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故乡》中省略号的用法分析

2024-06-054

《故乡》中省略号的用法分析(通用12篇)

《故乡》中省略号的用法分析 篇1

  黄殿继

  《故乡》中使用省略号的次数非常多,统计全文共有28个省略号,其中有26个用于人物语言之中。它们对刻画人物形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闰土的话语中有14个省略号,杨二嫂的话语中有2个,其余10个在“我”、母亲和宏儿的话语中。分析这些省略号的用法,有助于我们对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的理解,也可以从中体会鲁迅先生对标点运用的独具匠心。

  在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中,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纵观全文闰土的语言,除了第21段,其余每句话语中都有省略号,这不能不说是鲁迅先生的精心安排。

  先来看看少年闰土的语言。作者采用“我”回忆的手法来写少年闰土,其中语言描写共有第18、21、23、26、28段等5个地方,除第21段外,其余4段的结尾都有一个省略号。也许因为时隔20年,回忆起来有些模糊;也许因为年少时由于不熟悉闰土的生活而对他的话语感到新鲜却又无法全部理解,所以作者用了省略号。但作者为刻画少年闰土性格的需要而多次使用省略号却是勿庸置疑的首要原因。一般认为,这4个省略号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用来表示闰土说的话非常多,表现了少年闰土说话滔滔不绝,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再来看看中年闰土的语言。20年不见的儿时伙伴相见,自然少不了一番促膝交谈。文中关于中年闰土的语言描写有6个地方,闰土的这6段(句)话语中,共有10个省略号,4个在话语中间,6个在话语末尾。第1个即第60段的“老爷!……”这是刚见面时,闰土在经过非常矛盾、非常复杂的心理斗争之后,终于态度恭敬地喊出的一句话。这省略号表明闰土心里还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不知怎么说,他迟疑着,同时也在斗争着。由这个省略号,我们仿佛可以看见饱经沧桑的中年闰土那一脸的尴尬和无奈,为他这一声“老爷”,也为埋藏在心里的那份儿时的情谊。第2个即第62段末尾的省略号,是闰土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水生时说的一句话。水生怕羞,闰土便为他的失礼作解释。省略号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闰土还想补充一些话,却什么也没说出,也可以理解为闰土说了,但说得很含糊,让人听不明白。第3个省略号在第64段,很明显,应理解为闰土的话被母亲打断了。但也应深入一点想到,母亲之所以会打断闰土的话,也许是因为他讲到这里时又吞吞吐吐起来了。接下来是第66段的两个,这是闰土和母亲的对话。话语中间的一个省略号表示他说话的断断续续,话语末尾的一个应该跟第62段的那个省略号用法相同,与此用法相同的还有第69段末尾的那个省略号。第71段的4个省略号,最能表现中年闰土说话的断断续续、吞吞吐吐。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话语中间的停顿。这是在“我”寻问他的景况时的答话,闰土心里的苦本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可他满肚子的话也只能挤出这么几个断断续续的句子。我们可以想见,闰土一边摇着头,一边悲苦无奈地诉说着,每说完一句,都要等很久才有下一句。他的思维已经不能很好地连接起来了,他只能慢慢地挤,到最后,什么也挤不出,便“只是摇头”。这是中年闰土说话最长的一次,也是省略号最多的地方,作者的用意,就是要表现中年闰土的迟钝、麻木。这与少年闰土那滔滔不绝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样是话语中的省略号,在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描写中,用法却不相同,但它们对塑造闰土这个人物形象却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二嫂的话语中有2个省略号。一个是第46段“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这是杨二嫂发现“我”不认识她时说的一句话,省略号表示杨二嫂故意把语音拖长,以显示自己“抱过‘我’”的功劳,表现她为了讨好“我”而极力套近乎、拉关系的丑态。另一个在第52段中,是杨二嫂在讨不到便宜后,一边愤愤地往外走,一边絮絮地说着,但她的眼睛却在搜索着可以拿的东西。省略号表示她说到这里时已发现了猎物——母亲的一副手套,于是话便停在了这里,而她为了掩饰自己,又故意拖长了音调。这样,—个自私自利、爱贪小便宜的小市民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其余1O个省略号是用在“我”母亲及宏儿的话语中,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广东省惠州市三栋中学516025)

  《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10月

《故乡》中省略号的用法分析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故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技巧。

  3、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深情。

  4、体会作者在小说末尾寄予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课时】

  四课时。

  【教学重点】

  同上一。

  【教学方法】

  1、传统讲读法。

  2、网络资源辅助法。

  3、计算机媒体实用操作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之一

  一、导课问题设计

  1、笔名叫鲁迅的人,原名是什么?名叫周树人的人,他的笔名是什么?

