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堂实录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堂实录(精选15篇)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堂实录 篇1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重点语段鲁达行动描写的分析,感受人物性格,且学会描写行动的方法;
2、 理解关键词语;
3、 多角度思维训练,激发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的行动,感受人物的性格
三、教学难点
学会描写行动的方法
四、设计思路
《鲁》文浅显易懂,本着浅文深教的原则,不断激发学生于无疑处生疑的探究意识,因
此本文教案设计有别于传统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带有明显的“研究性阅读教学”的
特点。本教案设计以三个问题(鲁达为什么要消遣郑屠;作者是怎样描写“三拳”的;
为什么要详写“三拳”)为探究主线,其间穿插许多有价值的、能激发学生创新探究意
识的小问题,诱使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提炼、重组、补充、
完善,以达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一)复述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情节(亮出幻灯:酒楼宴友,父女诉苦----义赠白银,旅店送行----消遣郑屠----智走他乡),请四位同学上台各复述一部分,台下同学要对他们的用词、语气稍作评论。
生:鲁达和李忠,史进三位哥们正在潘家酒楼喝酒,忽听隔壁有人哽咽哭啼,鲁达甚是焦躁,得知真相后对金氏父女很是同情……
生:天色微明,鲁达就到了金氏父女的歇处,看门狗店小二阻止他们出逃,鲁达大怒,揸开五指……
生:鲁达直奔状元桥肉店,一见面就直呼“郑屠”,后假借相公钩旨要十斤精肉, 切作臊子…郑屠恼羞成怒,鲁达借机三拳打死镇关西。
生:鲁达知道自己打死镇关西,要吃官了,于是假意道:“你这臭家伙装死,洒家改日再收拾你。”
(二)切入重点
师:同学们,你认为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
生:(齐喊)三拳打死镇关西。
师:其实,这是文章情节的高潮,请速默读。
师:“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鲁达一见郑屠,是不是马上来了“饿虎扑食”?
生:不,是猫抓老鼠!
生:先戏弄戏弄他!
师: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
生:消遣。
师:鲁达是怎样消遣郑屠的呢?请从文中寻出有关语句。
师:在鲁达的戏弄下,郑屠终于激怒了,他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尖刀,改守为攻。请问:鲁达这样消遣郑屠的目的是什么?
生:这叫“引蛇出洞”,既然蛇要咬人,那就可打其“七寸”。
师:对了,这是为惩治坏人寻找一个借口,联系全文还有其他目的吗?
生:拖延时间,以便金氏父女安全脱离虎口;
师:还有其他目的吗?
生:(紧张思索)戏弄戏弄他,叫他尝尝被人欺负的滋味,这叫“一报还一报”;
师:从上述分析中,看出粗人鲁达有什么鲜明的性格?
生:聪明、机智、讲究策略;
生:这叫做“粗中有细”;
(这里鲁达戏弄郑屠的目的,从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前奏导读
师:接着鲁达为民伸张正义, 惩治邪恶的拳就要打出了,请听读16—19自然段。
师:注意,鲁达三拳之前的前奏曲,打开幻灯:(鲁达右手拿刀,左手便来揪鲁达;被鲁提辖就势拿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跌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踩位胸脯,握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这几句话中的动词运用与原文有哪些出人,说说原文动词 的妙处。(这些问题于无疑处生疑,能促使学生注意对课本用词的探究)
生:“拿住”欠一般,改为“按住”,“按住”是用手或指头压,郑屠一揪,就给鲁达制住了。
生:“跌倒”改为“踢倒”,“跌”是自发性的,“踢倒”是鲁达一脚的结果。
生:“踩”改为“踏”更有力度, 更见豪迈气概。
生:“握”是瞬间动作,“提”是使拳头由下往上移,这足以使恶霸胆战心惊。
生:这些动词一气呵成,既表现鲁达武艺的高强,又表现他除恶务尽的急切。
师:把有关对三拳精彩描写的句子划出来,品读品读。
师:同学们,鲁达在每打一拳之前是怎样做的?
生:在每次拳打之前必有语言描写。
师:对,第一拳之前,“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说这句话有何用意?
生:先造舆论,使人觉得他挨打活该!
师:第一拳打得镇关西鼻子歪在一边,郑屠说,“打得好!”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是在求饶,讨好!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是威胁,反语,我镇关西不是好惹的,小心日后寻你算帐。
师:以上两种都有道理。
(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师:鲁达见他这样,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借机打了二拳,打得郑屠只讨饶,鲁达又说:“你若和俺硬到底,洒家便饶了你!”试问,郑屠若是硬到底,鲁达会饶他吗?
