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案

2024-06-053

小学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案(精选1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12个字,会写3个字,结合图了解字义。

  能力目标: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指导学生写好生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用看图了解字义的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真的写字。

  【教学方法】游戏教学、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六位同学为一小组围坐、图片和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十二张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问:这十二张图片中有三张是我们人身上有的,是哪三张?

  3、板书课题:口耳目

  二、授新

  1、轻轻翻开《口耳目》这一课,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

  2、教学“目”:

  ⑴ 把表示“眼睛”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这画的是什么?用一个字怎么来表示?

  ⑵ 师范写“目”的古文字。

  ⑶ 把“目”字卡片贴在古文字旁,指名学生读。

  ⑷ 让学生看图比较字形。(师适机解释“什么是象形字及其简历”。)

  ⑸ 归纳学法:

  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

  3、用以上学法自学其余11个字:

  每小组分发一套卡片,每位学生拿最会读的两张卡片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点评:学法指导由扶到放,给学生留有自主下厂学习的余地,创造合作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4、交流:

  ⑴ 每一小组指名代表上台带领同学读一读自己手中的卡片。

  ⑵ 让下面的同学把十二张卡片中缺少的字卡片找出来,看看在谁的手中,请他上来领着同学读一读。

  5、同组同学互相给这十二个字口头组词。

  6、交流:

  每组指名同学给这十二个字口头组词。

  三、课中休息一分钟

  点评:结合一年级儿童身心特征,适当的休息可以称得上“磨刀不误砍柴工”。

  四)指导书写“十、木、禾”

  1、观察这三个字,问:

  “十、木、禾”三字中都有哪两子种笔画?板书: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总结:“加一加”识字法。)

  2、师演示这三个字,学生观察字的位置及笔顺规则。

  3、总结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4、描笔顺,师巡视指导。

  5、口头给这三个字组词。

  点评:让学生找特点,自己归纳总结字形,加深对字形的记忆。

  五、巩固练习

  1、做游戏:给每一字的字娃娃戴帽子:

  把音节帽子戴在相应的字娃娃头上。

  2、看看这些字娃娃是哪一类的:

  翻开卡片:口耳目是器官家的,日月火是自然家的,羊鸟兔是动物家的,木禾竹是植物家的。

小学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比鲜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丨、丿、”和1个偏旁。

  2奔し⒀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二、教材说明

  本课为象形字归类识字。12个字按器官、动物、天体与现象、植物分类。每个字都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过程,以利学生理解字义,认记字形,激发他们热爱汉字。

  教学重点是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本课12种实物的图片,某一生字(如“目”)字形演变卡片,竖(悬针竖与垂露竖)、撇、捺笔画卡片。

  (二)认字、写字

  1比献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教认字可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先指导学一个字,归纳学法,再组织自学。如教“目”,先出示生字卡片和实物图片,认读“目”,知道“目”指的是眼睛。再看“目”的古文字,看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形的联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告诉学生这种模拟实物的样子造出的字是象形字。然后读一读、记一记“目”。最后小结学法: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在掌握学法后自学其余生字。检查自学情况可不拘于生字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我会学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学生没有说到的为难点,就重点指导。在学生说字时,教师要针对字中易忽略的地方加以提示: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禾苗有穗儿,比“木”多一撇。随“兔”的教学,认识(角字头)。

  巩固生字除认读外可采用图片与生字连一连、贴一贴的方式,也可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给它们分分组,说说为什么这样分,领着大家读一读。

  2毙醋

  结合“十、木、禾”的书写,本课要认识“丨、丿、”三种笔画,知道“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两条笔顺规则。为此,可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指导写法。

  竖,有悬针竖、垂露竖两种。(竖的名称不必讲,或俗称带针尖的和不带针尖的)竖从上到下要写直。带针尖的起笔要重,逐渐轻下去,收笔处为针尖状;不带针尖的起笔和收笔都要重些。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注意把力送到笔尖。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同时送力到笔尖。

  本课的三个字较前有难度,教师必须当堂示范,示范的同时让学生跟着比划,以记住笔顺,感悟笔笔到位。三个字的写法是:

  十:横写在横中线上,右面略高些,竖在竖中线上。横笔左右两面相等,竖笔在横上面的部分略短,下面的部分略长,带针尖。

  木:横短竖长,不带针尖。撇、捺起笔应相接于竖,左右对称展开,收笔应高于竖的收笔。

  禾:第一笔为平撇,应写得平而短,在竖中线上。下部与“木”的写法相同。

  (三)实践活动

  课后“我会连”为扩展练习,其中的生字,学生不一定要掌握,目的是让他们知道汉字中这类象形字还有不少,只要联想实物的形状,很容易记住。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去连一连,试着认一认,教师再检查、纠正,指点识字的方法。

  配合本课教学还可以开展以下实践活动:

  1痹谀闳鲜兜暮鹤种姓乙徽遥耗男┳趾退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如:山、水、田、雨等,不拘于象形字,只要说得出相像即可。

  2辈伦钟蜗贰(不拘于学过的生字,自己认识也可。)

  “木”加一笔是什么字?(禾、本)加两笔呢?(米、机)

  “口”加一笔是什么字?(中、日)加两笔呢?(目、田、白、右)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这一教学设计注重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自主学习。

  (一)尝试认字

  出示生字“日、月、兔”,问问谁认识,是怎么会认的?(这三个字在前面课文中出现过,生活中也有接触,利用学生生活积累认字,激发其成就感,以投入主动学习。)

