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
语言的魅力(精选12篇)
语言的魅力 篇1
动态备课栏3.书本里的蚂蚁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会认“蕊”。(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3)了解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的有趣的事。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3、感情态度的价值观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并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字的喜爱。教学重点:了解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教学难点 :通过文章的学习,体会中国文字的无穷魅力。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老师多媒体生字词课件,可以多意理解的句子。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师:你们都见过蚂蚁吧,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一课叫《书本里的蚂蚁》,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A生:这个蚂蚁为什么到书本里面去了?[板书:为什么到书本里?]B生:这个蚂蚁是谁?师:问得真好,还有其他想问的吗?C生:这个蚂蚁到书本里面了以后怎样了?师:你要问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吗?[板书:哪些新奇有趣的事?]师:你们想得真多,很肯动脑筋,要想知道答案就要先读课文,过生字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师:请同学们翻开书P8,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字音,读通句子。[师巡视] 2、检查生字词。师:你们书读得仔细吗?[出示多媒体生字词课件]谁想来读?[注意“零”、“随”,“夹”]师:全班齐读这几个生字,一个字读三遍。师:同学们认识了这几个字,能给他们组词吗?师:看来同学们回家都好好预习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几个生字,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生:孤、趴、噢师:那么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不知道有没有聪明的同学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你能说几个就说几个。
生:熟字添偏旁…… 三、再读课文:(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一起来数数好吗?现在请13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谁想读?[教师学生共同正音](2)师:大家还记得刚上课时提的几个问题吗?现在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第一个问题“这个蚂蚁为什么到书本里面去了?” 生:被小姑娘夹到书本里了。[板书:小姑娘] 师:说得是对的,谁能说得在详细点呢? 生:小蚂蚁在花里睡觉,小姑娘看见了这朵花就摘下来夹到书里,这样小蚂蚁也被夹到书里面了。 师:你们是从课文的哪几句话知道的,能把这几句读一读吗? 生:“一只黑黑的小蚂蚁……被夹成了一只扁扁的蚂蚁”。 师:我们弄懂了第一个问题,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蚂蚁是怎么被夹进书的,那么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解答第二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提了两个问题,谁还记得?生:“这个蚂蚁为什么到书本里面去了”和“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板书两个问题]师:还记得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吗?生:被小姑娘夹到书本里了。师:那么我们带着第二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3--12自然段。师: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到底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呢,我都等不急去看一看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觉得的新奇有趣的事所在的相关句子划下来,并在用笔在旁边写一写你感想。[师巡视]师:都划完了吗?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师:你认为哪件事情很有趣? A生:我觉得书本里的字还会讲话很有趣。[板书:字会说话] 师:从课文哪里到哪里是小蚂蚁和字的对话? 生:第3--6自然段。 师:大家都没有遇到过会说话的字,想和他说说话吗? 生:想。
师:从第3--6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谁想读小蚂蚁说的话?……小姑娘呢?……还需要一个旁白。 师: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生:字是用细碎的声音说话,后面是不好意思地回答。师:那你能把字说的话读一读吗?师:读得不错,谁能像他这样读?师:我想再请3名同学来分角色读。[请两组]师:那么听了小蚂蚁和字的对话,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想问的吗? a生:我觉得小蚂蚁是一只快乐的小蚂蚁,因为他很乐意做一个字。 b生:我不知道为什么字会认为小蚂蚁也是一个字? 师;谁能帮他解答? 生:蚂蚁压扁了以后外型相似,而且蚂蚁很小,字也很小。 师:看来你很会读书。师:这是他认为的一件新奇有趣的事,你还觉得其他的事情有趣吗?B生:我觉得小蚂蚁变成了字以后还跳跳舞,串串门,每天跑到不同的页数,很有趣。[板书:会走路的字] 师:如果你是那些字,看到了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你会怎样? a生:我会很羡慕。 师:的确,谁都会羡慕。 b生:我会学着小蚂蚁也在书本里到处走一走。 师:看来你和书本里的字想得一样,你找到课文里相应的句子了吗,能把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吗? 生:我们真是太傻了……那有多快乐呀! 师:为什么字要说这样的一句话呢? 生:因为这些字从没想过动动手脚,走一走跳一跳。 师:既然这样,字对自己说的那一句话应该怎么读,谁想来试试?师:这一句读得不错了,这一段呢?男生读前三句,女生读后三句。C生:我觉得小姑娘能和小蚂蚁对话很有趣。 师:谁想读一读小姑娘和小蚂蚁的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 生:第11、12自然段。师:现在由我读第8自然段,1、2、3、4组分别读第9、10、11、12自然段。师:旧书里的字都开始串门了,今天我和你做邻居,明天我和他跳跳舞。那么旧书会变得怎样? A生: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师:它是怎么不安静呢?B生:每天都有新的故事。[板书:新故事]师:你从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生:第九自然段和第十自然段。 师: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师:因为字在串门,所以每天的故事不同,我们没有这样一本书,不知道故事会变成哪些新故事,不过我们试着改一改这两句话,如果让字和标点符号来串串门,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意思?[出示:(1)明明被军军叫走了。(2)他赞成我也赞成你怎么样]
