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堂实录

2024-06-055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堂实录(精选15篇)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堂实录 篇1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重点语段鲁达行动描写的分析,感受人物性格,且学会描写行动的方法;

  2、 理解关键词语;

  3、 多角度思维训练,激发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的行动,感受人物的性格

  三、教学难点 

  学会描写行动的方法

  四、设计思路

  《鲁》文浅显易懂,本着浅文深教的原则,不断激发学生于无疑处生疑的探究意识,因

  此本文教案设计有别于传统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带有明显的“研究性阅读教学”的

  特点。本教案设计以三个问题(鲁达为什么要消遣郑屠;作者是怎样描写“三拳”的;

  为什么要详写“三拳”)为探究主线,其间穿插许多有价值的、能激发学生创新探究意

  识的小问题,诱使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提炼、重组、补充、

  完善,以达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一)复述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情节(亮出幻灯:酒楼宴友,父女诉苦----义赠白银,旅店送行----消遣郑屠----智走他乡),请四位同学上台各复述一部分,台下同学要对他们的用词、语气稍作评论。

  生:鲁达和李忠,史进三位哥们正在潘家酒楼喝酒,忽听隔壁有人哽咽哭啼,鲁达甚是焦躁,得知真相后对金氏父女很是同情……

  生:天色微明,鲁达就到了金氏父女的歇处,看门狗店小二阻止他们出逃,鲁达大怒,揸开五指……

  生:鲁达直奔状元桥肉店,一见面就直呼“郑屠”,后假借相公钩旨要十斤精肉, 切作臊子…郑屠恼羞成怒,鲁达借机三拳打死镇关西。

  生:鲁达知道自己打死镇关西,要吃官了,于是假意道:“你这臭家伙装死,洒家改日再收拾你。”

  (二)切入重点

  师:同学们,你认为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

  生:(齐喊)三拳打死镇关西。

  师:其实,这是文章情节的高潮,请速默读。

  师:“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鲁达一见郑屠,是不是马上来了“饿虎扑食”?

  生:不,是猫抓老鼠!

  生:先戏弄戏弄他!

  师: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

  生:消遣。

  师:鲁达是怎样消遣郑屠的呢?请从文中寻出有关语句。

  师:在鲁达的戏弄下,郑屠终于激怒了,他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尖刀,改守为攻。请问:鲁达这样消遣郑屠的目的是什么?

  生:这叫“引蛇出洞”,既然蛇要咬人,那就可打其“七寸”。

  师:对了,这是为惩治坏人寻找一个借口,联系全文还有其他目的吗?

  生:拖延时间,以便金氏父女安全脱离虎口;

  师:还有其他目的吗?

  生:(紧张思索)戏弄戏弄他,叫他尝尝被人欺负的滋味,这叫“一报还一报”;

  师:从上述分析中,看出粗人鲁达有什么鲜明的性格?

  生:聪明、机智、讲究策略;

  生:这叫做“粗中有细”;

  (这里鲁达戏弄郑屠的目的,从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前奏导读

  师:接着鲁达为民伸张正义, 惩治邪恶的拳就要打出了,请听读16—19自然段。

  师:注意,鲁达三拳之前的前奏曲,打开幻灯:(鲁达右手拿刀,左手便来揪鲁达;被鲁提辖就势拿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跌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踩位胸脯,握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这几句话中的动词运用与原文有哪些出人,说说原文动词    的妙处。(这些问题于无疑处生疑,能促使学生注意对课本用词的探究)

  生:“拿住”欠一般,改为“按住”,“按住”是用手或指头压,郑屠一揪,就给鲁达制住了。

  生:“跌倒”改为“踢倒”,“跌”是自发性的,“踢倒”是鲁达一脚的结果。

  生:“踩”改为“踏”更有力度, 更见豪迈气概。

  生:“握”是瞬间动作,“提”是使拳头由下往上移,这足以使恶霸胆战心惊。

  生:这些动词一气呵成,既表现鲁达武艺的高强,又表现他除恶务尽的急切。

  师:把有关对三拳精彩描写的句子划出来,品读品读。

  师:同学们,鲁达在每打一拳之前是怎样做的?