生:这是借口,正反都得挨打;
生:心中的气还没出够,不会轻易放过他。
师:这里的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
生:这种拳头未动,舆论先行的做法显示了他的精明、智慧和坚定不移伸张正义的立场!
(四)三拳导读
师:语段中更为精彩的是三拳的动作描写,请问这三拳着落点分别在哪里?
生:鼻子上、眼棱缝、太阳穴
师:这三拳能否颠倒过来写,比如说第一拳打在太阳穴上?
生:那就会一拳打死他,因为鲁达只是想教训教训他,因为下文有句话:“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打死他!”
师:现在大家明白这三拳能颠倒写吗?其实这三拳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生:从次要部位到要害部位,一招比一招狠,一招比一招准!
师:这三拳描写的角度一致吗?不同角度的描写好在哪里?
生: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来写,全方位的,既写出感觉的苦痛、外形的狼狈、又写出精神的昏厥。
师:我们先看第一拳,大家齐声朗读:“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一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滚都出来。”
师:作者运用什么修辞?
生:比喻。
师:油酱铺里有咸的酱油,酸的醋,好辣好辣的火锅调料,请问这个“油酱铺”开在哪儿?
生:开在郑屠的鼻子上、嘴巴里;
师:请问“滚”这一动词运得准确吗?(启发:该字从“三点水”)
生:用得妙,与“油酱铺”相呼应,同时写出了郑屠挨打的强烈感受。
师:请大家齐读第二拳:“提起拳头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出来。”
师:“彩”字用得好?
生:与下句的“红、黑、紫“相呼应!
师:这“彩帛铺”开在哪里?
生:开在他的脸上,变成了大花脸,挂了彩;
师:请问:“红的,黑的,紫的”各指什么?
生:红的是血,黑的是乌珠,紫的是……
生:(查字典,发现“紫”:红和蓝合成的颜色!大悟)是血和乌珠二合一的结果!
生:不对,我觉得是脸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
师:两种意见都有理,请问“绽”字用得准确吗?(有“滚”字分析为例,这道题较易作答)
生:“绽”,绞丝旁,裂开之意,与“彩帛”相应,用得准!
师:齐声朗读最后一拳:“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道场……”
师:大家有看过道士做法事吗?
生:各种法器齐鸣,嘈杂喧闹。
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生:郑屠被打得耳朵嗡嗡直响。
师:请问作者为何以“法事”作喻?
生:暗示郑屠离死期不远。
师:郑屠结果死了,课文用了哪个动词?
生:挺!
师:这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生:写尽了郑屠的死相!与下文的“没入的气,动弹不得”相呼应!
师:作者为什么如此详写三拳?(启发学生从鲁达、郑屠、观众、写法等方面探究)
生:主要是突出人物疾恶如仇的性格!
生:郑屠是一个恶霸,人们对他敢怒不敢言。鲁达拳打实在是代表人们的心愿,打得越厉害,人们就越解恨,如果略写,难解人们心头之恨。
生:叫他慢慢品尝他种的苦果,这叫“折磨”,也叫“罪有应得!”
生:这里的详写突出作恶者狼狈的下场,是对作恶者敲的警钟、丧钟!
(五)主题探究
师:鲁达打死了郑屠,真是“路不平有人垫,事不平有人管”,同学们你认为打的痛快吗?
生:痛快!
师:此对此刻,假如你亲临现场,真的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你该对鲁达这位英雄,说句什么心理话?
生:鲁达,你真棒!
生:学习你的不畏强暴、见义勇为!
生:鲁达叔叔,不要逃跑,人民支持你,时代需要你,社会主义需要你1
师:学了这一课,大家以后碰到歹徒干坏事,就三拳二腿打死他行吗?
生:扭送到公安局!
生:送他到法庭!
师:那么,请问,当时鲁达为什么不把郑屠扭送到衙门里,并告他一状?(这道题的设计是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上升到主题的探究)
生:郑屠可能有几个臭钱,有钱能使鬼推磨,真是欲告无门啊!
师:再想一下,文中封建社会的黑暗还表现在哪里?
