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集合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集合(通用5篇)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集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梳理、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2、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式认识生字,探索偏旁的秘密,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并收集新词,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拓展理解词语原有含义和新的含义,进行积累。
4、体会作比较说明方法的作用,迁移运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诵读并理解《江畔独步寻花》,拓展阅读,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联系课文,梳理策略
1、想一想:本单元学习中,我们边阅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回忆一下,在课文的预习或学习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要点:
(1)在预习《琥珀》时,学生对琥珀并不熟悉,先查阅资料了解琥珀的形成。课后练习题:“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推测的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查找的资料去学习。
(2)《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有点难懂,刚开始读不懂就联系上下文找答案。
(3)《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里面有许多科学术语。学生对于纳米技术还是陌生的,纳米技术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这些也是需要查资料并结合生活实际来了解的。
(4)《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学生对航天事业了解较少,比如“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实现的”“飞天梦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可通过询问父母或其他专业人士了解相关知识。
2、小结: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找资料、请教他人来解决。
板块二凭借偏旁,意义识记
1、读一读“识字加油站”中的生字,指名认读,正音。
出示:滨、洁、减、挑、挺、预;中、介、止、凡、正、刘。
2、读一读:出示“识字加油站”中加上和去除偏旁的两组生字和新词,指名认读。
3、说一说:有什么新发现?
要点:第一组减去一个偏旁,
组成了新字;第二组加上一个偏旁,组成了新字。
4、小结:偏旁可是个大功臣。减一减,加一加,识字窍门就靠它。不同的偏旁有不用的含义,观察这些偏旁,说一说含义。
出示:
氵:与水有关。
冫:与冰或寒冷有关。
扌:与手或手的动作有关。
月:大多数和身体部位相关。
阝(在左):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山或地名有关的事物。
阝(在右):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城市、邦国、地方、居住、姓氏有关的事物。
5、你还知道哪些部首及其含
义?试着组词理解。
提示:
(贝)与钱货有关。
贯,贝串,古人用贝作货币;
贺,以礼物庆贺;贪,贪财。
(彳)与行走有关。
行,行人;循,循环,顺着路走。
(艹)与植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关。
草,青草;落,叶落。
(耳)与耳朵有关。
聪,听力好,成语有“耳聪目明”。聩,耳朵不灵,“聪”的反义词。
6、运用这些方法,你的识字量就会越来越多。
板块三关注生活,积累新词
1、出示“语句段运用”中的两组词,指名认读。你发现了什么?
要点:这些都是生活或网络中的新词。
2、结合预习时查的资料,说一说你对第一组词的了解。
要点:
云技术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所用,灵活便利。
多媒体是将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和游戏机等技术融为一体,形成电脑与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操作环境。
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克隆是通过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复制出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生命物质或生命体。
3、第一组词是近十几年出现的,而有些词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含义。你了解它们吗?出示第二组词,指名说。
要点:
窗口:
(1)房子里的窗所开的口;场所中窗形的孔,多用于售票、挂号、取药等;
(2)获得信息的入口;
(3)保持彼此联系,QQ聊天对话框。
桌面:原指桌子的面;现在又增添了主界面的意思。比如,手机的桌面就是开机后的界面或者是待机时候的界面。
潜水:原意是为进行水下查勘、打捞、修理和水下工程等作业而在携带或不携带专业工具的情况下进入水面以下的活动。后来潜水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以在水下活动为主要内容,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目的'的休闲运动,广为大众所喜爱。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大众又赋予了潜水新的含义,即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隐秘地观看共享信息或留言,而不主动表露自己的身份、發布信息和回复他人信息的单独行为,现逐渐用于网络。
文件夹:专门装文件用的,使文件整齐规范。普通计算机文件夹是用来协助人们管理计算机文件的,存放文件,进行整理。
4、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几年通过网络和媒体,我们认识了许多新生事物,新鲜的词语也应运而生。你还知道哪些新词呢?
板块四学习比较,迁移造句
1、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指名读。
2、关注加点部分,你发现了什么?这样运用有什么好处?
