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
《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1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诗
幸福是什么?我常常想……
我问森林,
森林说:“幸福就是不再听到树木被砍伐的声音。”
我问小草,
小草说:“幸福就是为大自然增添一抹绿意。”
我问蚂蚁,
蚂蚁说: “幸福就是搬到一块大糖果。”
我问妈妈,
妈妈说: “幸福就是我们一家人永不分离。”
我问同学,
同学说:“幸福就是结交一个好朋友。”
……
2、问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幸福?
3、介绍作者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保加利亚著名作家埃林彼林,从1909年开始,近40年的时间里,他为儿童写了许多书,由童话、寓言、短篇小说。他为孩子们创造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那他认为什么是幸福,真正的幸福又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童话故事《幸福在哪里》,一起去寻找答案好吗?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重点字掌握情况:“畜、辫”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那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十年前一部分,十年后一部分
5、各部分主要讲什么?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一)、学习第一部分,质疑,解疑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4-5自然段)
1、对于第一部分你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要砌泉井,怎样砌的,结果如何)
2、分角色朗读
(介绍提示语,1、一个孩子说:“我们来把泉水弄干 净好吗?”(前)2、“孩子们,你们好!”她说,“我可以喝你们泉井里的水吗?”3、“好,就这么办!”他的两个朋友愉快地响应了。(后)4、“我就留在村子里,我认为幸福就在这里。”(无)在课文第一部分找出对话的提示语都属于以上哪种情况)
过渡: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领之下要去寻找幸福,那他们找没找到幸福呢?下面让我们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思考:三个孩子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在书上作批注。(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2、三个牧童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此时此刻,他们该有多么骄傲、自豪,下面让我们再来自豪的读读他们说的话。
3、介绍劳动者资料
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默默无闻却为社会为人类做着有益劳动的人,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谁愿意和同学们分享你的资料?
4、在生活中,你做过哪些事情会有幸福的感受呢?生汇报,
老师小结:我都听到了,你们的话已经证实:你们领悟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好,就让我们大声地对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人们说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对那些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们说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对那些想寻找幸福却又迷失方向的人们说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5、(课件出示风景图片)这些风景迷人吗,也学十年前三个牧童的无心插柳会使那片森林变得比这来要漂亮。出示第20自然段,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四、教师小结
课文中三个牧童通过劳动寻找到了幸福,领略了幸福是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做对人类有益的事情。是啊,只要我们肯于付出,就一定会拥有幸福。这时,你可能会问,怎样才能长久的拥有幸福?让我来告诉你,只要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件小事,珍惜身边所有的人,给予别人帮助,自己感到快乐,你就能长久的拥有幸福。
五、仿写课前出示的小诗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想你对幸福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课前老师带来的那首小诗,请你试着仿写几句,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记录下来,好吗?
同学们写的真好,那现在就让我给你们的小诗加个结尾:哦,我终于明白了,幸福就是——他人幸福,我就幸福!
《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明确“幸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4、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重难点:
1、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明确“幸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幸福在哪里》。
2、教师:生活中的你幸福吗?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3、幸福在哪里?我们怎样能找到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突破重点,领悟幸福的真谛。
1、指读文章最后一部分----幸福就在于对人类有益的劳动中。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1)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为什么说他们的劳动是有益的?
(2)出示智慧的女儿的话。
①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②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分角色朗读此部分,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四、在这之前,孩子们也做了好事,为什么就没有体会到幸福呢?
1、自读这部分内容:读懂了什么?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
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浑浊的泉水变成了清洁透明、清澈的、如同镜子一般的泉水)
3、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①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
②出示智慧女儿的话。
五、回归整体,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中,领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课文的后14个自然段向我们再现了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的经历,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智慧的女儿”的话的?
二、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1、分组表演课文内容。
2、点评。
三、联系实际,谈体会。
1、对于“幸福”的含义,你原来是怎么想的?现在有没有发生变化?
