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通用6篇)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篇1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山东省高密市瑞发学校 张苗苗
本单元为欣赏课,按教材活动1、2、3,我计划分三课时进行教学。下面是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来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尊重学生的个性,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强调学生的参与合作。欣赏课是学生较感兴趣的课型,可以在赏心悦目中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意识。我在对教材做了充分的分析以后,决定将本课按中外美术作品造型要素的不同,西方不同时期美术作品造型要素的不同这样一条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
美术实验教材第八册《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并分析不同绘画作品的造型要素。
2.了解中外美术作品运用线条的异同。
3.了解西方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的主要作品及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
出示挂图:(1)静物;(2)蔬菜。
师:这节课我们先一同来欣赏挂图。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哪些东西?
学生:有的说流畅的线条,有的说鲜明的色彩,有的说物象的形状等。
教师:导出绘画的造型要素:线条、形状、色彩。
2.师生共同欣赏讨论(39分钟)
(1)比较中外美术作品运用线条的异同。(10分)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图片:《荷花》《春如线》《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对弈》
教师边展示,边适时讲解相关知识,分小组欣赏讨论,选出代表谈感受。
小组甲:我认为线条在绘画表现中的力量非常大,从我手中的这幅素描,就可以看出线条的表现力。
小组乙:我想谈谈《春如线》,从曲折穿梭的线条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线条的柔韧美,体会到春光易逝,要珍惜时间。
小组丙:……
师:同学们谈得都很好,谈出了自己对画面中线条的理解,中国早期绘画线条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不仅可以绘形,而且可以传神。西方绘画运用线条的各种不同变化,来表现物象的情绪与质感。
(2)沿着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这条思路进行欣赏。(19分钟)
展示有关印象主义的多媒体课件:《蒙娜丽莎的微笑》《浪子回头》《草地上的晚餐》《日出印象》
边引导欣赏,边适时介绍有关知识。
学生分小组讨论欣赏印象派的造型。
各小组出代表谈感受。鼓励各抒己见,看自己所看,感自己所感。
教师小结:同学们谈得都很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受。
总结印象派的造型表现语言:光线和色彩。
展示多媒体课件,欣赏有关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的图片资料,分小组讨论,总结后印象主义(注重形体)、立体主义(注重形体及色彩的分解和重组)的造型语言。
(3)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欣赏区分属于哪个时期的艺术作品(10分钟)
通过感性的欣赏自然导入课题。
拓宽学生知识面。
进行情感教育,学
生要珍惜时间。
分类欣赏,有助于学生思维清晰化。
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等,拓宽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理解作品。
体现自主合作。
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3.小结及拓展(3分钟)
教师用激励赞赏的语言总结,最后拓展:今天,我们通过这节欣赏课,了解了各种艺术作品的不同造型语言,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重画一幅着名的绘画作品,如以立体派的方法来描绘“蒙娜丽莎”。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篇2
美术教案-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课时教案 第 1 周
课题: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欣赏评述) 第 1 课时 年 8 月 27 日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能力目标: 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不同绘画作品的造型要素与艺术表现方法
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
手段
难点:学生是否敢于评价美术作品中不同造型表现特点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启发-----欣赏------讨论------评述
四、教学过程(应有教学过程的一般环节,如预习检测、复习训练、目标揭示、内容新授、教学小结、作业布置等,并且必须有内容设计、训练设计、方法设计、板书设计。)
教师个人修改意见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
学生准备学具:教材、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
二、课堂学习
1、引导阶段
①教师讲解: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
手段 ,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
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
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
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
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因此,有人把这种艺
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②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以绘画作品为主)应尽可能
择题材类似、表现方法不同的作品,和题材不同,表现方
法类似的中外美术作品。以引起对比。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春如线》 吴冠中
《荷 花》 任伯年
③介绍绘画作品的基本造型手段,线条、形状、色彩。比
较古今中外绘画作品基本造型手段的异同,以引起学生在
认识基本造型手段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欣赏评述活动。
④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并提问:选择
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
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感受或意图的?(学生讨论回答)
2、发展阶段
①结合欣赏、介绍线条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造型的独特
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品中线条的不同变化型
式和造型特色。
②结合欣赏、介绍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
形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
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 达.芬奇
《自画像》 伦勃朗
《宫娥》 委拉斯凯兹
③结合欣赏、介绍光影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造型的影
响并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和比较
欣赏画家名作:《持阳伞的女人》 莫奈
《曼陀铃和吉他》 毕加索
《静物》 塞尚
④欣赏完作品教师提问: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
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3、收拾与整理
三、课后拓展
①如有可能,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重画一幅著
名的绘画作品。如以突出色彩表现的方式创作《蒙娜丽莎》
或以线条的方式描绘《持阳伞的女人》等
②如可能,可以运用电脑图象处理的方式,改变世界名画
的造型特征,如增加立体派作品中各部分的体积感或用现
成的照片资料重新组合一些著名的中国画作品等。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篇3
课时教案 第 1 周
课题: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欣赏评述) 第 1 课时 2004 年 8 月 27 日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能力目标: 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不同绘画作品的造型要素与艺术表现方法
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
手段
难点:学生是否敢于评价美术作品中不同造型表现特点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启发-----欣赏------讨论------评述
四、教学过程 (应有教学过程 的一般环节,如预习检测、复习训练、目标揭示、内容新授、教学小结、作业 布置等,并且必须有内容设计、训练设计、方法设计、板书设计 。)
教师个人修改意见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
学生准备学具:教材、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
二、课堂学习
1、引导阶段
①教师讲解: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
手段 ,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
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
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
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
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因此,有人把这种艺
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②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以绘画作品为主)应尽可能
择题材类似、表现方法不同的作品,和题材不同,表现方
法类似的中外美术作品。以引起对比。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春如线》 吴冠中
《荷 花》 任伯年
③介绍绘画作品的基本造型手段,线条、形状、色彩。比
较古今中外绘画作品基本造型手段的异同,以引起学生在
认识基本造型手段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欣赏评述活动。
④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并提问:选择
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
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感受或意图的?(学生讨论回答)
2、发展阶段
①结合欣赏、介绍线条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造型的独特
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品中线条的不同变化型
式和造型特色。
②结合欣赏、介绍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
形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
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 达.芬奇
《自画像》 伦勃朗
《宫娥》 委拉斯凯兹
③结合欣赏、介绍光影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造型的影
响并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和比较
欣赏画家名作:《持阳伞的女人》 莫奈
《曼陀铃和吉他》 毕加索
《静物》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