  生:在每次拳打之前必有语言描写。

  师:对,第一拳之前,“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说这句话有何用意?

  生:先造舆论,使人觉得他挨打活该!

  师:第一拳打得镇关西鼻子歪在一边,郑屠说,“打得好!”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是在求饶,讨好!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是威胁,反语,我镇关西不是好惹的,小心日后寻你算帐。

  师:以上两种都有道理。

  (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师:鲁达见他这样,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借机打了二拳,打得郑屠只讨饶,鲁达又说:“你若和俺硬到底,洒家便饶了你!”试问,郑屠若是硬到底,鲁达会饶他吗?

  生:这是借口,正反都得挨打;

  生:心中的气还没出够,不会轻易放过他。

  师:这里的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

  生:这种拳头未动,舆论先行的做法显示了他的精明、智慧和坚定不移伸张正义的立场!

  (四)三拳导读

  师:语段中更为精彩的是三拳的动作描写,请问这三拳着落点分别在哪里?

  生:鼻子上、眼棱缝、太阳穴

  师:这三拳能否颠倒过来写,比如说第一拳打在太阳穴上?

  生:那就会一拳打死他,因为鲁达只是想教训教训他,因为下文有句话:“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打死他!”

  师:现在大家明白这三拳能颠倒写吗?其实这三拳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生:从次要部位到要害部位,一招比一招狠,一招比一招准!

  师:这三拳描写的角度一致吗?不同角度的描写好在哪里?

  生: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来写,全方位的,既写出感觉的苦痛、外形的狼狈、又写出精神的昏厥。

  师:我们先看第一拳,大家齐声朗读:“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一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滚都出来。”

  师:作者运用什么修辞?

  生:比喻。

  师:油酱铺里有咸的酱油,酸的醋,好辣好辣的火锅调料,请问这个“油酱铺”开在哪儿?

  生:开在郑屠的鼻子上、嘴巴里;

  师:请问“滚”这一动词运得准确吗?(启发:该字从“三点水”)

  生:用得妙,与“油酱铺”相呼应,同时写出了郑屠挨打的强烈感受。

  师:请大家齐读第二拳:“提起拳头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出来。”

  师:“彩”字用得好?

  生:与下句的“红、黑、紫“相呼应!

  师:这“彩帛铺”开在哪里?

  生:开在他的脸上,变成了大花脸,挂了彩;

  师:请问:“红的,黑的,紫的”各指什么?

  生:红的是血,黑的是乌珠,紫的是……

  生:(查字典,发现“紫”:红和蓝合成的颜色!大悟)是血和乌珠二合一的结果!

  生:不对,我觉得是脸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

  师:两种意见都有理,请问“绽”字用得准确吗?(有“滚”字分析为例,这道题较易作答)

  生:“绽”,绞丝旁,裂开之意,与“彩帛”相应,用得准!

  师:齐声朗读最后一拳:“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道场……”

  师:大家有看过道士做法事吗?

  生:各种法器齐鸣,嘈杂喧闹。

  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生:郑屠被打得耳朵嗡嗡直响。

  师:请问作者为何以“法事”作喻?

  生:暗示郑屠离死期不远。

  师:郑屠结果死了,课文用了哪个动词?

  生:挺!

  师:这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生:写尽了郑屠的死相!与下文的“没入的气,动弹不得”相呼应!

  师:作者为什么如此详写三拳?(启发学生从鲁达、郑屠、观众、写法等方面探究)

  生:主要是突出人物疾恶如仇的性格!

  生:郑屠是一个恶霸,人们对他敢怒不敢言。鲁达拳打实在是代表人们的心愿,打得越厉害,人们就越解恨,如果略写,难解人们心头之恨。

  生:叫他慢慢品尝他种的苦果,这叫“折磨”,也叫“罪有应得!”

  生:这里的详写突出作恶者狼狈的下场,是对作恶者敲的警钟、丧钟!

  (五)主题探究

  师:鲁达打死了郑屠,真是“路不平有人垫,事不平有人管”,同学们你认为打的痛快吗?