要点:都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把恐龙和狗比较,突出恐龙的大小;介绍1纳米球的大小,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在乒乓球上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比较,突出纳米的小;把“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与钢铁比较,突出其结实的特点。
3、小结:这些句子都是把人们不熟悉的事物和非常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便于理解。
4、迁移练习。
秦兵马俑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_______。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_______。
5、选择一个陌生事物,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一句话。指名交流,师生点评。
要点:两个对象或现象要有共同点,比较要合理。
板块五日积月累,诵读经典
1、出示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指名读,读通顺、流利,注意停顿,读出韵味。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2、点拨:杜甫年轻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科举考试还落榜了。最后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了官,但遇到了安史之乱。战乱之后,杜甫决定辞官入川。他居住在一个草堂里,所以有的人也称他为“杜草堂”。在那儿的杜甫生活略为安定,经常来到成都锦江江畔散步。
3、图诗结合,边观察图片边想象,诗中描写了什么。
提示要点:学生结合图片以及诗句想象描述画面即可。
4、借助关键字词的注释,再来说一说。
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懒困:困倦。
一簇:一丛。
可:反问句词,究竟。
要点:
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5、诵读积累。
6、《江畔独步寻花》可不止這一首,而是一组诗,共七首,这是第五首。课后搜集其余几首,诵读积累。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集合 篇2
【学习目标】
1、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并用这样的方法认识“票、元”等六个生字。
2、读六个带有“张”字的词语,体会“张”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意思,即一字多义。
3、积累一些常用词语,巩固生字。
4、朗读背诵小诗《鞋》。
5、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认识“票、元”等六个生字。
2、体会“张”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意思。
3、积累一些常用词语。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列小火车进入一个小站,站名是语文园地二。)
小朋友们,我们乘坐的学习小火车又进入了语文园地小站,看看在这个小站里,我们以会有怎样的发现呢?
二、引导发现,实践运用
1、读课件出示书上的.字词:
试着读一读,看一看,你一定会有精彩的发现。
2、你发现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学习伙伴的话,指名读。
3、小组内说说哪些字可以用“减一减”的办法来学,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来学:
票、元可以用“减一减”的办法来学。
旦、值、篇、遍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学。
4、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5、认读词语卡片,进行组词练习。
6、扩展练习:
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的办法来学习下面的生字:
先、司、杆、伙、铜、伴
三、读读想想,理解一字多义
1、自由读词语。
2、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六个词语,仔细观察这六个词语,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每个词里都有一个“张”字。)
4、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理解“张”字的意思:
⑴这六个词中的“张”字意思一样吗?
⑵在这六个词中,“张”字各是什么意思?
“张爷爷”的“张”是人的姓,说说班里哪些同学姓张。
“张贴”、“东张西望”、“张开嘴巴”可以让学生自己做动作来理解。
“一张画”可以用实物讲解。
“开张”可以放在句子中理解:
某某饭店今天开张了。
⑶根据“张”字的不同意思进行组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小朋友们都有精彩的发现,下面,我们又要在“日积月累”的天地里再一次进行积累,增长知识。
二、积累词语
1、读“我会读”中的词语:
今天,我们要积累什么呢?
(课件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词吗?请小组长带着你的组员把它们读一读吧!
2、小组开火车读词。
3、全班开火车读词。
4、你们能用它们造句吗?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进行造句练习。
三、读背诗歌《鞋》
1、导入:
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连小小的鞋都爱它,你们想读一读这首诗歌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
2、想听老师读一读吗?
(师范读,学生评价。)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集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发现的快乐。
2、积累词语,认识中国姓氏,学习查字典。
3、进行口语交际。
4、才艺展示。
5、在认、读、说中学会识字、交际、体现才艺。
6、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发现的快乐。
2、积累词语,认识中国姓氏,学习查字典。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这次活动安排了八对汉字,前一个为熟字,后一个为新字,前一个字是后一个字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形声字中表音的部分。这是一种较好的识字方法。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激发识字的兴趣,并学会应用。“我会认”用来进行巩固生字,并适当进行拓展;“我会读”进一步发现和巩固这种汉字的构字特点。
我会认。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两组汉字错落排列)引导学生读一读,看看哪两个字可成为好朋友。
2、找找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是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记住这几个字吗?
4、多种形式读生字,给你喜欢的字另组词。
5、你能用这种方法还认识哪些字?进行交流。
我会读。
1、读读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多种形成读词语,想一想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关?