  (二)揭示课题,教“目”字

  1蓖肌⒆侄哉眨认记“目”字。

  2币匝“目”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三)学生自学其余的字

  (四)交流自学情况

  1毖生汇报认识了什么字,是怎样记住的,教师相机提示容易忽略的地方。

  2苯樯芟笮巫值奶氐恪>“兔”为例,并认识。

  3痹俣磷帧⒖赐迹体会生字的象形特点。

  (五)巩固生字

  1庇每ㄆ比赛认读。

  2毖∩字卡片放在实物图下的括号里。

  3蓖瓿煽魏罅废“我会连”。

  (六)指导写字

  (七)扩展练习

  找找还有哪些字是象形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初步理解儿歌的内容。

  3、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上是人体的什么器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课题:口耳目,板书课题(3口耳目)。

  2、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人身上的这些宝贝。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用图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导入新课,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

  出示朗读视频,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视频的引领,教会学生正确、规范的朗读,同时帮助学生正音,识字。】

  三、学习字词

  1、认读生字

  出示三个会认生字“足、站、坐”的组词、识记等,让学生认读,识记生字。

  注意:读准平舌音“足坐”,翘舌音“站”。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识记这3个生字?

  鼓励自主识记生字:

  (1)图文结合,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图片,让学生将实物、图片与汉字联系起来,发现汉字字形和各身体部位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借助俗语识记。“坐、站”两个字结构相对复杂,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动作演示初步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识记“站、坐”两个生字。

  (3)组词识记。可用熟字组成新词,引导学生转换语境认读,如“人口、手上、坐下”。

  2、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3、指导书写“口目耳手”。

  (1)动画展示“口”“目”“耳”“手”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2)学习新笔画“撇、横折、弯勾”。

  这些字中都有哪些笔画?(横、竖、横折、撇、弯勾)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三个新的笔画名称“撇、横折、弯勾”。认识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教师可运用折铁丝的方法来教新笔画横折、弯钩:

  将形状类似横折、弯钩的铁丝伸直成一直线,再弯曲成横折、弯钩,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笔画,应一笔写完。

  (板书:ノ)

  (3)指导书写生字

  书写时注意:

  “口”第一笔竖和横折的横,应该稍往里斜。

  “目”竖要直,中间的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横之间等距。

  “耳”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

  “手”第一撇是横撇,弯钩要略带点弯。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三个一”:执笔位置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

  (5)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6)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解决生字的形、音、义,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扫除了阅读的障碍,积累了字词。

  五、课后作业

小学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撒、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言∶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时光机"。只要坐上时光机,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今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到古代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引言∶咦?这个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

  1、认识象形字。

  (1)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

  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三、朗读小文,认识"站"坐"

  1、学生观察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坐)

  2、教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比赛。

  3、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引导学生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横折""撇""弯钩",一边书写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指练习书空。再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然后在书中描红练写。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2、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六、作业

  将本课的生字写在田格本上。

小学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课前准备: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教 法:培优辅差

  学 法: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图字结合,认识口耳目手足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

  二、认读生字

  1、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2、认读生字:

  (1)领读: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

  (2)自由练读,小组读,指名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3)竞赛读。看谁认得快记得多;你已经认识了多少

  3、学习新课文。

  三、巩固认读

  1、认读:选自己喜欢的字说说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教笔画名称及笔顺:竖、撇、捺

  3、学生练习书写:课本田字格中生字自己写一写。哪个字写得满意可以向同学和老师展示。

  四、作业布置:在田格本上写今天所学的生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口耳目》反思

  《口耳目》课文中的生字都是高频字,如:口、耳等字,同学在生活中可能都已经接触过,同学应该会读、会认。因此,我根据象形字近于图画的特点,在学习时,我努力让学生发挥丰富的形象力,通过让学生做游戏指五官、猜字谜、画古字、读今字等多种活动一边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一边对汉字的各部位进行了形象的分析,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速认识了“口耳目”。

  识字课本中“多读”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但一味的反复练读,小朋友就会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识字课中总会运用许多游戏。为了巩固本课的字,我再次利用卡片分类(图片、古字、今字)三组来找朋友的游戏,不仅牢记了本课的生字,而且激起了认识更多象形字的欲望。因此在闯关四中拓展的几个象形字,学生就会轻松猜出。汉字不仅仅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张张生动的图画,让孩子们在充满情趣的游戏中,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在识记字形的环节中我采用比较法教学“日”与“目”。学生观察“日”与“目”的字形时,发现“日”字里面是一横,“目”字里面是两横,比较之后为了让学生加深记忆。接着,我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过这两个字,你能不能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日”与“目”的记忆,让学生思考了片刻。有同学主动站起来说:“老师,‘日’表示太阳,你看,天上太阳不就是一个吗?所以‘日’字里面只有一横。‘目’表示眼睛,人与动物的眼睛有两只,所以‘目’字里面就有两横。

  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这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不错。尤其是口头组词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储备非常丰富。

小学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案 篇6

  【课时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介绍了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口、耳、舌、手、足)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三、品读释疑

  1、出示课文第9页插图:

  (1)读一读生字,并在图上找一找相关的身体部位。

  (2)这些身体部位有什么作用?

  (手可以劳动,足可以走路,口可以吃东西、说话,耳朵可以听声音,目可以看东西。)

  2、出示句子:“站如松,坐如钟。”

  (1)结合图片,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松”、“钟”分别指的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站立时象松树一样挺拔。坐姿像旧时摆放在桌子上的台钟一样,四平八稳。“松”是指松树,“钟”指台钟。)

  (2)人为什么要“站如松,坐如钟”?

  根据图片,联系生活思考回答。

  (因为站如松,含腹挺胸,挺拔直立,显得人很有精神;坐如钟,看起来端庄、稳健。)

  (3)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3、出示句子“行如风,卧如弓”。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1)“行如风”是指?(行如风,指走路生风,行动敏捷。)

  (2)“卧

小学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案(精选1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12个字,会写3个字,结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