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精选3篇)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整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册第45页。
教具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汇总表,圆片10个,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一(2)班小朋友们上课,大家高兴吗?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下?(鼓鼓掌)。拍几下好呢?(出示数位顺序表)在个位摆两个珠子。
问:这样应该拍几下?(2下)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移动珠子到十位。问:现在应该拍几下?你又是怎样想的?
师:刚才大家说的好,拍的也很整齐,老师真高兴。下面把小圆片和数位顺序表准备好,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动手实践
(一)、用3个圆片摆数
师:用3个圆片在数位顺序表上摆数,并把摆的数填在横线上。
1、学生摆数。
2、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摆的?
3、学生汇报。
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摆的?学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边摆边说。
(1)生:把三个圆片放在个位上,就是3;移一个到十位就是12;再移一个到十位就是21;再移一个就是30。
(2)生:先把三个都放在十位就是30,再都放在个位就是3,一个放在十位,两个放在个位就是12,掉一下就是21。
4、不管怎样摆,摆出的都是几个数?怎样摆才能作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二)、自选1、2、4、5个圆片中的两种摆数,并做好记录。
1、学生摆数。
2、汇报摆数情况。并用电脑汇总。
三、总结规律
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讨论发现的规律。
2、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1、1个圆片能表示2个数,2个圆片能表示3个数
得出:摆出的个数比圆片的个数多1。
2、1个表示1、10,4个表示4、13、22、31、40
得出: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正好是圆片的个数。
四、运用规律
1、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猜出6个圆片摆几个数吗?老没有摆,就写了出来你能帮我检查一对不对。
电脑中出示6、15、24、34、42、51、60、
2、学生判并说明理由。
3、学生猜7、8、9个圆片能摆出的个数。
4、学生自选一种用你想用的方法写出他们的数?
5、学生汇报能摆出的数,教师在电脑中填完表格。
6、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得出:横着看,个位数字从小到大,十位数字相同。
竖着看,个位十位数字相加的和就是珠子的个数。
斜着看,十位数字从小到大,个位数字相同。
观察所有的数,你猜猜一共有几个数?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如果10个圆片能摆几个数?11、12个呢?跟今天发现的规律一样吗。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篇2
原作者:不详 来源:中华教育资源网 文章录入:xiaoyuer 浏览次数:80 发布时间:2005-8-7 18:10:19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数位表,百数表,汇总表,圆片20个。
教学设计
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来到这个大教室上课,大家高兴吗?那么老师要看一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表现最好,最聪明,最爱动脑筋,能得到老师发的智慧花。
复习铺垫
1.数位顺序。
师:首先,老师提一个问题,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师: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2.用计数器拨数。
师:现在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看仔细,十位和个位都拨上2个珠子,这个数是多少?谁能说一说这两个数位上的2分别代表什么?(学生回答。)你说的真好,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计数器,我说数你拨珠,注意要边拨边说4,13,22,31,40。
生:4,个位拨4。13,十位拨1,个位拨3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