  2、请给鲁迅先生的身份一个合理的定位?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3、《故乡》这篇小说自发表以来,将近八十年,一直被选进各种各样的语文课本里,成为语文课里的一篇重要的文章。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到大学生,从中国到外国,人们都把它当成一部经典来阅读。尤其是日本,对这篇小说的更是十分重视。原因是什么,是它深刻的思想和和高超的写作手法。这些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此文。

  二、小说写的是什么故事

  故乡二十多年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故事。

  具体讲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的故事:

  1、二十多年前我家的故事。

  2、二十多年前我的朋友闰土的故事。

  3、二十多年前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故事。

  二十多年后的故事:

  4、二十多年后我家的故事。

  5、二十多年后我的朋友闰土的故事。

  6、二十多年后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故事。

  同学围绕这六个故事,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描写,等候回答问题。

  三、回答问题

  1、二十多年前我家的故事。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这时候,

  全体诵读。

  体悟与点拨。

  2、二十多年前我的朋友闰土的故事。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全体诵读。

  体悟与点拨。

  3、二十多年前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故事。

  哦,我记得了。

  所有这些都是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从这些故事里我们都能读出什么信息来?

  原来至少那时的社会还是比较令人过得去的。故乡好,故乡的人也不赖。

  第二课时整体感知之二

  今天我们来看二十多年后的故事:

  7、二十多年后我家的故事。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

  8、二十多年后我的朋友闰土的故事。

  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我应声说:

  这好极!他,──怎样?

  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

  9、二十多年后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故事。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愕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

  二十年前的故乡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应当变得更好,然而却不然。是什么原因?请找出原文回答。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第三课时课外延伸阅读

  一、网络信息的获取与学习

  网上语文课堂:《故乡》专集:

  1、打开网上语文课堂。

  2、查找《故乡》专题。

  3、进行阅读。

  4、进行思考:小说的技巧何在?价值何在?

  对比。加深印象。

  5、练习解答。

  二、小结

  小说写得好的原因是什么?

  开放性回答。

  1、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2、高超的艺术技巧──对比方法的运用。

  第四课时媒体操作

  一、问题设计

  上一节课已经把《故乡》的有关艺术技巧进行了分析。这节课请用Word把这篇小说改编成一篇普通的叙事文章。

  二、操作过程指导

  1、打开网上邻居──教师频道──语文──金传富──共享区──《故乡》语言训练专用表(表1、表2)。

  2、选中,复制。

  3、粘贴到一个新的Word里。

  4、存盘到D区。

  5、打开网上邻居──教师频道──语文──金传富──共享区──《故乡》原文(网上语文课堂《故乡专题》)。

  6、选中,复制。

  7、粘贴到表格的后面

  8、按表格要求剪接填空。

  9、在适当的段落中间补上适当的连接词,使它们成为一篇新的《故乡》。

  10、把两篇《故乡》进行对比。

  11、同学诵读。

  12、得出结论:

  适当地运用对比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3、练习处理略。

《故乡》中省略号的用法分析 篇3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汪曾祺的作品和他的创作风格。

  2. 阅读文本,把握三则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作者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3. 品味汪曾祺富有个性的语言,欣赏作者“平淡之中见神奇”的高超的文字功力。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预习。

  (1)以30分钟为标准,学生粗读全文。

  (2)以课下注释一为纲要,查找资料,丰富对作者的认识。

  2.设置问题,请学生用100个左右的文字,分别介绍三个人形象。

  (提示:介绍中应涉及到:人物的职业、外貌形象、行为特点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

  3.分组诵读三则故事后,用5分钟左右时间准备,各组交流,彼此补充。评选出最佳者。在串讲的过程中,正音。(积累)

  (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整合的能力。)

  4.三个人物当中你最欣赏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理由。(感受 鉴赏)

  (1)打鱼的一家

  特点:在艰辛的生活中,默默地忍受着生活的重压。这一家人面对卑微、辛酸的生活,表现出的平静,他们没有怨天尤人,呼号哀告,只是默默承受,他们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2)金大力。

