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06-016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之一

  佚名

  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伴哀乐或葬礼进行曲):

  阴云低垂;半旗致哀;高山肃立;江河奔腾;长街泪送;遗像展示。

  2、激情导语 (与画面同时):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中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逝世,使群山为之肃立,使江河为之哭泣,亿万中国人民更是悲痛欲绝,泪水洒遍了江河大地。他,就是我们无比崇敬和爱戴的周恩来总理。1月11日,灵车护送总理的遗体前往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火化,知道了消息的、成千上万的首都群众,冒着凛冽的寒风,冲破“四人帮”的重重阻力,自发地聚集在长安街两旁,为我们的好总理做最后的告别。虽然,我们没有能亲眼见到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会把我们带入到那伤心直至的情景之中。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当时长安街上,人们泪送总理的情景,体会一下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那种崇敬、怀念之情。

  4、齐读课题。联系课前预习,说一说:课文围绕一个“送”字,作者抓住了了哪几个动人的场面反映了当时的情景?

  (板书等灵车望灵车追灵车)(学生谈后再读课题,强调“送”字)

  二、 读讲课文,体会情感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感受一下灵车到来之前,人们等盼灵车到来的心情。

  1、 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后谈谈你的感受。

  2、 学生自由谈,随机指导(注意过渡语的运用)。

  (1)天气。启发说说这里写阴冷的天气有什么作用,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这里的“天气”暗含了什么。谈后再读,读出沉闷的感觉。

  (2)人多。抓住“挤”“望不见头”“望不见尾”等词句,说说体会到了什么。朗读,注意语调的变化。

  (3)怎样等。抓住“焦急而又耐心”“挤下”“探着”“踮”等词句,体会人们当时的那种复杂心情。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三、积累语言,深化认识

  1、 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背诵。

  2、 完成填空练习。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下面是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十里长街送总理》语文说课稿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真实,具体地叙述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第二课时要学的第二、三段是课文抒发感情的焦点。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方面:1、读中体会人民群众怀念、爱戴总理的思想感情,并体会随着时间迁移这种感情的升级;2、通过读表现这种思想感情;3、抓“不约而同”、“慈祥”的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加深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并为第三课时这两个词的造句作铺垫。

  (二)说教法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读为突破口开展训练。如何读好,读出感情,如何激发全体同学读的积极性,是本文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读好,我采用了以下手段:1、通过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当年万人泪下的十里长街;2、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不约而同”、“牵动”这两个词的意思,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意思、表现、程度等方面讨论不约而同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想说些什么?”从而懂得“牵动”这一词语的丰富内涵;3、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们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们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删、换词句加强比较朗读,促进体悟;引导学生归纳一段的学法,造成迁移。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通过复习第一段内容,带领学生逐渐进入情境。

  2、学习第二段

  (1)放录像,看灵车到来时的情景。

  (2)自由轻声读第二节,用“--”划出写灵车到来的句子,用“”划出人们的表现。(这一题目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为进一步读讲作准备) (3)思考: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4)品词句,入意境通过讨论“不约而同”的意思、表现、程度,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采用小组学习法,互相启发,激发学习积极性。

  (5)质疑:为什么都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根据学生的已有认识水平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辨证地思考问题。

  (6)读,表现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读出失去总理的悲痛。 读中加强评价。

  (7)学习第3节

  a、望着灵车,人们想到了什么呢? 先自由读,然后师生接读。

  b、比较句子,品味感情。

  把第一句的两个“多少”换成“很多”,体会看到周总理的自豪、幸福,并读出这种感情。

  c、理解“慈祥”的意思。为了帮助理解,挂出周总理像,讨论慈祥的含义。

  d、激发学生想象周总理的光辉形象。(学生对周总理的事迹有一定了解,引导他们回忆,有助于更好地入情入境。)

  e、练习朗读,指导背诵。

  3、学习第三段

  (1)总结学法,即理思路→品词句→读出感情(教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而且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2)理思路,找出写人们心情的句子和人们表现的句子。

  (3)品味“牵动”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的话,你想说些什么?(通过激发学生想象,理解“牵动”的丰富内涵)

  比较两句句子删去最后一句的“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和原句比较,体会人们希望周总理的逝世不是现实的心情。

  (4)指导朗读,背诵

  4、简要小结,完成板书

  5、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背出来。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之六

  佚名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读懂句子含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学好本课的生字新词。

  3、会背诵课文第一段。继续培养学生的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体会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热爱怀念革命领袖,懂得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才会永远怀念他的道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读懂句子含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全心全意大利地为人民服务,深受人民的爱戴。1976年1月11日,周总理的灵车从北京医院驶向八宝山革命公墓,途经长安街,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上街为总理送行,含着巨大的悲痛向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记叙的就是当时的真实情景(揭题)。

