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缩的空气》教案
《被压缩的空气》教案(精选2篇)
《被压缩的空气》教案 篇1
被压缩的空气一、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感受压缩空气有弹力。2、运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3、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二、 教学重难点: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三、 材料准备:按组准备小皮球、注射器、橡皮、空气枪、纸面巾、水;每人准备科学文件夹。 篮球两个(一个气不足,一个气足)、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一)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初步感受压缩空气有弹力。(二)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三)日常运用(四)整理器材小皮球注射器篮球两个、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空气枪1、(出示小皮球)你打算怎样来玩这个球?2、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做好记录)3、你们组有哪些发现?(板书)4、对于这些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选定今天的研究课题)(1) 为什么小皮球能被捏瘪?(2) 手松开后为什么能弹回?(3) 为什么有的小皮球弹的高,有的弹不高?5、你们猜测一下是什么原因?(板书)(1) 空气可能可以被压缩。(2) 压缩空气可能有弹性,会产生弹力。(3)压缩空气越多,弹性可能会越大。1、(出示注射器)谁有办法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做好记录)2、谁有办法证明压缩空气越多,弹性可能会越大?3、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1、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哪里利用到压缩空气?2、怎样获得更多有关压缩空气的知识?1、学生回答。2、学生观察、记录。3、学生汇报、交流。4、学生汇报、交流。5、生讨论,汇报,交流。1、分组探究,记录,上台汇报、交流。2、学生汇报、交流。一生上台实验。1、学生汇报、交流。玩空气枪。2、学生汇报、交流。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课题:流动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知道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的热的也有冷的;2、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体验风的存在;3、鼓励学生用画图、想象等多种方法来感知空气的流动。二、教学重难点:空气可以流动形成风。三、材料准备:一瓶花露水、每组同学一支香、一盒火柴、一把扇子。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
一、引入
实物投影1、出示谜语;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风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风的知识?讨论,猜谜;思考,回答。用猜谜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探
究
活
动
1、
了
解
风
vcd1、播放关于风的vcd;2、提问:怎样看到风?大自然中都有哪些类型的风,我们是怎样判断的?观看vcd;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觉、听觉来了解风的知识。
2、
游
戏
1、在教室门口打开花露水的瓶盖;2、提问:谁把香味带到了你的鼻子里?闻到香味后举手,观察其他同学闻到香味的先后顺序;画出香味在教室里飘散的线路图并作说明;回答问题。让学生用游戏的方式通过嗅觉来亲身感受风的存在。
3、
实
验
⑴
烟
的
实
验
实物投影1、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提醒学生不要对着香吹气;2、展示学生画的空气流动路线图。点燃香,观察烟飘的方向;观察其他小组的烟飘的方向;画出教室里空气流动的线路图;想象空气在教室里流动的情况。通过实验来感知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情况;通过想象来感受教室里风的存在。
⑵
制造风
指导学生制造不同的风。用手头的工具制造出不同方向、不同大小风;想制造热风和冷风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造风,进一步了解空气的流动产生风;
三、作业
收集关于空气和我们的生活,以及和动物、植物生活的关系的资料,思考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空气会怎样?
《被压缩的空气》教案 篇2
《被压缩的空气》教学反思
受这次骨干培教师训班屈倩清老师执教《被压缩的空气》的启发,这学期在我们学校执教该课时,我采用了拿来主义,运用了屈老师的一些教学策略,并作了些许补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上课伊始,我举起一支注射器问:“见过吗?这是什么?”“注射器!”“可今天它在老师手里变成了一把空气枪,想玩吗?”“想!”刚才还十分喧闹的教室顿时安静了下来。我用一小团纸巾堵住针筒口,推动活塞,“啪”的一声,“纸弹”飞出了三、四米远的距离,我又请出了两三位同学玩“空气枪”,有的成功了,有的却没能把纸弹射出去,“想把你们的子弹射得更远一些吗?为什么有的空气枪能射得那么远,有的却没有成功,愿意研究一下里面的秘密吗?”
教学的真谛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激发他们内心“我要学”的愿望。游戏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最能引起小学生探究的欲望。“玩具枪”是大多数孩子童年时的伙伴,能自制一把玩具枪,每个孩子都渴望享受成功的喜悦。
接下来我让学生观察注射器的构造:针筒、活塞、刻度,讨论刻度有什么用,刻度上每一小格代表多少毫升,并让他们尝试让针筒里装满5.4毫升空气,通过这些活动为下面的探究做好了铺垫。我给每组同桌的两位同学如下的记录表,并要求仔细阅读。
用注射器研究空气实验记录单(第 组)
记录者 记录时间:
推压前
注射器活塞位置
推压时
注射器活塞位置
松开手后
注射器活塞位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我们的发现:
用注射器研究空气的实验过程中操作要注意:
1、先把针筒抽空一段。
2、注射器针筒出口要紧紧顶在橡皮擦上,不能漏气。
3、往下推压针管时,当你感到压得比较费劲,就不要继续往下压了,让活塞停留在这个位置。
4、小组合作,一人推压、一人读数、一人记录。大多数小组的同学都顺利完成了自己的记录单,让我喜出望外的是他们记录了许多不同的发现:当我们赌注口向下压,如果我们放开手,活塞的位置就会向上走。空气是可压缩物(体),没有固定体积。空气可以占据空间。(压缩)空气的力量非常大,像一个巨大的手。推压前和松开手后的数据(刻度读数)不一定一样,因为空气占据了空间,所以(活塞)无法推压到底。如果压(堵)住空,(活塞)就算推压了下去,松开手后会回到大约是推压前的位置。空气可以占据注射器的空间,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压的时候好像有一个大力士不给我们压。推压前是6,松开手后是5,也就是说松开手后比推压前少了毫升。我们压的时候,压着压着,就会越来越难推,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松开手的时候,活塞就会因为空气而弹上去,而且会弹到推压前的活塞位置。……学生表现出来的细致的观察力,在完成任务时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清晰地表达记录能力,让我感到欣喜,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在实践中进步提高。接下来的环节,同学们迫不及待的设计、玩耍自己的空气枪,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意犹未尽的结束了这节课。好玩的游戏设计,加上任务驱动的记录单,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特别是任务驱动的记录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架,帮助三年级的小学生去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和理性思考。
《被压缩的空气》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