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一粒种子》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2024-06-055

《一粒种子》课堂教学实录片断(精选12篇)

《一粒种子》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篇1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小节比较多。请在课文里找一找,拿出铅笔做上记号,种子睡醒过来有几个“挺一挺”。(学生拿铅笔边看书边做记号)

  师:书上有几个挺一挺?你来讲讲你是怎么划的?

  生:第一个“挺一挺”是从“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到“就把身子挺一挺”。

  师:也就是课文的——

  生:也就是课文的第一小节。

  师:第二个挺一挺呢?

  生:第二个“挺一挺”是从“它有点儿渴”到“就把身子挺一挺”。也就是第二小节。

  师:说得很好。第三个呢?

  生:第三个挺一挺是从“种子听了很高兴”到“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第三个“挺一挺”内容比较多,比较长,应该从“春风轻轻地吹”开始,到“种子听了很高兴。”第四个呢?

  生:从“春风在唱歌”到“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第四层意思应该到完了。有四个“挺一挺”。跟他划得一样的同学请举手。(学生都举手)

  师:好,种子发芽有四个“挺一挺”,每挺一挺就是一层意思,现在我们一层一层来读,看看这粒种子是怎样发芽的。第一小节有几句话?

  生:第一小节有两句。

  师:请你读第一句。(指名另一学生)你读第二句。(两名学生先后读第一段中两句话)

  师:好。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在图上贴上一粒子沉睡在泥土里)它觉得很暖和。(板书: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板书:就把身子挺一挺。同时在黑板挂图上贴上一粒微睁开眼睛的种子)

  师:(指名)你来读第二段。(学生读第二段)

  师:种子觉得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板书:喝水)觉得怎么样?

  生:(齐)很舒服。

  师:对,它又把身子挺一挺。(板书:又把身子挺一挺,同时在挂图上贴上一粒睁开眼睛的种子)好,我们把第一、第二节连起来念一念。要把它感到暖和,觉得舒服的感觉念出来。(生齐读一、二两节)

  师:这时候春风轻轻地吹着,种子在泥土里看到好朋友了。看到了谁呀?

  生:(齐)蚯蚓。

  师:对,看到蚯蚓了。(在挂图上贴上蚯蚓)它们就说话了,它们说了不少话呢!现在老师来做蚯蚓,小朋友,你们做种子,我们来对话。春风轻轻地吹着,你们就来问我了——

  生:(齐读)外面是什么声音?

  师:(读)那是春风,春风招呼咱们到外边去。

  生:(齐读)外边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师:(读)不,外边亮得很,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

  师:好,现在我们换一换,你们做蚯蚓,我来做种子,我来问你们。(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蚯蚓告诉种子外边亮得很。你们看看课文中这幅图,外边是什么样儿的?谁把这幅图讲给大家听听。

  生:外边亮得很,太阳把大地照得暖暖的,柳树在阳光照耀下,迎着春风跳舞。小燕子在唱歌。

  生:太阳射出了万道金光,照得大地亮堂堂。柳条儿迎着春风在空中飞舞。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师:说得真好。外面的世界那么美,那么可爱,蚯蚓看到过了,种子还没有看到过,蚯蚓会怎么做?

  生:帮种子松土。

  师:对,蚯蚓帮种子松土。它说,我来帮你松土,(板书:松土)你可以钻出去。种子听了很高兴。为什么很高兴?

  生:因为它想外边亮得很。蚯蚓帮它松土,它可以钻出去看看地上的世界。

  师:对,它就又把身子挺一挺。(板书:又把身子挺一挺。同时在图上贴上长出小芽的种子)

  师:小朋友,这时候种子离地面很近很近了,它已经听到地面上有很多歌声了。谁在唱歌呀?

  生: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是呀,(逐一板书: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在唱歌)

  师:大家想一想春风招呼种子到外边去,它会唱什么歌呢?

  生:春风唱:呼呼呼,呼呼呼,小种子快出来。

  师:泉水怎么唱的?

  生:泉水唱:叮咚叮咚,我要流到小溪里去。

  师:对了,春天来了,冰雪融化,泉水要流到小溪里去了。

  师:小鸟怎么唱的?小鸟一定唱得更好听了。

  (一位女孩用优美的童声唱起《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唱到最后一节小黄鹂的歌声时,老师引导全体学生齐声合唱“的哩哩……”)

  师:小鸟的歌声真好听呀!小朋友也在唱歌。我们就是小朋友,我们来唱一个《我是一棵小树苗》好吗?(生齐答:好)来,准备好,配上动作,高高兴兴地唱,让种子听到。(小朋友愉快地唱起《我是一棵小树苗》,并配上动作,情绪活跃。)

  师:小朋友唱得真好听。这么多动听的歌声,种子都听见了,它听到那么多歌声,那样的——

  生:(齐)热闹。

  师:对。(板书:热闹)那么多的歌声,那么好听,这时候它说了什么话?