  他是乡村中一个笨拙的瓦匠,更拙于言辞,但是却得到了乡亲的认可。依靠的是他淳朴的性格,甘愿为他人付出的处世态度,不计报酬的本性和容易满足的心态。

  (3)钓鱼的医生。

  他潇洒脱俗,一边钓鱼,一边行医。经常免费为乡亲看病治病。家乡发水,他冒死救人;朋友落魄,他慷慨解囊,不求回报。他是乡村医生,但却集侠义与隐士于一身。

  (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泥同一答案。)

  5.汪曾祺的作品,最高明之处就是不刻意雕琢。刻画人物如此,环境描写更是如此。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有高妙的用意。

  (请学生把三个故事之中有关环境描写的部分划出来。)

  (思考 领悟)

  (1)《打鱼人》中作者主要介绍的是打鱼人一家的艰辛,但却用了不少笔墨介绍其它几种打鱼方式,为什么?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张帆打鱼的盛况和放鹰捉鱼的快事,是为了和打鱼人一家的艰辛生活形成对比,表现打鱼人一家的地位卑微,生活艰难,更表现了这一家人对无奈生活的顺从和适应,面对辛酸生活表现出的平静。

  (2)《金大力》中,特别介绍了金家茶炉的生活场景,这对表现金大力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这个生活场景的介绍为金大力的性格铺设了一个真实生动的背景。他长年累月地生活在这样一个单调的生活环境中,每天重复同样的劳动,所以形成了他淳朴的性格和易于满足的心态。他的人缘好和做茶炉生意也是离不开的。

  (3)《钓鱼的医生》中,有一句自然环境的描写“不一会儿,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儿上了。”这句话非常富有情趣,你认为呢?

  这虽然是一句很不起眼的自然环境描写,但作者却用意很深。可以看出王淡人追求恬淡闲适生活的性格特点。真实、自然,给读者以强烈的画面感。表达了王淡人热爱生活,却不执着于功名利禄,追求自由和解脱的精神内涵。

  6.《故乡人》文中,每一篇的结尾都意味深长,给读者回味和咀嚼的空间。这是汪曾祺作品独特的结尾方式,试比较三则故事的结尾,作用有什么不同。(思考 领悟)

  (1)秋天的水越来越凉,父亲的话越来越少了。(《打鱼人》)

  结尾意味深长,作者对打鱼人一家的同情不是直接表述出来,而是蕴涵在这句叙述当中了。创设了一个悲凉的环境,表现出作者淡淡的悲哀。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2)金大力不变样,多少年都是那个样子。高大结实,沉默寡言。不,他也老了,他的头发已经有几根白的了,虽然还不大显,墨里藏针。(《金大力》)

  这是对金大力性格的一句高度总结。最后一句,“墨里藏针”,虽然表面写的是头发,实际是说金大力在朴拙的外表下,有一颗真正的善于洞察人生的聪慧心。

  (3)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你好,王淡人先生!(《钓鱼的医生》)

  “一庭春雨,满架秋风”是作者再一次表现王淡人的恬淡、陶然之心,清贫而不为浮名俗利所累。后半句是作者对王淡人由衷的赞叹,以此做为全篇的结尾,更体现了作者自己的情趣和追求。

《故乡》中省略号的用法分析 篇4

  教学目标:

  1、听写词语。

  2、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

  组织好语言文字,归纳段意。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大熊猫生活习性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栖息 向往 悠闲 遮掩 循声 涓涓 踪迹 幽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大熊猫生活的环境应具备那些条件?

  自由读这四个条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设计填空题

  大熊猫的故乡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是大熊猫的故乡。

  大熊猫的故乡在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对卧龙山区景色的感受(苍绿幽静)

  表现在哪里?

  面对这样秀丽的景色,谁能用一句话来赞美

  5、你觉得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段话?

  指名读评议

  6、复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7、出示:这一段主要些什么?

  环境怎样?

  回答问题,概括段落大意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第二段写谁?我们到哪里干什么?结果怎样?

  2、交流,概括段落大意

  3、思考:

  怎样发现大熊猫的“家”?