2、你最近找到幸福了吗?请谈一谈。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做一件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板书:
幸 福 在 哪 里
三个牧童→挖泉砌井→寻找幸福
做医生——使病人康复
做正当劳动——对人类有益
耕田——养活许多人
智慧的女儿——幸福在对人类有益的劳动中
《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幸福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三个牧童把一口喷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十年后,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亲身找到了幸福的事,说明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合作表演课文内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悟幸福的真正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入手,设疑激趣。
1、板书“幸福”,什么是幸福?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2、板书“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分别找出写三个牧童童年挖泉井的经历及十年以后他们再次相聚经历的相应段落。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一)课文的前19个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指导学生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语言、动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中领悟幸福在哪里。
1、自读这部分内容:
读懂了什么?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
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3、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①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
②出示智慧女儿的话。
从“代表……代表……代表……代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智慧女儿是这么说的,你会怎么对牧童说呢?请用四个“代表”说一句话。
4、回归整体,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中,领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设计
1、摘抄写优美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学习下文。
从上节课的学习中你了解到什么?
二、课文的后14个自然段向我们再现了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的经历,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1、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2、出示智慧的女儿的话。
①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②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分角色朗读此部分,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三、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2、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联系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3、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四、作业设计
做一做有益于人类的事。
板书设计:
幸福在那里
三个牧童
寻找幸福
幸福的含义
幸福在对人类有益的活动中
《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4
一、歌声导入,揭示课题
1.《幸福拍手歌》导入。
2.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板书课题:幸福在哪里
二、自学课文,概括大意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正音,解决生词。
3.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1.故事中的三个青年为什么要去寻找幸福呢?默读1―19自然段,说说故事的起因,可以做批注。
(1)指名说故事的起因。
(2)三个牧童挖完井后,他们的心情怎样?读第五自然段。
(3)他们为什么那么愉快?
(4)其实,除了他们在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心情特别愉快以外,还有一件事情让他们也很愉快?从6-19自然段中找找答案。
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姑娘?说说理由。
姑娘为什么会代表森林、小鸟、动物等去感谢这三个牧童?
(5)让我们一起到10年后看看,这个小井到底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指读20,说说你的理解。)
2.默读20-28自然段,看看他们找到的幸福在哪里?画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
(1)第一个青年:“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读句子,说体会。板书:治病救人
创设情境,想象这个医生在这10年中,可能做过那些事情,让他感觉到幸福?
(2)第二个青年: “我没有拒绝任何工作……我就感到幸福。”
说体会,想象这个青年他可能会在火车上、轮船上做哪些事呢?心情怎样?指导朗读,想象被人会对他说什么?
(3)第三个青年:第28自然段。
说体会,指导朗读。
4.智慧的女儿对他们三个的话做了总结
齐读31自然段,看看幸福的真谛是什么?举例说明
5.把这句话和家人一块而分享也是一种幸福。
6.我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假如第一个青年和第二个青年不到外面工作,他们能不能找到幸福?
不管干什么事,只要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而且让别人感到快乐,这样都能得到幸福。
7.是谁让三位青年十年后知道了什么是幸福了呢?(智慧的女儿)
她的智慧表现在哪里?(这个姑娘的智慧表现在让他们亲自去实践。)
四、拓展延伸
1.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师配乐朗诵幸福的诗歌)
2.想知道老师对幸福的理解吗?(师配乐朗诵《幸福是什么》)
3.你们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要求:构思一分钟,写三分钟,不抬头,不停留,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一会儿我们找同学来汇报。(学生配乐写)
4.孩子们,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要用心去体验。让我们随着一首歌曲《幸福在哪里》,一起去耕耘幸福,品味幸福,传播幸福吧!
《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5
《幸福在哪里》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劳动》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写三个牧童把一口喷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然后通过各自的寻找、实践。十年后,明白了幸福在哪里的真谛,告诉我们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幸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感受幸福。
过程与方法 (学导式教学法)
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学习,进行质疑。
3、通过交流理解幸福。
4、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理解幸福。
5、通过把课文改写成剧本,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幸福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难点:
感悟幸福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课前准备教师:录音机,拓展阅读材料。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幸福”,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 当你读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事?那好,我们就一起带着快乐的语气读一读这个词吧。板书“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节课让我们追寻着三个孩子的足迹,到三个孩子所做的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一起去领悟幸福的含义。
二、出示阅读导航,引领学生自学。
1.默读1-5自然段。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
2.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同座合作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十年后:
3.读20—28自然段,三个孩子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又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读后小组交流预习卡。(表格)
4.自由朗读29-33自然段,结合三个青年的领悟说说幸福在哪里?