  生:(齐)啊,我要赶快出去。(教师指导读好这句。)

  师:(板书:啊,我要赶快出去。)假如我把这句话改成这样(出示卡片:啊,我要出去。)你们看,这两句话,哪一句更想出去?

  生:第一句更想出去。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句要“赶快”出去,有马上,很急的意思,第二句没有用“赶快”,就是说慢慢来好了。

  师:是的,用上了“赶快”就比上面这句更想出去,更急。你们看它说的话前面还有一个词儿也说明它很着急。是什么词?

  生:(齐)是“连忙”。

  师:对。现在我们从“春风在唱歌……”念到“啊,我要赶快出去。”要把种子想赶快出去的心情念出来。(学生齐读这一节)这里有两个句子,请读一读,比一比。

  生:(念第一句)春风在吹,泉水在流,小鸟在叫,小朋友在唱歌。

  生:(念第二句)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怎么样?

  生: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不同的。

  师:怎么不同?

  生:第一句是说春风在吹,泉水在流,小鸟在叫,小朋友在唱歌,第二句都改成唱歌了。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这两句话意思都相同的。

  师:为什么?你讲出理由。

  生:因为第二句把春风当作人,说它在唱歌,把泉水、小鸟也当作人了。

  师:对,老师同意后面一位同学的意见。这两句话写法不同,意思一样。你们看,春风在吹,把吹比作唱歌,泉水在流,把流水声比作唱歌,把小鸟的叫比作唱歌,小朋友本来就会唱歌,这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你喜欢哪一句?要讲出理由。

  生:我喜欢第二句,因为第二句写得美。

  生:我也喜欢第二句,因为第二句写得生动。

  生:我也喜欢第二句,因为第二句好像把春风、泉水、小鸟比成了真的人一样。

  师:对呀,把春风、泉水、小鸟比成人一样。春风在吹,春风在唱歌;泉水在流,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叫,小鸟在唱歌。这种写法,我们读起来就觉得很生动,很活泼,很有趣,念起来怪有味儿的。你们看,它们还排起队伍来了;第一个是春风,第二个是泉水,第三个是小鸟,第四个是小朋友,排成队伍的句子我们越读越有劲。我们再来读一读。(学生有表情地齐读。)

  师:看书,读下去。(学生齐读:种子听见外面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

  师:这时候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贴上带小叶的种子,并板书:又把身子挺一挺)第四个“挺一挺”种子已经挺出地面来了。它觉得眼前忽然一亮(出示挂图)谁能看图讲讲种子挺出地面,看到地面上的景象。要从近到远说,把图上画着的地面上的事都讲出来。

  生:种子钻出地面来,眼前一亮。它看见泉水从山坡上流下来,叮咚叮咚地在唱歌;看见小朋友背着铁锨去种树;桃花开了,小黄鹏在树上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柳树迎着春风在跳舞。小燕子围着柳树飞来飞去。远处的田野上,拖拉机在春耕。种子看见这情景多么高兴啊!

  生:(略)

  师:春天是多么美好啊!外面那么美,读最后一节,要把种子这种感觉读出来。(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对(板书:啊!好个光明的世界!)要念出种子心里的想法,“好个”就是“好一个”,用赞美的口气再读一下。(生齐读)对,种子挺出地面,它看到春天那么美好,世界那么光明。读了课文,我们知道种子“挺一挺”一共有四次。想一想,几次在地下,几次在地上?

  生:种子“挺一挺”三次在地下,一次在地上。

  师:“挺一挺”是说种子在干什么?

  生:种子在膨胀。

  生:种子在发芽。

  师:到底是膨胀还是发芽?

  生:(齐)是发芽。

  师:对。“挺一挺”就是种子在生长,在发芽。(指板书暖和)它觉得怎样?

  生:(齐)暖和。

  师:对,暖和了,它把身子怎样?

  生:挺一挺。

  师:它有点儿渴了怎么样?

  生:(齐)喝水。

  师:喝了水怎样?

  生:(齐)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后来蚯蚓来帮它——

  生:(齐)松土。

  师:泥土松了,它怎样?

  生:(齐)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最后它要钻出地面了,又怎样?