(六)鲁达形象
师:“见义勇为,疾恶如仇”是不是鲁达性格的全部?(这一问题的设计是以重点段落的分析带动全篇的探究)
生:“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表现他的鲁莽暴躁;
生:“便从身边摸出五两银子,又向史进借了十两银子”表现他的扶危济困;
生:“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表现他的粗中有细;
师:综上所述,鲁达是一个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粗中有细的人。
(七)学生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学了通过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生:学了按一定顺序,从不同角度,运用适当修辞进行描写的方法;
生:要想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推敲、琢磨课本的关键词句;
(八)布置作业
如果你是法官,郑屠家属提出诉讼,你将如何判断此案?(学生可以自行搜集法律资料、假设、论证,最终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并写出探究性小论文)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堂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
1.学习通过重要情节的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在正义与邪恶斗争中鲁达的性格,学习其精神
3.初步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
教材分析:
重点:1.故事情节 2.性格分析
难点:从人物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教具:
教学过程 :
一、预习指导
1.结合课本注释扫除字词障碍,尤其是古今词语的含义的理解
2.粗读课文至少一次,了解大致情节
二、导入 新课(3)
1.请一学生谈电视剧《水浒传》,创设情境。
2.学生默读“预习提示”
3.简介《水浒传》及作者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写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北宋 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众 多的英雄人物,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揭露了当时的社 会矛盾。
三、解题(1)
1.教师明确
鲁提辖,即鲁达,绰号花和尚鲁智深-----正义的一方
镇关西,卖肉的郑屠,恶霸,绰号镇关西---邪恶的一方
解决矛盾的方法--------------打
2.学生思考:(问题1)
鲁达为什么要打?怎么打法?打的结果如何?
四、检查预习(5)
1.请一人上黑板注音
2.请三中等生朗读课文16段(与注音同时)
3.师生共评注音及朗读(熟练、错字、音量、语气)
五、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8)(问题2)
1.教师提示:
按时间顺序和故事发展的先后来复述,300字左右:
某一天下午:........
第二天一早:.............
送走金氏父女后:...........
打死郑屠后:................
2.学生独立思考,必要时可以交流意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抽二个较好表达能力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4.教师归纳总结
五、划分层次,概括意思(7)(问题3)
1.根据复述故事的情况,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简要归 纳意思
2.学生独立思考后抽中等学生提问。
一(1-7)潘家酒楼上,鲁达倾听金老父女的控诉。(开端)
二(8-9)潘家客店里,鲁达亲自保护金老父女逃出虎口。(发展)
三(10-20)郑屠肉铺前,三拳打死镇关西。(高潮)
四(21) 奔出南门,亡命出走(结局)
五、分析人物形象(20)
1.按照以上层次划分的四个阶段,分别找出鲁达的语言、动作和心 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句子各体现了鲁达怎样的性格特点。 (要求结合《孔乙己》和《范进中举》等以前学过的小说)
2.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点拨,并 调控
3.抽样检查,教师评价(其他学生有不同意见可自由发表,对的奖 励)
1)酒楼会友倾听控诉
动作:丢在地上(粗鲁)摸出银子(爽利 慷慨)
语言:大骂郑屠(不畏强暴 伸张正义 嫉恶如仇) 说李忠不爽利 (狭义 豪爽 慷慨)
2)客店送行
动作:打店小二(勇武 疾恶如仇)
3)拳打郑屠
语言:三次消遣郑屠(有勇有谋)打前骂郑屠(有正义感 直爽)
动作:三拳打死镇关西(勇武 嫉恶如仇)
4)智走他乡
心理活动和语言:....(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4.归纳小结:
要求学生把以上分析归纳起来,口头总结鲁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问 题5)
六、教师总结:
七、布置作业 (1)
1.A类:1)《掌握语文》P73-74 一、1-5 三、1
2)熟读10-20段,记忆重点语句
2.B类:讲述故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附:板书
一(1-7)潘家酒楼上,鲁达倾听金老父女的控诉。(开端)
二(8-9)潘家客店里,鲁达亲自保护金老父女逃出虎口。(发展)
三(10-20)郑屠肉铺前,三拳打死镇关西。(高潮)
四(21) 奔出南门,亡命出走(结局)
鲁达:粗鲁 豪爽 嫉恶如仇 见义勇为 粗中有细
课题: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从重要情节分析鲁提辖的思想性格。
2.理解侧面烘托的写法。
3.进一步学习鲁提辖的优秀品质。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1、2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检查复习:(2分钟)
提问:鲁提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写他 的?