  线索:发现粪便听到叫声找到洞口

  4、想象作者当时心情

  5、朗读指导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

  四、小结

  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到卧龙山区,看到了秀丽的景色,还找到了大熊猫的“家”,那么,大熊猫到底长得怎么样?我们到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五、作业

  作业本第3、4题

  板书: 在大熊猫的故乡

  高山云雾

  原始森林 好一个大熊猫

  环境:苍绿幽静 鸟鸣 的天堂

  (总) 泉水 (总)

  积雪

  (分)

  线索:发现粪便 听到叫声 找到洞口

《故乡》中省略号的用法分析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后安排的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二十年后回故乡》是一篇想象作文,是本组“月是故乡明”主题学习的延续,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美好的想象,正是基于对家乡的爱和关注。通过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在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

  二 、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如何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的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2.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留意家乡现状,合理想象长大以后的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 、说教学重难点

  1、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2、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

  四、说设计思路

  想象作文是要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合理想象,而不是胡编乱造,但又能不拘泥于生活。因为有这样的要求,小学生写起想象作文往往感到茫然,要么学生在想象作文中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要么是想象不合情理、不切实际的空想,要么一概神化,要么内容空洞、泛泛而谈,还有不知道这类作文的写法。想象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并非易事,尤其是岁月沧桑对小学生来说很难体会得到。所以,此篇作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务。本设计着重从此入手,运用多媒体、各种资料,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范例指导引领,让学生的想象更具体更生动,克服想象的空洞,泛泛而谈。促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展开想象,使学生言之有物;再以在板画中游历,想象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贯穿回家乡的所见所闻,以此表现家乡的变化,使学生言之有序;最后,指导文章多种开头及结尾的方法,使学生言之有情。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我是从这几方面进行设计的:(一)图片欣赏,感受“变化”(二)开拓思路 ,建构文源(三)集思广益,交流提高(四)回顾课文,领悟方法(五)开头结尾(六)范文指引 ,接下来我就从这几方面分别进行介绍。

  五 、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感受“变化”

  想象家乡的变化绝非易事,对小学生来说,世事变化,岁月沧桑并不容易体会,所以他们的想象可能就显得稚嫩,情感可能就显得肤浅,于是我就用变化去促成想象,以家乡的两组新旧风貌图,(大屏幕出示)配以适当的文字解说,让学生认真观察,感受变化,明白二十年的时间给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以此来促使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开启学生想象的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好铺垫。

  (二)开拓思路 ,建构文源

  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之后,大屏幕出示本次习作要求(大屏幕出示),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主题是二十年后回故乡,内容可以写家乡的变化、引起的回忆、见面的情景以及其他内容。要有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做到语句通顺,想象合理。

  (三)集思广益,交流提高

  学生明确了要求以后,就需要引导学生具体想象,我首先让学生考虑一下自己想写哪一方面,根据自己的选择结成几个小组,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以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最后在全班交流,同学之间通过提建议的方式进一步完善。

  如:写家乡变化的同学就希望从家乡的建筑、家乡的店铺、家乡的风景区、家乡的道路、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小学、家乡的小吃等方面展开想象;写与亲人见面的情景就可以从家的变化、亲人的外貌、言行的变化、诉说家乡的变化、以及离别情等方面展开想象;写久别重逢的同学聚会就可以从回到家乡——与同学联络、聚会地点——与同学、老师见面、交流——主题活动——依依惜别等方面展开想象,这样通过集思广益,就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不至于写起来感到茫然,无话可写,为下面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四)回顾课文,领悟方法

  通过让学生回顾本组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 ,让学生在回忆与交流中得到启发和补充,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作者的情感是通过具体的人、事、景、物来直接或间接的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的,因此我们要学以致用,我们在习作时也要尝试着运用这种表达情感的方法。

  (五)范文指引

  通过一篇描写家乡变化的范文,指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写得好在哪里?他抓住了什么来写,使文章的内容具体而生动?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示家乡的变化,深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及表达的方法。

  (六)开头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于是我以老师到网上打算去投稿为切入点,启发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开头能够吸引读者,学生通过思考得出可以以思乡的诗句开头,如“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一年的中秋,离家有二十个年头了,该回家乡看看了;可以以偶然听到的能引起思乡的歌曲开头如“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可以以打电话的形式开头如“喂,,你忙什么呢,都二十年了,快回来吧。我去机场接你,不然,你恐怕要迷路了。”等等,让学生在交流和启发中互相补充,提供几种开头的写法。然后又引导学生说一说结尾可以怎样写,并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一些表达方式,使自己的习作更加

《故乡》中省略号的用法分析

《故乡》中省略号的用法分析(通用12篇)《故乡》中省略号的用法分析 篇1  黄殿继  《故乡》中使用省略号的次数非常多,统计全文共有2...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