  生: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这是一篇童话,它把种子当作人来写了,其实是告诉我们种子是怎样发芽的。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生:它要蚯蚓翻松泥土。

  生:它要水分。

  师:对,春天天气暖和,有充足的水分,泥土松软,空气流通,种子就发芽啦。

《一粒种子》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篇2

  一、复习,导入。

  板题。听课文录音。提问: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

  二、理清层次。

  1、课文里有一个词,出现了多次,知道是哪个吗?板书:挺一挺

  学习生字“挺”,注意读音,后鼻音。字形与“庭”比较。

  2、从课文里找一找,有几次写到“挺一挺”,用“__”画下来。

  3、我们按照4个“挺一挺”把课文分成4个部分,用双竖线标记。

  三、分层学习。

  1、第一层。

  齐读。提问:种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把身子“挺一挺”?板:暖和。

  注意:“暖”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爱”字。为什么是“日字旁”?

  为什么会觉得“暖和”?(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

  2、第二层。

  自读。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把身子“挺一挺”?

  板书:喝水

  比较:“渴”与“喝”,你有什么办法区别它们?

  种子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板“舒”字,怎么记?请你读这一段,读出“舒服”的感觉。

  3、第三层。

  分角色读种子和蚯蚓的对话。

  蚯蚓要帮种子做什么?板书:松土

  听了蚯蚓的话,种子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指板书)

  4、第四层。

  种子离外面的世界越来越近了,它听到了什么?

  想象:春风、泉水、小鸟和小孩子分别在唱什么?

  理解“热闹”,并造句。

  指导读“啊,我要赶快出去!”

  种子非常想快点钻出地面,我们一起为它加油吧!

  贴图。

  指导读“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看图说话。除了图上说的,还可以想象别的春天的景物。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四、总结

  这篇课文写了一粒种子发芽的过程,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有充足的水分,泥土松软了,种子就会发芽。

《一粒种子》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意境。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非常精妙的诗歌《假如我是一粒种子》。这首似乎个通过借用一颗种子、一片绿叶、一朵小花,巧妙地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二、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并进行交流。

  1、自由读课文,正音。

  2、汇报交流。

  3、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寸衬雷蕾然燃央映

  B、换偏旁记忆的生字:崖涯隔融

  C、指导正确书写藏字。

  三、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示范朗读。

  2、教师领读。

  3、学生练习朗读。

  四、指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请几名同学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每一小结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歌的内容。

  第一节:借用一颗种子,抒发了自己要努力成长的愿望。

  第二节:借用一片绿叶,抒发了自己要用绿色编织青春年华的决心。

  第三节:借用一朵小花,抒发了自己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的理想和希望。

  五、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

  1、自由读。

  2、同桌对读。

  3、男女生对读,比赛读。

  4、各小组推选代表诵读,师生评议。

  5、评选最佳能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第一节

  1、学生齐声朗读。

  2、合作交流,学生汇报

  A、在这一节诗歌这样红,作者借用什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B、作者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C、教师相机指导教学。

  3、教师相机指导教学。

  A、贴是什么意思?亮晶晶是什么意思?

  B、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亮晶晶的?

  C、你能用亮晶晶说一句话吗?

  第二节

  1、指名学生朗读。

  2、合作交流,学生汇报

  A、在这一节诗歌中,作者借用了什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B、作者借用一片绿叶,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C、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用绿色编织青春年华是什么意思?(珍惜时间,努力奋斗,让生活充满希望和光彩。)

  在杜鹃花儿像燃烧的火把一句中,作者把杜鹃花儿比作了什么?(燃烧的火把。)

  D、学生朗读体会。

  第三节

  1、教师领读。

  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体会。

  A、在这一节中,作者借一朵小花抒发自己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的情感。

  B、醉人的清香飘向天涯意思是说使人沉醉的香味飘向很远很远。

  C、春光明媚原指春天的风光绚丽多彩,鲜艳悦目。在本课中,指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绚丽多彩,欣欣向荣。

  D、我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意思是说作者将投入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增添光彩。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指名有感情地在音乐声中朗读。

  2、齐读,赛读。

  3、自由读,练习背诵。

  4、学生代表背诵课文,师生评价。

  5、配乐背诵,集体欣赏。

《一粒种子》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植物中的《一粒种子》。课本22-2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14个字;读懂课文,了解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分角色朗读课文,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14个生字;知道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教具准备;

  认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演示春天的美丽景色。)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指名学生说说春天的景色。)春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小树发芽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你们知道种子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种子的课文。相信大家学了课文就会有收获。(板书课题)

  2、读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说说你对种子了解的一些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请教同学或老师。

  2、把难读的字词找出来,并多读几遍。

  3、小组内互读、互评。

  4、检查自读情况。

  5、标出自然段,并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在文中找出要认的14个生字,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自主认读。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3、在小组中认读,交流识字方法。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5、把生字放回课文里读一读。

  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课件播放画面,配乐朗读,学生边看、边听、边想课文中给我们讲了什么?

