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

2024-06-053

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精选7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 篇1

  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意图 

  2、概写与特写相结合的写法  

  3、采用比照和映衬的手法描写景物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柳州”。其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品是———“永州八记”⑴《始得西山宴游记》⑵《钴姆潭记》⑶《钴姆潭西小丘记》⑷《小石潭记》⑸《袁家渴记》⑹《石渠记》⑺《石涧记》⑻《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都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痛苦感受和激愤心情。 

  今天将要学到的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开始,这八记是一组文章,是一个整体,首尾呼应,它是柳宗元在永州时所作。柳宗元因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司马是个闲职,没有具体事务,柳宗元心中抑郁,故写了永州八记,反映了自己的苦闷心情。 

  二、由学生朗读文章,自己翻译。 

  三、对照翻译,就艰难字词进行解释。 

  第二课时 

  课文写法研讨 

  一、文章题目 

  “始得”定下了全文叙事基调,同时表露了第一次游赏的欣喜。 

  二、翻译课文注意以下词语 

  “恒惴栗”中的“恒”,经常之意,我经常感到恐惧不安。 

  “梦亦同趣”这“趣”旨趣。 

  “意有所极”之“意”是想的意思。 

  “皆我有也”都被我游历领略了。 

  “因坐法华西亭”之“因”于是之意。 

  “始指异之”之“异”是以┅┅为奇,觉得不同一般。 

  “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似的。 

  三、内容点拨 

  1、第一段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和第二段的“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同是写游,但情状迥异,为什么? 

  开头的概写是漫不经心,后者表现了作者“指异之”的西山对作者的巨大吸引力。 

  2、结构层次 

  第一段: 

  a、 第一句为一层:写获罪谪居的心态 

  b、 第二句“无远不到”第二层:漫游无目的 

  c、“到则┅┅而归”第三层:游赏的随意性 

  最后一句才点明白以概写来衬托西山的描写。 

  第二段是特写,步步紧逼法 

  坐法华西亭→过湘江→缘染溪→斫→斫榛莽→焚茅茷 

  俯视: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四望如一、心凝形释、万化冥合。 

  附板书:                  

  ↑顶峰↓ 

  ╱   俯视 

  焚茅茷   ↓ 

  ↑    岈然洼然 

  ╱      ↓ 

  斫榛莽     若垤若穴 

  ↑     ↓ 

  ╱       尺寸千里     

  缘染溪        ↓ 

  ↑        四望如一 

  ╱          ↓  

  过湘江         心凝形释 

  ↑           ↓ 

  ╱           万化冥合 

  坐西亭 

  ↑ 

  ↗游赏的随意性 ╱               ↑      

  获罪谪居     (铺垫)           (特写) 

  ↘漫游的无目的性 

  ↑          

  (概写) 

  本文的个性特征: 

  1、 概写特写相结合(见上面板书设计); 

  2、 比照与映衬 

  文章开始表明被贬后的忧惧、苦闷心情与游山玩水的赏心乐事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山水之乐也是悲伤情调,作者对游山的描写也多从比照和映衬中表达自己的感受,未得西山时漫漫而游,反衬一识西山的惊喜,写万物的渺小,更显西山之“特立”。 

  3、 寄情于景、托物寓志 

  叙事写景都饱含作者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的寂寞惆怅,“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正是他的孤寂、疏放性格的表现。写西山的傲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其实柳宗元所写的“西山”乃一般丘陵,并非崇山峻岭,他不过是借景抒怀而已,在山水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山川壮丽无人赏识如同士子怀才不遇。 

  主题: 

  本文采用由抑到扬的方法来写,通过对西山的特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柳宗元被贬后的苦闷心情以及自己的傲世情怀。 

  最后布置作业。

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 篇2

  4.4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文精解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僇(lù)人,受刑的人,罪人。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是,这。是州,指永州。恒,常常。惴栗,忧惧的样子】 (a“恒惴栗”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施施(yì),缓慢行走的样子。  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 (a2“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形象?)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 

  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 日,每日。其,自己的。徒,同伴。穷,尽,穷尽。回溪,弯曲的小河】

  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异的石头。】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b作者为什么要“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 【披,拨开。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

  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到。趣,通“趋”,往。】 

  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哪里。(极:到) 

  觉而起,起而归。(c这六个字,很简洁,但蕴涵着什么内涵呢?) 

