3小节。
你对悟空这个人物有什么发现?(本领高强、救师心切)
2、师:悟空认出白骨精,举棒就打;唐僧扯住悟空,他又是劈脸一棒,你看这一打,打得快不快?猛不猛?这就叫——猛打。
3、读第3节,读得不错,给我们再次展现了悟空一打白骨精的画面,但听起来有些温柔,缺少气势。怎么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呢?徐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方法,我们可以联系第2节白骨精出场的画面来体会。
出示第2节。个别读。你对白骨精这个人物有什么发现?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有些手段]。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露出了吃人的妖精本性]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狡诈]
△ 请学生不胜欢喜地说一说。
△ 为什么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而不是猪八戒和沙僧?
4、白骨精如此歹毒,如此狡诈,但都被火眼金睛的悟空识破,情况十分紧急,救师心切的悟空当然要猛打!
再来读第3节。读得快些,表现情况紧急。
学生试读,师示范。
5、妖精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为什么还要扔下一具假尸首?(迷惑唐僧),你看,人妖不分的唐僧真的给迷惑了。听老师读第4小节
(读时去掉“有些”)。引导比较“有些相信”和“相信”(有些相信即还有点怀疑。)
你看悟空是怎么做的?(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干嘛不直接告诉唐僧村姑是妖精呢?用事实说话。)
(二)读二打白骨精
你看,悟空是多么机智啊,但是,肉眼凡胎的唐僧还是半信半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白骨精又来啦!
1、个别(2生分别读)读5-6节。二打白骨精。
2、说说孙悟空二打白骨精。
为什么“也不说话”?(急打)(联系白骨精的表现,和一打的情节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打得这么急?
△ 如果学生讲不到“闪”,师追问,请再读读白骨精出现的情节,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破绽?悟空火眼金睛,马上识破了破绽,所以要急打)
联系前面(山坡上闪[敏捷,急切地想吃唐僧肉,凶残。当然也露出一个破绽]]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年龄大,找女儿,进一步欺骗有有菩萨心肠的唐僧,前面打了村姑唐僧都责怪了悟空,何况这样一位老妇人呢?)
联系一打白骨精来说一说。(唐僧已经扯住悟空,责怪,有些相信,说也白说,还不如先斩后奏。
如果说一打是猛打,那么二打就是急打。而这儿的急打是急中有准备,急中有智慧,急中有思想。)
4、但是这一打,真的打坏了,惊得唐僧从马上摔下来;这一打,打深了唐僧师徒的矛盾。
读第6节,要理解唐僧师徒的矛盾冲突,关键要扣住什么理解?(人物的对话)
教师出示: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1.材教主要内容、作用和地位
本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第三单元的第八课。本单元的主题是“诗文精粹”,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渔歌子〉〈如梦令〉》《螳螂捕蝉》《读书要有选择》,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选择上要占领诗文经典这一制高点。它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这篇课文写孙悟空三次识破妖魔,却被唐僧认为滥杀无辜。三打白骨精是取经路上最精彩的故事,不仅表现了白骨精的狡诈多变,也塑造了孙悟空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
第五册的《三顾茅庐》、第九册的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两篇课文分别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它们和本文一起共同担负着引领学生阅读经典的使命。
2. 重难点分析
读懂课文内容不是教学的重点,也不是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引领孩子通过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棵“树”的触摸,走进诗文精粹的“森林”。
课文具有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与今天我们小学生的表达习惯不同,这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障碍。教学中,指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明确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3. 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三.教学理念
1. 落实《语文教学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围绕张庆老师提的“扣读导悟,读中见悟”的语文课程改革意见组织教学。
2. 借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组织课堂教学。
四.教学策略
把读书思考作为阅读教学的有力武器,让学生充分地读,利用插图、多媒体助读,使之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说《西游记》,把原作中描写环境以及写白骨精变成的村姑、老妇人外貌的精彩段落制作成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2.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我们一读就懂,甚至还没学习这一课,我们早已通过影视、画报了解了情节,那为什么还要在语文课上专门学习呢?
【设计意图】
这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学习的目的——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一篇课文,不
行百里者半九十。学生了解课文“写什么”,这仅仅是学习的“中点”,而知道,“为什么写”以及“怎样写”才是阅读的“终点”。
(二)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课文一开始不写怎么打白骨精,为什么写山呢?
原作中写道“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 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设计意图】
环境描写有渲染烘托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暗示这里险恶,必定有妖精。这是做一点渗透。
(三)学习“一打”
1.白骨精为了达到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的贪婪目的是怎样做的呢?课文是用哪些词语写孙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结果怎样?读第三节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2.最高明的画家也画不出最美的美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