(1) 生:军军被明明叫走了。
(2) 生:他赞成我,也赞成你,怎么样?生:他赞成,我也赞成,你怎么样?生:他赞成,我也赞成你,怎么样?生:怎么样?他赞成我,也赞成你。生:怎么样?他赞成你,也赞成我。师:一句话中,如果前后词语换了位置和添加改变标点就有这么大的变化难怪小姑娘发现这本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呢!请两名同学分别读第9、10自然段, 生:一本书的字和标点符号换位置那意思就更不同了。生:汉字真是奇妙,只要稍微变化一下意思就有很多变化。师:说得好!所以这本书总有新的故事,全班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文字的魅力]四:总结拓展师:学完了这一课,能把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先同座位之间互讲。[师巡视]师:谁想讲给大家听?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小姑娘真好,有一本总有新故事的书。生:我觉得汉字真有趣。生: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很骄傲,因为我们有这么好的汉字。师:我们所知道的大作家,文学家都是和我们用一样的字,只要我们能够巧妙的搭配,组合这些字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作文来。 板书设计 : 3、书本里的蚂蚁 文 字会说话 字 魅 会走路的字 的 力 新故事 第三课时作业 设计:一、看拼音写汉字。huā ruǐ qiáng jiǎo pā zài ( ) ( ) ( ) jiā zài shǎ guā suí biàn ( ) ( ) ( ) 二、组词。孤( ) 零( ) 趴( ) 夹( )狐( ) 令( ) 八( ) 狭( ) 三、模仿这样的词语,你能再写几个吗?孤零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密麻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跳跳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让下面句子里的字变换位置,你会有惊奇的发现。1、 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儿在他身边抓雪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老师给我们戴上红领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拓展 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语言的魅力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4、学会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繁华、木牌、过往、打扮、悲伤、添上、陶醉、漆黑”等词语。
5、教育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增强助人为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第六自然段,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理解词语。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在本单元,我们已经结识了古今中外几位名人,都有谁谁啊?谁能说说?(我国明代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从他们身上我们发现了什么?(李时珍一主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的思想,白求恩在危险环境中仍然为伤病员做手术,也有一种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不错,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学习一位著名诗人的高尚品质。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读完题目,心里有什么感想?想知道点什么?或者你知道了什么?谁能谈谈!
生:(魅力指的是非常有吸引力)
生:(到底什么语言有那样的吸引力了?)
生:(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那这句话为什么就吸引人了呢?吸引谁了呢?想知道这些问题,开始读课文,找答案吧!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初步领会一下课文内容,注意带拼音的生字词语,还要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可以吗?
2、让生说说读完后的感想: (双目失明)
(课文讲的是语言的魅力) “盲人”课文中是用什么词说的
(课文讲的是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帮助一位盲人的故事)那么到底这位诗人怎么帮盲人老人的呢?在什么情况下这位诗人帮助老人的呢?请同学们快速从文中找一下相关的句段,准备给大家读一读!好吗?
3、找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读完后:让生说说当时的情况,(老人——木牌——街上过往的行人无动于衷)师相机指导:什么样的老人?
课件(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穿着描写
5、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有没有什么疑问?
(1)课件(他不像其他……这样做的。)——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自尊心很强
(2)“无动于衷”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这说明什么?(因为街上出现一个乞丐而且是盲人,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他们都不为其然了,所以就“无动于衷”)
6、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著名诗人让彼浩勒是怎么做的?(找生读2、3、4、自然段)
7、生:让彼浩勒问了盲老人,然后盲老人就说(课件)(“唉!……悲伤)课件(悲伤)——感到很伤感,也很难过。——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
8、听到这些,让彼浩勒又怎么做了?生(拿起笔,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
9、那么,有了这几个字以后,老人的情况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吗?(找生读第5自然段)生:老人得到了很多钱,师:那他是怎么说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件)——“先生……多极了!”
10、这时让彼浩勒怎么样了?(课件)——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为什么?(因为老人得到了钱,让彼浩勒的目的达到了。他不是想自己就一个人去关心他,而是想让所有的人去关心盲老人,这样比自己独自解囊相助,效果好的多了!不是吗?同学们!)——那么让彼浩勒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伟大的事,好事)所以,当他写那些字的时候,匆匆地离去了。这下,同学们明白了吗?