  生:痛快!

  师:此对此刻,假如你亲临现场,真的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你该对鲁达这位英雄,说句什么心理话?

  生:鲁达,你真棒!

  生:学习你的不畏强暴、见义勇为!

  生:鲁达叔叔,不要逃跑,人民支持你,时代需要你,社会主义需要你1

  师:学了这一课,大家以后碰到歹徒干坏事,就三拳二腿打死他行吗?

  生:扭送到公安局!

  生:送他到法庭!

  师:那么,请问,当时鲁达为什么不把郑屠扭送到衙门里,并告他一状?(这道题的设计是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上升到主题的探究)

  生:郑屠可能有几个臭钱,有钱能使鬼推磨,真是欲告无门啊!

  师:再想一下,文中封建社会的黑暗还表现在哪里?

  (六)鲁达形象

  师:“见义勇为,疾恶如仇”是不是鲁达性格的全部?(这一问题的设计是以重点段落的分析带动全篇的探究)

  生:“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表现他的鲁莽暴躁;

  生:“便从身边摸出五两银子,又向史进借了十两银子”表现他的扶危济困;

  生:“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表现他的粗中有细;

  师:综上所述,鲁达是一个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粗中有细的人。

  (七)学生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学了通过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生:学了按一定顺序,从不同角度,运用适当修辞进行描写的方法;

  生:要想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推敲、琢磨课本的关键词句;

  (八)布置作业 

  如果你是法官,郑屠家属提出诉讼,你将如何判断此案?(学生可以自行搜集法律资料、假设、论证,最终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并写出探究性小论文)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堂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

  1.学习通过重要情节的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在正义与邪恶斗争中鲁达的性格,学习其精神

  3.初步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

  教材分析:

  重点:1.故事情节  2.性格分析

  难点:从人物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教具:

  教学过程 :

  一、预习指导

  1.结合课本注释扫除字词障碍,尤其是古今词语的含义的理解

  2.粗读课文至少一次,了解大致情节

  二、导入  新课(3)

  1.请一学生谈电视剧《水浒传》,创设情境。

  2.学生默读“预习提示”

  3.简介《水浒传》及作者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写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北宋    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众    多的英雄人物,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揭露了当时的社    会矛盾。

  三、解题(1)

  1.教师明确

  鲁提辖,即鲁达,绰号花和尚鲁智深-----正义的一方

  镇关西,卖肉的郑屠,恶霸,绰号镇关西---邪恶的一方

  解决矛盾的方法--------------打

  2.学生思考:(问题1)

  鲁达为什么要打?怎么打法?打的结果如何?

  四、检查预习(5)

  1.请一人上黑板注音

  2.请三中等生朗读课文16段(与注音同时)

  3.师生共评注音及朗读(熟练、错字、音量、语气)

  五、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8)(问题2)

  1.教师提示:

  按时间顺序和故事发展的先后来复述,300字左右:

  某一天下午:........

  第二天一早:.............

  送走金氏父女后:...........

  打死郑屠后:................

  2.学生独立思考,必要时可以交流意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抽二个较好表达能力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4.教师归纳总结

  五、划分层次,概括意思(7)(问题3)

  1.根据复述故事的情况,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简要归    纳意思

  2.学生独立思考后抽中等学生提问。

  一(1-7)潘家酒楼上,鲁达倾听金老父女的控诉。(开端)

  二(8-9)潘家客店里,鲁达亲自保护金老父女逃出虎口。(发展)

  三(10-20)郑屠肉铺前,三拳打死镇关西。(高潮)

  四(21)    奔出南门,亡命出走(结局)

  五、分析人物形象(20)

  1.按照以上层次划分的四个阶段,分别找出鲁达的语言、动作和心    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句子各体现了鲁达怎样的性格特点。    (要求结合《孔乙己》和《范进中举》等以前学过的小说)

  2.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点拨,并    调控

  3.抽样检查,教师评价(其他学生有不同意见可自由发表,对的奖    励)

  1)酒楼会友倾听控诉

  动作:丢在地上(粗鲁)摸出银子(爽利  慷慨)