(要求中等学生回答)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2分钟)
在复习提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片段最能体现鲁提辖 的性格?〖问题1〗
(学生举手发言,允许百家争鸣, 教师肯定“消遣郑屠”和“拳 打郑屠”)
三、学生自读课文10-20段,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出示投影片,要求解决以下问题:〖问题2-4〗
⑴分析“三次消遣郑屠”(从鲁提辖的要求、郑屠的反应来分析)
第一次消遣:鲁达拳要求:____,郑屠的反应:____ _
第二次消遣:鲁达拳要求:____,郑屠的反应:____ _
第三次消遣:鲁达拳要求:____,郑屠的反应:_____
⑵分析“三拳痛打郑屠”(从打前骂、打的位置、打得结果、郑 屠的反应、描写角度、比喻的修辞几方面来分析)
第一拳:打前骂:_____;打的位置:____;打得结果:____;比 喻:_____;描写角度:____
第二拳:打前骂:_____;打的位置:____;打得结果:____; 比 喻:_____;描写角度:____
第二拳:打前骂:_____;打的位置:____;打得结果:____;比喻: _____;描写角度:____
⑶分析店小二的三次反应
第一次:看到_________,店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看到_________,店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看到_________,店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独立思考,必要时可相互研究,教师下去进行适当指导(差 生)
3.教师抽样提问后不足由其他学生补充。
4.全班朗读16-18段,深入体味鲁达的气势。
四、讨论问题:(14分钟)〖问题3-6〗
1.出示投影片,要求先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⑴鲁提辖为什么要三次消遣郑屠?表现了鲁达什么的性格?
⑵写店小二的三次反应有什么作用?这叫什么写法?
2.学生略作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磋商,教师巡视指导
3.抽样检查提问,每道题一个人(对加1分,不出声扣1分),其他学生有不同意见可以举手补充(有建设性的的加1-2分)
4.教师评价,落实加分和扣分。
参考答案:⑴为了激怒郑屠,使其主动动手,为打找正当借口; 乱对方方寸,更容易打倒;反映了鲁达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性格。 ⑵反衬鲁达气豪胆壮,显示其力量的强大;侧面烘托的写法。
五、教师总结:(1分钟)
六、堂上练习:(5分钟)《掌握语文》75页3-7
学生做在书上,教师巡视检查学习效果。
七、布置作业 (1分钟)
1.A:课后熟读16-18段至基本成诵。
2.A:预习新课,按《掌握语文》要求做。
附:板书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三次消遣:激怒郑屠 有勇有谋
鲁提辖
三拳痛打:骂、打、比喻
店小二 三次反应:反衬 侧面烘托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堂实录 篇3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教学目的:
1、 了解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劳动人民的痛苦,认识鲁提辖勇于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
2、 学习用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欣赏人物的典型语言和行动。
3、 欣赏主要情节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欣赏小说对典型人物的典型言行的刻划。
2、 欣赏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
了解鲁提辖嫉恶性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方法一:(播放《好汉歌》的录音,体会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豪迈风格)
这首歌,描绘了一幅侠肝义胆、豪气冲天的英雄群像,歌颂梁山好们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英雄行为。今天,我们学习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鲁提辖就是这首歌当中所唱的英雄群体当中的一位。
方法二:(让学生谈谈有关《水浒传》的知识或认识;教师补充)《水浒传》为我们刻划了许许多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其中的许多已成了我们中国人无论老少都耳熟能详的人物,有的已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形象、性格的代表。(接着让学生谈自己熟悉的《水浒传》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梁山英雄--鲁提辖。
简介鲁提辖:鲁提辖,名鲁达,提辖是他所任的官职名。他看到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就不由得燃起怒火。为了搭救落难的金氏父女,见义勇为,三拳打死镇关西,因而丢了官职,被迫去作了和尚;真纯毫爽,蔑视一切清规戒律,大闹了五台山,只好到相国寺去看苹果园;又为搭救林冲,大闹了野猪林,连和尚也作不成,只得到二龙山落了草,最终被逼上了梁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是他的第一次亮相。
(板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解决字词障碍。
1、迳(jìng):一直 哽(gěng)咽(y?) 绰(chuò)号 寻(xín)思
2、古今词:将来:拿来(动词) 但是:只要是(动词) 酒肆:酒店
理会:过问,解决 颜色:容貌 生受:受苦,为难 消遣:捉弄
望乞恕罪:请求恕罪 但有:只要有
3、学生举手,提出自己不会读、不理解的字,教师、同学讨论解决。
三、理清文章思路
(一)提出问题,老师、学生讨论解决
1、 为何要打镇关西?