11、师:同学们,同样的一天,同样的一盲老人,同样的过往的行人,为什么前后有了这么大的变化?是什么起到了如此大的作用?——生(语言的魅力)师:(什么语言)?
——生,(课件)——(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12、师:是呀,“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看大屏幕起读)——“是的,……同情之心呢?”
13、找生再读一遍;(课件)——图片+音乐
14、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美景怎能不叫人陶醉呢?(谁能换一个词,沉醉,迷人)但这美好的一切(文中怎么说的?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中是一片漆黑(课件)——漆黑一片。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这时,过往的行人的良心发现了,行人觉得老人眼虽瞎但心没有瞎。他尽管什么也看不见,却存有向往春天的欲望。他向往自然的春天,一定更向往人类的春天。一个残疾人尚能存有对人类、对生活美好向往抑或爱的奉献的善良心灵,何况没有残疾的健康人群呢?行人们正是透过外表看到了实质,看到盲老人那颗闪闪发光的美好善良心灵,被其感动,甚至是不经意受到了一次崇高的爱的教育,于是纷纷解囊相助。
15、当然,这一过程与诗人让"彼浩勒不无关系,实际上是让"彼浩勒一颗晶莹剔透的爱心,通过盲老人告知了行人,呼唤着行人心底的爱,行人心底的爱终于被呼唤醒来。)
三、小结:
所以说,整篇课文虽然是一件平平常常的帮助盲老人的事,但通过这件事,表现了让彼浩勒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和善良的行为!
四、找生再读课文,注意生字,记生字。
五、训练:猜字训练:(课件)
六、作业:抄写生字
板书: 11 语言的魅力
双目失明的老人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
无动于衷 产生同情之心
淡淡一笑 解襄相助
第二课时:
一、组织学生看拼音写汉字,师指导书写。(练习单)
二、让彼浩勒所添的语言到底起到什么作用了呢?下面,我们接着读课文,去体会!
三、找生读文。
四、找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相机板书:盲老人刚开始只写了“我什么也看不见”人们见了之后,只能会想到他是一位盲人,别的什么也不会去想,但是当诗人写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之后,人们就会想到春天的美景,想到(板书)万紫千红的春天,但,盲老人的眼前永远只是(板书)一片漆黑,仅仅是几个字,但就这几个字,唤醒了人们的冰冷的心!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师:真的不错!下面谁能带着你此时的感受和体会读一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指导训练:
课后题和同步训练的题。
六、拓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有“魅力”的语言吗?(小草茵茵,何忍踩踏)请你给绿草地、水龙头,垃圾桶等收集或编写有魅力的语言。
七、总结:
同学们,语言是多么有魅力呀,学好它,能够让我们获得很多幸福。
语言的魅力 篇3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2个字,认识5个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衣衫褴褛、佝偻、表情木然、虚设、辛酸、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奇特感人的故事,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并且深深震撼于“语言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情境创设,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精学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的原因。
教具安排:生字卡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6个字,认识5个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衣衫褴褛、佝偻、表情木然”的意思。
2.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学习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生活处境的艰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一、导入:
师:“语言”是人类思想表达的工具,语言的内容非常非常的丰富,一辈子也说不完,语言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没有它,我们就无法表达出细腻丰富的情感,人与人之间更是无法交流沟通了,语言的魅力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有关“语言的魅力”的课文。你们有兴趣吗?首先呀,这还要从一个故事说起……
(请快快翻开书本第5页读读这片奇特的故事吧!)
二、初读:
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师: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指名自由概括)
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衣衫褴褛,佝偻着腰,头发花白,表情木然”说明她贫困交加,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破破烂烂,这么大岁数了,头发白了,连背都驮了,伸也伸不直,佝偻着背,长期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老得连站都站不稳了,却还要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为了不饿死,而整天从早到晚长时间地站在街上沿街乞讨,她的表情木然、目光呆滞,长期生活的不幸早已压得她都麻木了。面对着这样一位老人,我们已经觉得他很不幸了,可是更不幸的是她从小就是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也许正是因为老人家有异于正常人,眼睛残疾,加上无儿无女,年岁又大,孤苦伶仃,丧失了劳动力,所以才沦落为在街边乞讨。)
感情练读“一天上午,……不得不在街上乞讨。”读出老人境况的艰辛,以及对其产生的怜悯之情。
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一位著名的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询问。)
指名读诗人与老人的对话。(指导读出老人辛苦劳累与哀伤无奈的心情,语调低沉无力。)
师过渡:于是,诗人听了,便拿出笔来,悄悄地在老人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加了“春天到了”这四个字,随后又将身上带着的钱全给了这位老人,结果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
学习“街、妇”等上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街”字注意左中右结构的比例;“牌”字注意左右部分的比例,及右边“卑”字的写法。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另外6个字,认识5个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虚设、辛酸、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奇特感人的故事,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并且深深震撼于“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精学2、3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抽读生字卡片。
二.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知道了一位风烛残年,年老力衰,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一位长年双目失明的颤巍巍的可怜老人,为了生存,在辛苦地沿街乞讨一天却什么也没得到的情况下,一位诗人出现了,他给了老人所有的钱,并且在她的木牌上的那行字前加上了几个字“春天到了”,正是这寥寥几个字,却使事情发生了怎样的转机呢?我们来看看!