  2、理解题意。

  课题中哪一个词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事情?“十里长街”指出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初步谈感受。

  1、配上哀乐录音,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1)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2)听了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间相互交流。

  3、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4、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带着课后习题1的问题,默读课文。

  2、检查、交流。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回答课后习题1的问题,板书: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

  四、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和第5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一、二段;背诵第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2的第1小题。

  2、再读课文,思考:首都人民“等灵车”的场面是怎么写的?(先总后分)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2)小题。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5、背诵指导。

  先总写人多,抓住重点词语“挤满”、“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都--都--都--”;再具体写有代表性的三代人: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一对年轻夫妇——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2的第2小题。

  2、再读课文,按“望灵车”、“想总理”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两个部分。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1)小题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集体朗读。

  三、课堂练习。

  1、概括出第一、二段的段落大意。

  2、书面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1)(2)小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2的第(3)小题。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3)小题。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二、再配乐朗读,完成下列填空。

  1、课文记叙了,反映了。

  2、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写得最使自己感动?把它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3、质疑问难。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人民无限爱戴和怀念周总理的感情。

  三、课堂练习。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参考资料:

  二、关于周总理

  周总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县,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因患癌症病逝,终年78岁。1976年1月11日,周总理的灵车驶向八宝山革命公墓。课文记叙的就是当时的真实情景。

  四、关于课后题

  第1题:答案见“关于教材理解”

  第2题:第一段写送别周总理的人们,他们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在等候总理灵车的到来;第二段写灵车开过来了,人们眼望灵车,向总理默哀、致敬、怀念总理;第三段写灵车开过后,人们追着灵车跑,灵轩远后,人们又静静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第3题:(1)是人们对周总理沉痛悼念和无限崇敬的心情。在“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说明了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同样的悲痛。

  (2)表面上看,这两个词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悼念、崇敬周总理这一点上是统一的;“焦急”是老奶奶要急于见到周总理的灵车,“耐心”是指不管等多久,也要等下去。

  (3)因为人们心中无限悲痛,不忍心让周总理的灵车离去。这反映出人们对周总理的沉痛悼念和无限怀念之情。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有浓重感情色彩的语文文章,课文记叙的是千千万万人都知道的事件,即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课题暗点了文章的中心,也照有照显的情感色彩。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了解首都人民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激发学生敬爱与关怀周总理的思想情感。

  2、 能概括段落大意,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认识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3、 能有感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概括段意,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认识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想象首都人民送总理的悲壮场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1976年1月8日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医院病逝了,噩耗传来,举国悲痛,人们都冲破四人帮的重重阻力,佩戴黑纱,在11日请清晨,首都百万群众自发地2订在灵车从北京医院驶向入宝山公蓄途经的长安街两侧,等待着总理的灵车。含着巨大的悲痛与总理最后告别,今天,我们就记下当时那难忘场面后一篇课文。

  2、 提示课起。板书:22、十里长街送总理。

  提问:送,送行、送别。都是什么意思?(不舍分离、不放心、友情深双都活着。)

  提问:你从课题中的“送”体会到一种什么情感?(周总理虽然逝世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今天,首都人民多么希望仍然像过送总理出国访问那样来“送”。表现了人民热爱总理、怀念总理之情。)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 课文是按什么顺写的,可以分成几段?

  (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按灵车到来的时间顺序写的,可分成三段)到来前(清晨)―――到来时(夜幕降临)–––––远去(夜色苍茫)板书: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

  4、 学习第一段。

  (1) 指名朗读,要求尽量有感情。

  思考:这一段深课文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几层意思?为什么这么分?层与层之间有什么联系?

  (可分为三层意思(1)天气阴冷;(2)总写人多;(3)分别写了老、中、青三祖代表人物。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

  (2) 仔细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表达人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练习有感情朗读。

  (3) 找出描写天气和人和人多的词语,谈体会并说说应该怎样读。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表现出人们的心情沉重,用压仰的语气读。写人多的词:挤满、不见头、不见尾、说明周总理深受人民的爱戴,人发群众不顾天气阴冷,不约而同地来到长安街上送别总理。) 

  (4)第4句中有一个共同的的字是什么?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是个“都”字,说明人们的动作一致,心情一致,表达了人的无限热爱周总理、 .怀念周总理的心情。)

  (5)为什么说人的即焦急,又耐心、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焦急”表达了人们恨不得马 上看见总理的心情,“耐心”表现了时间再久,也要等下去的心情,共同表达了人民 群众与总理决别时的深刻情感。)

  板书:心悲痛

  (6)有感情地朗读读第一段,总结段意: 人们怀悲痛的心情,等待周总理灵车的到来。

  5、 学习第二段。

  师:首都万万人民群众怀着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央泪雨与衷号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临,总理的灵车终于到来了,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