2、 鲁提辖是如何知道这一情况的?
3、听到原由后,鲁提辖是否立刻就去打了?他有什么行动?
4、送走金氏父女后,鲁提辖去找镇关西,是否揪住就打?
5、鲁提辖是怎么打郑屠的?
6、打之后,鲁提辖有何举措?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堂实录 篇4
一、教材目标
1. 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浙教版初二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讲读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初次接触小说阅读。新《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依据此标准,通过本课教材的学习,应教会学生体会小说描写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在本单元中,本课教材应完成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小说中外貌描写和行动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提高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同时,学习这两种描写方法,训练记述人物的能力。针对以上分析,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① 了解《水浒》的时代背景和作者。
② 理解两种描写方法对表现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作用。
3. 教学重点、难点
① 本课教材后半部分(10——21段)是重点。
② 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这部分是难点。
二、教法阐释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根据本课教材篇幅长,难度大的特点需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按照小说特点(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简要复述故事情节,尤其是对课文前半部分(1——9段)在检查时要祥于“前因”,将前半部分的内容理清;杂凇昂蠊保蚝蟀氩糠只挂钊胙啊?br>
处理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小说中的难点,教师需要做适当的讲述;重点部分,易于理解,侧重引导学生思考,以学生分析为主;小说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教师应把启发与讲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三、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历来是一对矛盾。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以后的不教,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材的特点,重要的是通过分析人物的行动,培养学生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思维的能力。通过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四、教学程序
1. 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
同学们对这首歌都非常熟悉,那么你们知道这部连续剧是取材于我国的哪部古典名著吗?(明确:《水浒》)教师板书《水浒》。请同学介绍这部名著。(明确: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著名章回体小说)《水浒》这部著作塑造了许多摇曳生姿的人物形象,你们最喜欢哪个人物?(林冲、武松、鲁智深)顺势导入鲁智深。你们都知道关于花和尚鲁智深的哪些英雄故事?(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顺势导入,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段故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板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水浒传》主题歌,顺势引入《水浒》,并介绍;另外,触击学生的敏感点,通过学生讲述梁山好汉的英雄故事,感受梁山英雄的侠义精神,再顺势导入教材。)
2. 整体感知课文
根据课前预习,会按照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扫清语言障碍,把握全文脉络线索和基本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初步了解作者的意图。)
3. 对教材深入分析
问题一:鲁达见到郑屠后,是不是上去就是三拳?为了拳打镇关西,鲁达是怎样“消遣”郑屠的?
问题二:鲁达“消遣”郑屠的目的何在?这表现了鲁达具有怎样的鲜明性格?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重点,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思考后,独立解决问题,所以,只需设计几个恰当的问题是可以解决这部分重点内容的。)
问题三:本文描写鲁达的方法,突出的是行动描写,对其行动的描写,又集中在“三拳”的描写上,请同学画出精彩语句,分析三拳的描写角度是否一致?这样描写有何好处?
行动描写 比喻 人物性格
第一拳 鼻子 油酱铺(味觉)
第二拳 眼眶际眉梢 彩帛铺(视觉) 疾恶如仇
第三拳 太阳穴 水陆道场(听觉)
问题四:“疾恶如仇”是否是鲁达性格的全部?
问题五:文章对反面人物的描写也很生动,试分析郑屠人物性格。
(设计意图:人物的性格通常是由行动来表现的,所以重在分析“三拳”,归结出人物性格。问题四、五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分析问题。)
问题六:鲁达为什么不把郑屠扭送到衙门里,交给官府去处理?