三.精学2、3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情呢?老人站了整整一天了,那么漫长的时间都没有收到一枚硬币,所有路过的人都习以为常,可是现在,却突然发生了如此怪事——结合课后习题二,从加点的词语体会到了什么?(递进句,木牌上的语言,感动了每一个人,使经过的每个人都产生了同情怜悯之心。)
练读第二自然段中的递进句。“无论师……交给老人。”指名读、小组读。读出施舍的人之多。
师:先是整整一天,没有一个人给钱,现在是几乎所有来往的行人,只要经过这块木牌时,都纷纷停下来,不管是贫富贵贱,男女老幼,都心甘情愿地慷慨解囊,就算那衣着寒酸,也同样贫穷,为生计发愁,疲于奔命,劳碌奔波的小职员,也摸出自己的钱交给了老人,奇怪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问题去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吧!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学习第三自然段
读了后,你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呢?
指名自由发言
(“春天到了”,我们看见了什么?湛蓝晴朗的天空,银花,白絮般的云朵,想象一下画面,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小草发芽,绿树长出新叶,莺歌燕舞,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世界,多美好呀!有谁不喜欢春天,有谁不愿意去赞美它呢?
可是,这么如此美妙的春天,这位双目失明的可怜老人却一生都没有见过啊!她眼前的只有一片黑暗……“春天来了”虽然短短几个字,却使见过它的人浮想联翩,联想到春天的种种令人向往的美丽景色,然而后面的“我什么也看不见”却刹时敲碎了这个美丽的梦,前后造成极其强烈的对比映衬,使春天的“色彩斑斓”与老人眼前的“永久黑暗”形成对比,使春天的快乐美好与老人风烛残年、贫困交加的辛酸生活形成对比,更加突现出老人生活的困苦不幸,因而使每个人都产生心灵的触动,怜悯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纷纷发自肺腑地慷慨解囊。)
感情练读第三自然段。注意引导读出前后的对比,读出春天的美好与老人身世的辛酸。
试背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学习“掏、币”等下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辛”字注意几横的长短排列;“残”字可与前面学的“钱”字比较学习。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板书设计:
“我什么也看不见” 无人施舍
2、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所有的人全都慷慨解囊
教学后记:
今天在上这课时,在和学生谈到语言的魅力时,有许多学生提到这样一个现像,老师,现在不是有许多要饭的吗?他们往往把自己写得身世可怜、生活悲惨,这不是利用语言来欺骗我们的感情吗? 是呀,我看到有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孩子,那孩子举着一张纸,纸上写着:我饿了。让人一看就觉得很可怜。 听着学生说出的这点点滴滴,心头一阵阵难受,是呀,文中的老人是因为自己双目失明,没有生活能力,才被迫乞讨,而生活中却有许多健全人在......,不能让学生这样失误下去,认为老人仅仅是为了多要一些钱,于是我让学生从文中去找一找:这位老人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那些乞讨的人有什么不同? 紧扣文中老者的描写再来感受出,老人是被迫乞讨的,这不是她的本意。和生活中那些乞讨的人在本质存在着差别。这样一比较,学生就明白,虽然在课堂上绕了许多弯,但能让他们去辨别生活是的美与丑,也不失为一件愉快的事!
语言的魅力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衣衫褴褛、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等)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重点:
理解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感受“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教学难点:感悟“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打动人心的原因,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准备:图片(春天美景)、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魅力”这个词语,谁能上黑板写一写?(可以让曾经写错过这个词语的学生板演,从书写是否正确、规范上给以评价。)
2、谁能说一说“魅力”是什么意思?(很吸引人)在现实生活中,你觉得什么事情很有吸引力?(启发学生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如:学生说春天的景色很吸引人,教
语言的魅力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