  2、分自然段理解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读了这个自然段,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

  (3)指名分角色朗读3-8自然段,集体评议:读得好吗?好在哪里?

  (4)小组讨论:种子想出去吗?从哪里看出?它又是怎样看到外边世界的(课件再次演示种子要出土的和出土后的画面。)

  (5)交流讨论情况。

  3、种子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他的心情怎样?他会说些什么?

  4、教师小结:种子为了快快长大成才,特别希望能早点看到光明、美好的世界。春天的气候暖和,种子呆在肥沃的土壤里,有水、有空气,又在蚯蚓的帮助下,它看到了外边的世界,这多么令人高兴啊!

  五、指导朗读,体验情感。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件配乐)

  2、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种子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吗?

  3、学完课文,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4、有感情地读课文,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六、巩固知识,丰富课外。

  1、让父母考考自己是不是还认得15个字,并给它们口头组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和同学们演一演。

《一粒种子》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篇5

  《一粒种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由于这是一篇常识性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接近儿童口语,是朗读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编入了省编教材。《一粒种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第一节)写‘粒种子睡在泥土里,春天来了,觉得很暖和。“暖和”一词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第二层(第二节)写种子喝了水觉得很舒服。在泥土里的种子喝到水,侧面说明春天大地解冻,雨水充沛,暗指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第三层(第三至第七节)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讲春天来了,春风吹着,阳光灿烂。“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对种子发芽的好处。

  第四层(第八、九节)写春天的热闹景象和种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写出了种子出土后感到惊奇、兴奋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全文有四处写到“把身子挺一挺”,这种拟人化的语言,含而不露,生动有趣,使课文充满了活泼的童趣。

  但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这是篇常识性童话,既要讲究科学性,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又要注意个要上成常识课,要根据童话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及最后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训练学生听、读能力之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进行说的训练,文中有三幅插图,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幅插图:教师在讲到“啊,好个光明的世界!”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春天的景色,如能把前几课学过的有关春天的内容综合起来说一说更好,不仅进行了说的训练,又充分领略了春天那种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因此我制订的教学目标 是: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看起来,这个目标与第一个目标重复,其实不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不仅仅要学生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大纲指出学生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2500个常用汉字,具体要求如下:一年级掌握430个,两年级掌握680个,三年级掌握580个,四年级掌握450个,五、六年级掌握360个。由此可见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12个生字,理解带有生字的新词。难点是:

  字音:和(huò)是多音字;挺(tǐng) 后鼻音,蚓(yǐn)前鼻音,钻(zuān) 泉(quán)三拼音;

  字形:“挺、世”的笔顺;

  字、词义:挺,热闹,突然;

  知识:懂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

  在教学中要解决生字重难点,就要求教师重视设计识字环节。字音教学在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后检查(包括个别读、开小火车读、齐读)到巩固练习时的复习,生字在课堂中出现频率多,学生的识记就牢。字形教学采用随堂识字,如教“蚯蚓”一词,先给学生看蚯蚓的挂图,介绍它的形状、特点,然而“蚯蚓”两字容易写错,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分析字形,帮助学生记忆。教“蚯”时可说“蚯”字右边是“丘”不是“兵”,因为蚯蚓没有脚,所以下面没有两点。蚯蚓有时弯弯曲曲像张“弓”,有时伸得笔直,像—竖,所以“蚓”的右边是引。(有的老师会说你这种方法是不是太罗索,用形声字规律来学不是更简单吗?但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丘、引”。“引”字在《蜜蜂引路》。一课才学,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字义词义的教学也采取多种方法,能通过查字典解决的就查字典解决,能换词语理解词义的就让学生换词语理解。如“突然”换个词,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学过的词语“忽然”与“突然”意思相近。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词义理解,如“挺”,教师可让学生说说下列各句中“挺”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挺机枪。

  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挺高兴的。

  方明挺着胸向前走。

  种子把身体挺一挺。(做一个动作)

  通过比较既让学生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扩大了信息量;还使学生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另外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热闹”

《一粒种子》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一粒种子》课堂教学实录片断(精选12篇)《一粒种子》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篇1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小节比较多。请在课文里找一找,拿...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