(设计意图:感受封建社会的黑暗,并叫学生懂得在我们的法制社会,政府是为民做主的政府,适时进行法制观念的教育。)
五、教后感想
课上,有学生问我,所谓的梁山好汉,大都是“杀人放火”之徒,又怎么能称之为英雄呢?的确如此,现今的学生都生活在法制昌明的社会,自然体会不到封建社会的黑暗,所以,才有了问题六的设计。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探索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我们的教育者经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问自己,只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足够了吗?事实上,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锻炼的舞台,所以,授人以渔还要授人以渔场。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堂实录 篇5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详案)
季雯
教学目的
本课采用“长文短教法”。在梳通课文情节的基础上,抓住“三次消遣”,“三拳”等主要情节,通过分析鲁提辖的言行来学习他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疾恶如仇、扶弱抗恶、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粗中有细等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
1. 在梳通课文情节的基础上,“三次消遣”,“三拳”等主要情节为教学重点。
2. 通过分析鲁提辖的言行来学习他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疾恶如仇、扶弱抗恶、
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粗中有细等性格特点为教学难点 。
课前准备 熟悉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情节,了解鲁提辖的性格特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播放《好汉歌》的录音,体会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豪迈风格。
这首歌,描绘了一幅侠肝义胆、豪气冲天的英雄群像,歌颂梁山好们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英雄行为。今天,我们学习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鲁提辖就是这首歌当中所唱的英雄群体当中的一位。
2.学生简介鲁提辖,老师补充
鲁提辖,名鲁达,提辖是他所任的官职名。他看到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就不由得燃起怒火。为了搭救落难的金氏父女,见义勇为,三拳打死镇关西,因而丢了官职,被迫去作了和尚;真纯毫爽,蔑视一切清规戒律,大闹了五台山,只好到相国寺去看苹果园;又为搭救林冲,大闹了野猪林,连和尚也作不成,只得到二龙山落了草,最终被逼上了梁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是他的第一次亮相。
(板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3.学生思考:鲁提辖为什么要打?怎么打法?打的结果如何?
二、梳理故事情节,熟悉小说内容。
1.找出故事情节所发生的地点,并据此划分结构。准备复述课文。
故事情节所发生的地点有潘家酒楼、鲁家客店、郑屠肉铺、南门,据此,课文可大致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7段):潘家酒楼,鲁达倾听金家父女的倾诉。第二部分(8--9段):鲁家客店,鲁达保护金家父女离开。第三部分(10--20段):郑屠肉铺,鲁达痛打郑屠。第四部分(21段):南门,鲁达亡命出走
2.学生根据结构提纲用3-4句话复述课文内容。
要求:注意情节的连贯,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
三、研读课文。
1. 哪些片段写得最精彩?
学生一般答出“消遣郑屠”(第10-20段)。接着布置自读这部分课文,读时要求找出三次“消遣”,三拳痛打和店小二的三次反应。
2. 通过重点分析三次“消遣” 三拳痛打和店小二的三次反应,以此分析鲁提辖的性格。
⑴三次“消遣”:
第一次:“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并要郑屠“你自与我切”。条件苛刻,有意“消遣”的意思郑屠不会不明白,但郑屠欺弱怕强,只得忍气吞声。
第二次:“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郑屠虽提出“肥的臊子何用”,但顶不住鲁提辖的“相公钧旨”“谁敢问他”,也只好屈曲从事。
第三次:“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见些肉在上面”。条件更为苛刻,消遣味道更浓,逼得郑屠冒出一句“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于是郑屠落实圈套,为自己遭“打”创造了条件,鲁提辖为“打”找到了理由。三次“消遣”,步步紧逼,郑屠忍无可忍,鲁提辖却是一胜再胜,次次得手。从中表现了鲁提辖为伸张正义惩治邪恶中表现出的坚定和机智,使读者折服。,体现了他的勇而有谋。
⑵痛打“三拳”:
第一拳:打前先骂,一骂他郑屠不配叫“镇关西”,二斥他郑屠强骗金翠莲。这是先造舆论,为打张本,足见其智勇具全,决非粗鲁贸然行事。打的动作极为简洁:“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显示了武艺的高超。打的结果是“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这是具有何等的力量!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这个比喻很有讲究,首先是油酱有味,所以咸、酸、辣的不同;其次,油酱是液体,与后面的“滚”相呼应。
第二拳:打前也有舆论,郑屠被打翻在地,挣扎不起,只叫:“打得好!”而鲁达却接口骂道:“还敢应口!”于是又找到再打的理由,惩罚“还口”。打的动作也只一下,“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结果是“眼棱缝裂,乌珠迸出”,其技艺其威力与第一拳比毫不逊色。这里也有一个精妙的比喻:“也似开了个采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因是“采”后面便有三色;因是“帛”,后面便有一个“绽”字,这段文字除了呼应之妙,更逼真地描出“血”“乌珠”带来红黑二色以及由红黑配调而出的“紫色”。(“迸出”的“迸”是个单音字,前面的“迸流”的“迸”教材编者未作注,也读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堂实录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