  (1) 默读第二段、按不同内容分层。(第一层:人们看到的;第二层:人们的心情;第三层;人们想到的。)

  (2) 指名第一层:人们看到什么?(灵车的样子、装饰、给人一种离肃穆、庄严的感党。)

  (3) 指名读第二层,思考:当时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从“不约而同”眼睁睁”“无声地指挥”等词中体会到总理的灵车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全国人民都深深地爱戴,怀念周总理。)

  师:当时人们望着总理的灵车,想着总理那矫健的身躯即将化为灰烬,心急如焚,然而又没有办法留住敬爱的周总理,“眼睁睁”这个词把人的这种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板书:心欲碎。

  (4) 指导朗读,用低沉的语调,轻声慢读。

  (5) 人们望着灵车想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陪毛主席检阅,迎送国际友人,体会到总理工作繁忙辛苦,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说明总理经常出现在人民群众中间,和人民心连心。)

  师:同在长安街上,同是一个总理,同样的人民群众,产生这样的联想是自然的,回顾当时幸福情景,更曾加了今日的悲痛。

  (6)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并试背诵。

  (7) 总结第二段段意。灵车来了,人们眼望灵车,回忆起总理的光辉形象。 

  (8) 齐读、试背第二段课文。

  6、 学习第三段。

  (1) 自由读第三段,找出描写人的动作,心理的词句。谈体会。

  (“牵动”:拉动,好像总理的灵车把人们的心也拉走了,灵车每往前一步,人们的心情就增加一人分悲痛,望着远去的灵车,人们的心都要碎了。) (“追着灵奔跑”表现了们对总理的怀念与眷念。想再看上总理最后一眼,悲痛难忍的心情,是时总理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情况,)

  板书:心相随

  (2) 指导朗读,总结段意:灵车远去了,人们久久不肯离去。

  7、 播放亿万人民群众在长安街上迫总理灵车的实况录相。

  8、 总结全文、提问:全文总的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附: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

  1、 组词:槐( ) 挽( ) 泣( ) 陪( )魁( ) 搀( ) 拉( ) 部( )

  2、从下面的词语中找出八组近义词,填在( )里。庄严 沉痛 慈祥 等待 庄重 

  焦急 移动 身躯着急 缓慢 悲痛 身体 慈善 缓缓 等候 挪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湖北钟祥市长寿路学校 郭慧

  讲课时的文学独白,是指在文章讲解的精妙处、关键处,讲解者情到高潮难以自禁的一篇简短的演讲。它可以把课文中的感情、讲解者的感情、学生的感情三者融为一体,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的熏陶,也可以使教师提高自己语文教学的水准,提高课堂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文学独白是语文教学中优美的台词。

  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让人垂泪三尺、荡气回肠的文章。课文中如泣如诉的文字,把人们对总理的爱戴、对总理逝世的悲痛描绘得淋漓尽致。然而作为小学生,特别是远离周总理那个时代的学生,只靠读几遍,听老师大致讲一下,他们是很难理解当时人民的心情,也很难进入角色,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于是,我在课文讲解结束时设计了这样一段独白——

  “灵车渐渐远去了,远去了,黑夜将它吞噬,我们再也看不见了!周总理啊,您停一停吧,让人们再看您一眼……您为了我们这个国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以天下大任为重任,身先士卒,死而伟大!周总理,您可知道,虽然阴风乌云想将您永远与我们分开,可我们不会让他们得逞的!您看,白发苍苍的老人,咿呀学语的稚童,还有很多的人,他们都知道您会回来的,他们仍在路边等,等您回来,等您回来……”

  这段独白在文章的结尾,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升华。当我把这段独白表达完之后,发现学生已是热泪盈眶,他们也好像看到了十里长街上远去的灵车,长街上泪流满面、痛不自禁的人们,仿佛听到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呼喊,他们的感情与文章的感情熔在了一起,掀起了情感的波澜。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敬爱的周总理逝世后,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伫立长安街两旁为总理灵车送行的感人场面,反映了人民热爱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课文描写具体,情真意切,催人泪下,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教学本课我采用精讲多读,深入情境的方法,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一、范读课文,初步感知,引进情境

  首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回顾《十里长街送总理》等课文内容,体会总理关心清洁工人,爱护普通战士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进一步认识总理爱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崇高思想,因而周总理逝世后举国上下万众悲痛,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由此出示课题。

  接着我范读课文并利用配示,读出感情,感染学生。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儿看出?读后回答使学生了解:(1)课文写周总理逝世后,人们聚集在长安街两旁为总理灵车送行的事;(2)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天灰蒙蒙的”是早晨,“夜幕开始降下来”已到傍晚,“灵车终于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了”,说明到了夜里。从中把握课文思路。

