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2024-06-05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精选7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2.通过自己的合理想像体会诗歌的深邃意境。 

  3.用口头语言描绘想像的画面,营造意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迢迢牵牛星》 

  一.导入 

  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他们相遇是惬意的,相守的温馨的,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无情的别离,难得的相会。这样一个传说早在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中就具雏形,一同学习《迢迢牵牛星》 

  二.文学常识介绍 

  1. 古体诗,不受严格的格律限制 

  2. 内容大多写士子失意彷徨的苦闷,夫妻间的离愁别绪。 

  三.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 二读课文 

  要求:勾勒画面,复述情节 

  3. 情节描述 

  要求:抓住人物、环境、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 

  四.赏析诗歌 

  1.牛郎织女两个人物,主要写织女。 

  2.织女的活动(织而无丝) 

  3.为何无丝,又为何织?(思念亲人;排解内心苦闷) 

  4.对比《天上的街市》中天河“浅浅”“不甚宽广”,本文“清”“浅”却“相去复几许”。 

  《天上的街市》解放牛郎织女为写对光明、自由、幸福的追求与憧憬; 

  《迢迢牵牛星》写夫妻间的离恨与相思。 

  5.三读课文,对比《天上的街市》《迢迢牵牛星》的情感 

  6.课文如何更好体会情感(叠字,并标出) 

  7.重读叠字,四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本文以织女为中心展开想像,请据此想像牛郎怎样思念妻子。 

  过度:世间的思念远非亲人之间,李白也有不少思念友人之作,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文学常识介绍 

  李白(字、号、年代、小李杜) 

  李白及其他作家的送别作品 

  体裁:七跃?nbsp; 送别诗 

  二.释题 

  人物、事件、距离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自读、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找出压韵的字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到的景色(杨花、子规) 

  3.景物的特点 

  杨花: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之一 

  子规:啼叫声哀鸣(不如归去) 

  4.眼见飘坠的柳絮,耳闻子规哀鸣,本已撩人愁思,却又传来好友被贬的消息。(事件) 

  5小结:此景暗含了友人漂泊远方的羁旅之苦。 

  6.友人远去,诗人的情感何以寄托?(我寄愁心与明月) 

  7.再读课文,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同情。 

  四、拓展 

  1.借月表达思念之情的句子 

  如: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假设你是月亮,到了龙标。你将会对月亮说些什么。 

  五.学生小结 

  六.布置作业 

  收集相关名句,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2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希望能够帮到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阴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 近体诗

  形成年代 唐代之前 唐代

  格律要求 较少限制 限制严格

  形式分类 古诗,古风 律诗,绝句

  举例 登幽州台歌 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

  1.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五、赏析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3

  这是学生第二次集中学习古诗。这五首诗都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写的。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已有的诗欹学习的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丰富倩感,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我国古代诗歌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力。 

  [教法学法] 

  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和美好情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运用抢答的形式,简介作者。 

  在黑板上写出曹操、李白、王安石、杜牧、杜甫五位诗人的姓名。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中抢答。 

  (1)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想像丰富,构思新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李白 

  (2)他,是唐代晚期著名诗人,他的抒情写景七言绝句,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被后人称为\\\'小杜\\\'。我们学过的诗有《山行》《清明》杜牧 

  (3)他,曾是宋朝的一个臣相,唐宋八大家之一,江西临川人。我们在上一个单元学过他的一篇文章王安石 

  (4)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我们学过的诗有《舂夜喜雨》《绝句》杜甫 

  (5)曹操由学生点评,要肯定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生朗诵曾经学过的以上诗人的诗句,读得好可示意学生鼓掌鼓励,激发诵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三)赏析《江南春》 

  茌江南舂天的大地上,黄莺欢快地歌唱,绿树丛丛,映衬着盛开的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所有景物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怎么7下起了春雨,甫朝留下的许多寺庙,笼罩在烟雨蒙蒙中,楼台亭榭,在烟雨中掩映,时隐时现。 

  2•学生阅读《江南舂》,思考: 

  [问题一]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问题二]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诗中描写了莺、绿、红、水、村、山郭、酒旗下寺、楼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无哏贷美和向往之情) 

  (四)作业 

  i•抄写五首诗。 

  第二课时 

  (一)齐诵五首诗 

  (二)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i•揭示标题,划出标题停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精选7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2.通过自...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