3、你还能说出其他类似的字吗?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比比”、“读读记记”、“学习查字典”。“读读比比”安排了五组词语,目的让学生通过认读,进行比较,来巩固读音相同的形近字。“读读记记”是一段姓氏歌,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清姓氏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姓氏的部件或偏旁是不同的。“学习查字典”是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部首查字法,教学时应首先让学生明确部首的'含义,再进行举例,然后学生尝试加以练习。过程中要采取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读读比比。
1、分小组比赛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读每组词,比较带点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用喜欢的方式读。
4、你能为加点字再组词吗?汇报交流。
姓氏歌。
1、学生同桌互读姓氏歌。
2、回忆这是我学过的哪种识字方法,谁能举其他的例子?
3、多种形式反复读。
学习查字典。
1、复习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查下面这些字:区、仙、好,比一比谁最快。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种利用字的部首来查字典的方法——部首查字法,教师介绍部首的含义。
3、教师举例,示范部首查字的方法。
4、全班分成几个组,各请一名会部首查字的小老师引导组员查以下生字:悟
5、引导学生归纳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确定部首找部首页码数剩下笔画查找生字)
6、比赛进行书中练习。评出“查字典小能手”。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在学习《我选我》一课的基础上,谈“我的想法”。目的是为让学生对王宁的做法有正确的认识,做事对自己有信心,懂得正确的表现自己,和树立为别人服务的意识。教学时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交际准备:
多媒体课件。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多媒体课件(《我选我》课文插图)观看,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怎样的画面。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自由谈)
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谁来说说原因。
2、设定岗位,组织竞选。
(1)如果班里改选干部,你会不会选自己?
(2)设立岗位,启发竞选。(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也可以假设岗位。)
(3)小组内选定岗位,进行练习。
3、竞选展示。
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代表,上台“演说”,台下同学进行评议。
第四课时
展示台
这次的展示台是“露一手”。内容不限,形式不拘一格,是学生展示才能,相互学习的良好时机,在整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能展示自己,体验快乐。要引导学生选好展示的内容和方式,并且要为展示做好准备,展示时让每人都能“露一手”,这项活动可不受时间所限,以后也可以不定期的进行。
一、看课文插图:
1、看懂什么说什么。
2、想想图中的人会怎样表演。
二、表演才艺:
1、选择适合自己的节目。
2、准备节目。
3、表演节目。
三、评比。
四、作业:
回家表演节目给爸爸妈妈看。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集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补充描写春天的词语,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2、能通过提问的不同,读出同一个句子句子不同的语气。
3、掌握左半包围的字的书写要点。
4、朗读背诵古诗,阅读短文,理解文本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掌握汉字书写规律。
难点: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小草的坚韧不拔。流利朗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是小导游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2、同学自由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看图认字:亭、厕所、宝塔分析字形特点认字:餐根据字义理解识字:管理、咨询
3、同桌检查读词语,互相评价校音。
4、老师指名读生词,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5、我来当小导游。我们今天去中心公园玩儿,公园可真大,同学们可得认清楚指示牌,可别走丢了。谁来当小导游,带领着我们一起游览一下公园呢?简单的介绍一下公园里有什么。
6、小结:这张图就是我们在公园里经常见到的导览图,看到这张图,我们就知道这个公园里有什么设施,我们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认识这些指示牌,我们在公园里就能更好的游玩了,下次与家长去公园玩,你们也给家长讲讲这个导览图吧。今天我们就游览到这里。
二、读读写写
1、出示春天的图片,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2、出示课本的练习题,举两个例子。
______的天空
_______的阳光
______的田野
_______的微风
______的柳条
_______的草坪
示例:我看到碧绿的田野、细长的柳条。
暖暖的阳光让我感到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还想到了什么,把你感受到的说一说。(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微风:轻柔的、温柔的
草坪:嫩绿的、细软的、充满生机的
天空:蓝蓝的、广阔的、一望无际的(言之有理即可)。
3、选择你喜欢的词语填在课本划横线的地方,字迹工整。
4、出示句子“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指名读句子。
根据教师的提问读这个句子。
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重读“种子”)
种子睡在哪里?(重读“泥土里”)
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重读“松软的”)
根据提问的侧重点不同,读的过程中,重读的地方也不一样,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提问所问的要点。
5、指导书写。
归纳总结:“底”“原”是左上包围的字,写的时候注意撇要写伸展;“处”“递”是左下包围的字,捺画要写得伸展。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这节课上,学会了如何看公园的导览图,与我们实际的生活紧密相关,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扩大自己的识字量。
第二课时
一、走进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1、导入:小朋友们,学习这一单元课文后,我们发现了春天新长出的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钻出头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2、初读感悟。(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枯”不能读成“gu”,不可写成“姑”。荣不要读成“yóng”。
3、理解古诗内容。(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再自由读诗,了解诗歌大致的意思。大意释析:“离离原上草”,辽阔的大地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多媒体展示辽阔草原。看到后你的感受怎样?(惊讶,舒服,心旷神怡。)读出你的感受。“一岁一枯荣”,出示春、夏、秋、冬草图,让学生讲两幅图的不同理解诗意。(3)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观察。(4)小组讨论后汇报。(5)教师小结:“一岁一枯荣”是大自然的规律。大家看的这枯荣图有什么认识请读出来。(6)看春秋草图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7)教师小结:读到此句诗时,大家的心中对小草涌起了什么感觉,说一说。它们无情摧残小草,枯萎衰败,春天一到,小草又恢复了生机。
4、师点拨:此时,你最想对小草说些什么呢?(小草的生命力真顽强啊!)