  最后归纳:这么多人以无比的悲痛,在“又阴又冷”的天气中站了整整一天,为总理灵车送行,充分表现了人民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为时再出示录像,指导学生观察和叙述内容,通过展现的场面把学生引进情境。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感受情境

  在初步感知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模仿音响朗读,体会语感,并划出生字新词,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再联系句子理解词语,学习字词后,再读课文,体会人们为总理送行的悲痛之情,读出语感,并说出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通过对等灵、望灵车、追灵车等具体内容的梳理,使学生认识人民对周总理逝世的悲痛之情,让学生从中感受情境。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深入情境

  有了前面的基础,再对课文逐段细读,弄懂词语,理解内容,使学生深入情境。

  齐读第一段,思考:长安街两旁怎么样?人们是怎样在等待总理灵车的?在学生朗读解答后,具体分析:(1)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说明队长人多,“挤满”一词,更具体写出了人多的程度,这么多人排这么长的队来向总理告别,可见人们对总理的爱戴。(2)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是怎样具体描写一位老奶奶年纪大了,拄着拐杖站了一整天,多么希望总理的灵车早点来,再最后看一眼周总理啊,“焦急”正是她急切心情的表现“耐心”一词,是说老奶奶虽然已经疲劳极了,但极不忍离去,还支撑着身子在等待灵车的到来,要亲自送一送总理,说明她对周总理是多么敬重。接着,引导“焦急而耐心”的仅仅是老奶奶吗?不,还有一对青年夫妇和她的儿女,还有一群泪流满面的红领巾,还有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在“焦急”地盼望总理灵车的到来,“耐心”地等待着总理灵车。

  四、精读课文,领悟中心,再现情境

  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总理了解甚少,缺乏当年人们的深刻感受,为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起感情的波澜,需进一步精读课文,领悟中心。通过感情朗朗再现情境,第一段着重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深切哀悼,把握人们等灵车的焦急而耐心的心态;第二段着重体会人们沉痛的心情,把握人们望灵车时悲泣的场面;第三段着重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思念之情,把握人们追灵车时希望多看一眼总理的愿望。

  通过个别的朗读,集体朗读,开展评议,反馈矫正,读出语言感情,领悟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深厚情意,再现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真实而感人的情境。

  这篇课文作者以深厚的感情,细腻的语言,通过人们等灵车、望灵车、追灵车的具体描写,通过千万人的群体和典型代表人物融为一体的具体描写,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向总理告别的悲痛欲绝的情景和无限思想,教学中,过渡性的语言把握还不够熟练,今后应加强练习。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之一

  常熟市冶塘中心小学 孙建新

  一、教学要求

  1、体会望灵车、追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和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慈祥”“不约而同”的意思,为第三课时造句作铺垫。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部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

  从感人的场面,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次我们讲到等灵车

  [打出投影片]

  不管是老人、青年,还是小孩都而地等待着灵车的到。(板书:焦急、耐心)

  提问:说焦急是因为,说耐心是因为。

  (以旧带新,为学习新课作知识和情感的准备。)

  看,灵车终于来了。[放录像]

  (通过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当年万人泪下的十里长街。)

  (二)1、书翻开来,自由轻声读第二节,用直线划出写灵车到来的句子,用曲线划出人们的表现。

  [出示卡片]思考:人们的心情怎样?

  从哪里看出来的?[打出投影片]

  [出示卡片]品词句:你是怎么理解“不约而同”的?

  四人小组讨论,提示从意思、表现、程度等方面展开讨论,然后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相互启发,有利于拓宽思路,营造既合作又竞争的学习环境。)

  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都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组织教学,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体会发现的愉悦、成功的快乐。)

  行动的一致反映了什么?

  思想感情的一致:对总理的爱戴,失去了总理的悲痛。

  下面我们请个别同学读读这几句,看他能否读出人们当时的心情。

  [出示卡片]读出感情

  谁来读得更好?适当指点,归纳。

  自由练读,齐读。

  2、望着灵车,人们想到了什么呢?

  自由轻声读下面一节

  [打出投影片]填空,接读第二段,教师读句头,学生接读每句剩余部分。

  [打出投影片]比较:1、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

  2、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很多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很多次人民群众。

  练读,读出自豪感。

  那么,你是怎么理解慈祥的呢?

  出示周总理像,帮助学生理解。

  周总理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看着周总理的灵车,看着周总理的画像,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请三到四个同学发言。

  “然而今天”,再接读这句的剩余部分。

  (以情促读,通过比较朗读,想象训练等手段不断加温,帮助学生读好课文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6篇)《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之一  佚名   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