  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e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段解:总述未识西山之前的浏览情况和相亲疏散无居的宴游生活,为下文作好了铺垫。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87">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87">               披草而坐  倾壶而醉未得西山之前                                 疏散无拘 卧而梦 觉而起 起而归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异,感到奇异。】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了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a“穷山之高而止”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有?)【缘,沿着。斫(zhuó),砍。榛(zhēn)莽,杂乱丛生的草水。茅筏(fá),茅草之类。】 

  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箕踞(jījù),席地而坐,两脚伸直岔开,成簸箕状。遨,游赏。衽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 

  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b“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岈(xiā)然洼然:山谷深幽的样子,溪谷低洼的样子。垤(dié),蚁垤,蚂蚁洞外的小土堆。穴,洞。  攒蹙累积:攒(cuán),聚集。蹙(cù),缩小。累积,重叠积压。遁隐,隐藏不见。】

  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c1这几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萦、缭都是缠绕的意思。】

  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c2这个散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然后,这样以后,指看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特立,高出一般的立在那里。培(pǒu lǒu):大小坟冢。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小土丘。】

  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 【悠悠,广大的样子。灏(hào)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灏,水势大。涯,边际,极限。】

  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洋洋,得意的样子。造物者,即天地、自然。】

  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引,拿起。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就,接近。】   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不知道太阳落山了。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 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d作者为什么说 “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凝,凝结,停止了思维活动。释,消散。万化,万物。冥合,融化其中,浑然一体。  向,从前。未始,未尝。于是,从此,从现在。】

  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 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志,记载。】 

  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 

  这年,是元和四年。 段解:写始得西山以后的游览情况,突出西山的独特出众和作者融情于自然,物我合一的“宴游之乐”。                 悠悠乎莫得其涯始得西山以后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洋洋乎不知其穷

  a“恒惴栗”写出了自己被贬南荒后的郁闷痛苦的心情。简单而精练的记叙中流露出被贬的失意,抑郁不平之心态。a2“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对偶句,描写作者出游时慢步徐行,任意西东的悠闲的形象。叠词连用,描摹生动。

  b因为作者心中郁闷,饮酒辄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者借醉酒和入梦将压抑的愁绪寄于山水之中。c只有6个字,平淡无奇中却蕴涵着作者无尽的苦闷和孤寂,一个忧惧愁苦的文人形象似乎在眼前。e散句。长句。抓住西山的特点:怪、特,这一句点出主旨,为下文游西山做铺垫。 a“穷山之高而止”写出了作者急欲登山的心情和行动。b“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西山的与众不同。c1写出了山之顶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的特点。c2散句,抒写作者对西山高峻的感受,并喻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  d我置身于西山之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找到了游山的真意趣,一方面西山之游给了作者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生命体验——自由、放松、超越、解脱,一方面西山之游也达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并在对西山的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志,借被遗弃于荒山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孤寂苦闷,借西山的高峻挺拔、气象万千,暗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和傲世情怀。作者在这物我两忘的交融中得到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

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 篇3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

  作者:   加入日期:06-05-26 

  * 磨刀不误砍柴功,点击此处下载工具软件,可以提高下载速度!!!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永贞革新”失败,受到残酷迫害,先是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司马;十年之后,又改任为柳

  州刺史。

  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滴、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

  会现实。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2.解题。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二、课文落实

  1. 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要读得流畅,读出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字词解释。

  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初游。宴游,宴饮游乐。

  余自为像人:僇(lu),获罪的人。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

  的意思。

  居是州:居,住。是,这。是州,指永州。

  恒惴栗:恒,常。惴栗,恐惧。忧惧的样子。

  其隙也:隙,空闲。

  则施施而行:施施(yi4),缓慢行走的样子。

  漫漫南游: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与其徒上高山:日,每日。徒,指同伴、佣人等。

  穷回溪:穷,穷尽。回溪,弯曲的小溪。

  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特的石头。

  无远不到:意思是,只要风景好,不管多远的地方都去。

  到则披草而坐:披草,拨开草。披,用手拨开。

  醉则更相枕以卧: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着。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想到那里,梦中也就到了那里。极,到。

  趣,通“趋”,往。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异态,奇异的形态。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尝。怪特,奇怪、特别。

  2. 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字词翻译。

  始指异之:指异,指点而称奇。

  缘染溪:缘,沿着。

  斫榛莽:斫(zhuo),砍。榛(zhen)莽,杂乱丛生的草水。

  焚茅筏:焚,烧。茅筏(fa),茅草之类。筏,草叶众多的样子。

  箕踞而邀:箕踞(jiju4),席地而坐,随便伸开两腿,像个簸箕。遨,游

  赏。

  则凡数州之土壤:土壤,土地。

  皆在衽席之下:衽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

  蚜然洼然:蚜(xia1)然,(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洼然,(低的

  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

  若垤若穴:垤(die2),蚁垤,蚂蚁做窝时堆在洞外的小土堆。穴,洞。

  尺寸千里: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形容登高望远。

  攒蹙累积:攒(cuan2),聚集。蹙(cu4),收缩。累积,重叠积压。

  莫得遁隐:遁隐,隐蔽、隐藏。

  萦青缭白: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萦,缭都是缠绕

  的意思。

  外与天际:与,接、合。天际,天边。

  四望如一:向四面环顾,看到的情景都一样。

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精选7篇)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 篇1  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意图   2、概写与特写相结合的写法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