  语言:大骂郑屠(不畏强暴  伸张正义  嫉恶如仇)  说李忠不爽利    (狭义  豪爽  慷慨)

  2)客店送行

  动作:打店小二(勇武  疾恶如仇)

  3)拳打郑屠

  语言:三次消遣郑屠(有勇有谋)打前骂郑屠(有正义感  直爽)

  动作:三拳打死镇关西(勇武  嫉恶如仇)

  4)智走他乡

  心理活动和语言:....(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4.归纳小结:

  要求学生把以上分析归纳起来,口头总结鲁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问    题5)

  六、教师总结

  七、布置作业 (1)

  1.A类:1)《掌握语文》P73-74 一、1-5  三、1

  2)熟读10-20段,记忆重点语句

  2.B类:讲述故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附:板书

  一(1-7)潘家酒楼上,鲁达倾听金老父女的控诉。(开端)

  二(8-9)潘家客店里,鲁达亲自保护金老父女逃出虎口。(发展)

  三(10-20)郑屠肉铺前,三拳打死镇关西。(高潮)

  四(21)    奔出南门,亡命出走(结局)

  鲁达:粗鲁  豪爽  嫉恶如仇  见义勇为  粗中有细

  课题: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从重要情节分析鲁提辖的思想性格。

  2.理解侧面烘托的写法。

  3.进一步学习鲁提辖的优秀品质。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1、2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检查复习:(2分钟)

  提问:鲁提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写他        的?

  (要求中等学生回答)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2分钟)

  在复习提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片段最能体现鲁提辖        的性格?〖问题1〗

  (学生举手发言,允许百家争鸣, 教师肯定“消遣郑屠”和“拳        打郑屠”)

  三、学生自读课文10-20段,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出示投影片,要求解决以下问题:〖问题2-4〗

  ⑴分析“三次消遣郑屠”(从鲁提辖的要求、郑屠的反应来分析)

  第一次消遣:鲁达拳要求:____,郑屠的反应:____ _

  第二次消遣:鲁达拳要求:____,郑屠的反应:____ _

  第三次消遣:鲁达拳要求:____,郑屠的反应:_____

  ⑵分析“三拳痛打郑屠”(从打前骂、打的位置、打得结果、郑          屠的反应、描写角度、比喻的修辞几方面来分析)

  第一拳:打前骂:_____;打的位置:____;打得结果:____;比          喻:_____;描写角度:____

  第二拳:打前骂:_____;打的位置:____;打得结果:____; 比          喻:_____;描写角度:____

  第二拳:打前骂:_____;打的位置:____;打得结果:____;比喻:           _____;描写角度:____

  ⑶分析店小二的三次反应

  第一次:看到_________,店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看到_________,店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看到_________,店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独立思考,必要时可相互研究,教师下去进行适当指导(差    生)

  3.教师抽样提问后不足由其他学生补充。

  4.全班朗读16-18段,深入体味鲁达的气势。

  四、讨论问题:(14分钟)〖问题3-6〗

  1.出示投影片,要求先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⑴鲁提辖为什么要三次消遣郑屠?表现了鲁达什么的性格?

  ⑵写店小二的三次反应有什么作用?这叫什么写法?

  2.学生略作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磋商,教师巡视指导

  3.抽样检查提问,每道题一个人(对加1分,不出声扣1分),其他学生有不同意见可以举手补充(有建设性的的加1-2分)

  4.教师评价,落实加分和扣分。

  参考答案:⑴为了激怒郑屠,使其主动动手,为打找正当借口;    乱对方方寸,更容易打倒;反映了鲁达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性格。    ⑵反衬鲁达气豪胆壮,显示其力量的强大;侧面烘托的写法。

  五、教师总结:(1分钟)

  六、堂上练习:(5分钟)《掌握语文》75页3-7

  学生做在书上,教师巡视检查学习效果。

  七、布置作业 (1分钟)

  1.A:课后熟读16-18段至基本成诵。

  2.A:预习新课,按《掌握语文》要求做。

  附:板书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三次消遣:激怒郑屠  有勇有谋    

  鲁提辖

  三拳痛打:骂、打、比喻

  店小二    三次反应:反衬  侧面烘托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堂实录 篇3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教学目的:

  1、 了解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劳动人民的痛苦,认识鲁提辖勇于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

  2、 学习用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欣赏人物的典型语言和行动。

  3、 欣赏主要情节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欣赏小说对典型人物的典型言行的刻划。

  2、 欣赏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

  了解鲁提辖嫉恶性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方法一:(播放《好汉歌》的录音,体会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豪迈风格)

  这首歌,描绘了一幅侠肝义胆、豪气冲天的英雄群像,歌颂梁山好们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英雄行为。今天,我们学习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鲁提辖就是这首歌当中所唱的英雄群体当中的一位。

  方法二:(让学生谈谈有关《水浒传》的知识或认识;教师补充)《水浒传》为我们刻划了许许多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其中的许多已成了我们中国人无论老少都耳熟能详的人物,有的已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形象、性格的代表。(接着让学生谈自己熟悉的《水浒传》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梁山英雄--鲁提辖。

  简介鲁提辖:鲁提辖,名鲁达,提辖是他所任的官职名。他看到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就不由得燃起怒火。为了搭救落难的金氏父女,见义勇为,三拳打死镇关西,因而丢了官职,被迫去作了和尚;真纯毫爽,蔑视一切清规戒律,大闹了五台山,只好到相国寺去看苹果园;又为搭救林冲,大闹了野猪林,连和尚也作不成,只得到二龙山落了草,最终被逼上了梁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是他的第一次亮相。

  (板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解决字词障碍。

  1、迳(jìng):一直 哽(gěng)咽(y?) 绰(chuò)号 寻(xín)思

  2、古今词:将来:拿来(动词) 但是:只要是(动词) 酒肆:酒店

  理会:过问,解决 颜色:容貌 生受:受苦,为难 消遣:捉弄

  望乞恕罪:请求恕罪 但有:只要有

  3、学生举手,提出自己不会读、不理解的字,教师、同学讨论解决。

  三、理清文章思路

  (一)提出问题,老师、学生讨论解决

  1、 为何要打镇关西?

  2、 鲁提辖是如何知道这一情况的?

  3、听到原由后,鲁提辖是否立刻就去打了?他有什么行动?

  4、送走金氏父女后,鲁提辖去找镇关西,是否揪住就打?

  5、鲁提辖是怎么打郑屠的?

  6、打之后,鲁提辖有何举措?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堂实录 篇4

  一、教材目标

  1.      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浙教版初二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讲读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初次接触小说阅读。新《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依据此标准,通过本课教材的学习,应教会学生体会小说描写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在本单元中,本课教材应完成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小说中外貌描写和行动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提高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同时,学习这两种描写方法,训练记述人物的能力。针对以上分析,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①    了解《水浒》的时代背景和作者。

  ②    理解两种描写方法对表现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作用。

  3.    教学重点、难点

  ①    本课教材后半部分(10——21段)是重点。

  ②    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这部分是难点。

  二、教法阐释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根据本课教材篇幅长,难度大的特点需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按照小说特点(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简要复述故事情节,尤其是对课文前半部分(1——9段)在检查时要祥于“前因”,将前半部分的内容理清;杂凇昂蠊保蚝蟀氩糠只挂钊胙啊?br>

  处理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小说中的难点,教师需要做适当的讲述;重点部分,易于理解,侧重引导学生思考,以学生分析为主;小说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教师应把启发与讲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三、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历来是一对矛盾。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以后的不教,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材的特点,重要的是通过分析人物的行动,培养学生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思维的能力。通过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四、教学程序

  1.      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

  同学们对这首歌都非常熟悉,那么你们知道这部连续剧是取材于我国的哪部古典名著吗?(明确:《水浒》)教师板书《水浒》。请同学介绍这部名著。(明确: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著名章回体小说)《水浒》这部著作塑造了许多摇曳生姿的人物形象,你们最喜欢哪个人物?(林冲、武松、鲁智深)顺势导入鲁智深。你们都知道关于花和尚鲁智深的哪些英雄故事?(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顺势导入,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段故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板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水浒传》主题歌,顺势引入《水浒》,并介绍;另外,触击学生的敏感点,通过学生讲述梁山好汉的英雄故事,感受梁山英雄的侠义精神,再顺势导入教材。)

  2.      整体感知课文

  根据课前预习,会按照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扫清语言障碍,把握全文脉络线索和基本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初步了解作者的意图。)

  3.      对教材深入分析

  问题一:鲁达见到郑屠后,是不是上去就是三拳?为了拳打镇关西,鲁达是怎样“消遣”郑屠的?