5、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读?(体会到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喜爱。第三句“野火烧不尽”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小草的顽强,“烧不尽”读重音;第四句“春风吹又生”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又生”读重音。)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二、我爱阅读
1、播放短文录音,请学生仔细听录音,把自己读不准的字圈划出来。不理解的句子划上波浪线。
2、小组讨论解决难点。出示:沙沙沙、轰隆隆、叽叽喳喳,重点指导读好拟声词。
3、学生自由朗读短文,把字音读准,语句读流畅。
4、说一说这一篇短文讲了个什么故事。(指名说)
5、分小组按照自然段顺序,轮流朗读短文。6、师生合作读短文,分角色朗读短文,笋芽儿的话让女生读,妈妈教师读,旁白男生读。
三、课堂小结
1、背诵古诗2、把我们学习到《笋芽儿》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天空:蓝蓝的、广阔的、一望无际的
微风:轻柔的、温柔的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集合 篇5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2.积累词句,阅读故事,提高朗读、理解能力。
3.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主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会认”
1.课件出示。
2.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字的左边都与字义有关,右边都与字音有关。这样的字是形声字。)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巩固识字,认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展示台”。
1.“识字交流站”。
(l)交换识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字直接读给同学听。
(2)小组推荐识字多的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3)在老师的指导下,举办“会说话的墙”,把学生认识的汉字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2.“故事会”。
(l)学生自立讲故事。
(2)评一评,谁的故事讲的好,评选出“故事大王”。
第二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小黑板或课件出示词语。
2.自由读一读,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词语。
(以一到十的数字开头的成语。)
3.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4.比赛记,看谁记得最快。
5.说说你知道的成语的意思。
二、“我会填”。
(l)学生自由填,交流。(分别填上:。!?)
(2)交流为什么这样填?
三、“我会写”。
(l)观察,认真看图,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猴山上看猴子。)
(2)小组合作交流。
猴子们在干什么?
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心情怎么样?
(3)小组内互说。
(4)把想到的话写下来。
四、“我会读”。
(l)自由读,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课时
应该听谁的(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4.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1.自制动画片《骑驴》。
2.自制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了解短文内容及几个基本观点。
3.引导学生汇报故事中的四种说法,同时板书。
(1)中年人认为两个人不能都骑驴。
(2)老人认为应该尊敬老人,让爷爷骑。
(3)孩子认为应该让孙子骑。
(4)种菜的人认为有驴不骑,太笨了。
二、搭建平台,充分交流。
1.同桌交流。
同桌相互交流:老爷爷应该听谁的?教师提出:说清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听对方讲话。
2.小组交流,按不同观点分组。
(1)调查分组。
A.同意爷爷骑驴的为一组。
B.同意孙子骑驴的为一组。
C.同意不能都骑的为一组。
D.同意不骑太笨的为一组。
(2)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汇报,互相补充,团结合作,讲清组内想法;注重师生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4.不同观点互动交流。
在相同观点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说理,说服他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交际更深入。
三、扮演角色,感悟道理。
师生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见。
四、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使学生逐步感知到交际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评:联系实际的拓展交流,丰富了交际的内容,把故事《骑驴》所蕴含的哲理内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五、总结。
从讨论和交流中,你明白了什么?
单元后记: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学时,我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注重了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通过本组的教学,我认为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集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