三、汇报交流,感悟文章重点。我们的寻找就从孩子们挖的那眼泉井开始吧。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十年前的森林。 交流问题一: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一组表示叙述顺序的词语,把三个孩子砌井的经过说一说吗?
交流问题二:
(1)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兴奋)
(2)出示智慧女儿的话。 “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非常感谢你们!并代表森林,代表森林里的动物,代表森林里飞翔的小鸟,代表生长在这里的花草和其他有益的植物感谢你们。祝你们健康和长寿!再见,祝你们幸福……” 从“代表……代表……代表……代表……”中你体会到什么?智慧女儿是这么说的,你会怎么对牧童说呢?请用四个代表说一句话。交流问题三:三个孩子从这口井旁出发,去寻找幸福了。
交流:
1.我到了城里,上了学校,勤奋努力,当了医生。当我把饱受痛苦的病人治好,当他们恢复健康时,我就感到了幸福想象病人会怎样饱受痛苦?第一个孩子把饱受痛苦的病人治好,病人会怎样感谢他?他心里会怎样想?
2.我没有拒绝任何工作。在铁路上做过工,在轮船上做过服务员,我当过消防队员,当过养花工。我的劳动对人类有益时,我就感到了幸福。第二个孩子做的工作都是怎样对人类有益的?
3.我耕田种地,地里长出了粮食。我看到我的劳动没有徒劳,我也就感到了幸福。想象第三个孩子是怎样在四季里面劳动的?现在就是秋天,你就是第三个孩子,你在秋天的原野上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4.指导朗读三组句子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呢?(分角色朗读)人称转述练习------ 请你继续梳理下表,向别人介绍一下三个孩子在十年间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交流问题四:把智慧女儿说的话划下来。领悟什么意思?(领会,理解)分角色朗读。板书: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表格发不上 格式是 人物 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领悟什么 )
四、阅读拓展,读写结合。 学当编剧,改写剧本: 这篇童话故事非常优美,老师想把它排成课本剧,下面请同学们当小编剧,就把它改写成剧本,看哪位同学的剧本能被采用。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我们先共同改写十年前这部分剧本。老师这里提供半成文,请同学们补白。之后请同学们自己创编第三幕和第四幕剧本。(学生改写剧本,放轻柔的音乐)五、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联系亲身经历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2、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课下学习。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对幸福有了自己的看法。幸福有时候很简单,就是在对人类有益的劳动中,不同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回家后调查一下爸爸妈妈眼中的幸福是什么?最后让我们在《幸福在哪里》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幸福在哪里 领悟 幸 在清理喷泉、砌石中 幸福要靠劳动 在做医生使病人康复中 在对人类 福 在做对别人有用的事中 有益 的劳动中 在耕作养活许多人中 ……
《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
《幸福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写三个牧童把一口喷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然后通过各自的寻找、实践。十年后,明白了幸福在哪里的真谛,告诉我们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幸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感受幸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学习,进行质疑。
3、通过交流理解幸福。
4、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理解幸福。
5、通过谈幸福,深化对幸福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教学重难点:
感悟幸福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四、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拓展阅读材料。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时 二课时
五、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审题入手,设疑激趣。
1、板书“幸福”,什么是幸福?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板书“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文。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把不能解决的词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教师重点提示学生要结合上下文解决好“领悟”一词。
(四)、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1、课文的前19个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指导学生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语言、动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中领悟幸福在哪里。
(1)、自读这部分内容:
读懂了什么?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
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
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浑浊的泉水变成了清洁透明、清澈的、如同镜子一般的泉水)
(3)、孩子们为什么
《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