  问题二:鲁达“消遣”郑屠的目的何在?这表现了鲁达具有怎样的鲜明性格?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重点,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思考后,独立解决问题,所以,只需设计几个恰当的问题是可以解决这部分重点内容的。)

  问题三:本文描写鲁达的方法,突出的是行动描写,对其行动的描写,又集中在“三拳”的描写上,请同学画出精彩语句,分析三拳的描写角度是否一致?这样描写有何好处?

  行动描写              比喻            人物性格

  第一拳    鼻子            油酱铺(味觉)

  第二拳   眼眶际眉梢       彩帛铺(视觉)      疾恶如仇

  第三拳    太阳穴          水陆道场(听觉)

  问题四:“疾恶如仇”是否是鲁达性格的全部?

  问题五:文章对反面人物的描写也很生动,试分析郑屠人物性格。

  (设计意图:人物的性格通常是由行动来表现的,所以重在分析“三拳”,归结出人物性格。问题四、五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分析问题。)

  问题六:鲁达为什么不把郑屠扭送到衙门里,交给官府去处理?

  (设计意图:感受封建社会的黑暗,并叫学生懂得在我们的法制社会,政府是为民做主的政府,适时进行法制观念的教育。)

  五、教后感想

  课上,有学生问我,所谓的梁山好汉,大都是“杀人放火”之徒,又怎么能称之为英雄呢?的确如此,现今的学生都生活在法制昌明的社会,自然体会不到封建社会的黑暗,所以,才有了问题六的设计。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探索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我们的教育者经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问自己,只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足够了吗?事实上,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锻炼的舞台,所以,授人以渔还要授人以渔场。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堂实录 篇5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详案)

  季雯

  教学目的

  本课采用“长文短教法”。在梳通课文情节的基础上,抓住“三次消遣”,“三拳”等主要情节,通过分析鲁提辖的言行来学习他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疾恶如仇、扶弱抗恶、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粗中有细等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

  1.    在梳通课文情节的基础上,“三次消遣”,“三拳”等主要情节为教学重点。

  2.    通过分析鲁提辖的言行来学习他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疾恶如仇、扶弱抗恶、

  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粗中有细等性格特点为教学难点 。

  课前准备 熟悉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情节,了解鲁提辖的性格特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播放《好汉歌》的录音,体会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豪迈风格。

  这首歌,描绘了一幅侠肝义胆、豪气冲天的英雄群像,歌颂梁山好们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英雄行为。今天,我们学习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鲁提辖就是这首歌当中所唱的英雄群体当中的一位。

  2.学生简介鲁提辖,老师补充

  鲁提辖,名鲁达,提辖是他所任的官职名。他看到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就不由得燃起怒火。为了搭救落难的金氏父女,见义勇为,三拳打死镇关西,因而丢了官职,被迫去作了和尚;真纯毫爽,蔑视一切清规戒律,大闹了五台山,只好到相国寺去看苹果园;又为搭救林冲,大闹了野猪林,连和尚也作不成,只得到二龙山落了草,最终被逼上了梁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是他的第一次亮相。

  (板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3.学生思考:鲁提辖为什么要打?怎么打法?打的结果如何?

  二、梳理故事情节,熟悉小说内容。

  1.找出故事情节所发生的地点,并据此划分结构。准备复述课文。

  故事情节所发生的地点有潘家酒楼、鲁家客店、郑屠肉铺、南门,据此,课文可大致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7段):潘家酒楼,鲁达倾听金家父女的倾诉。第二部分(8--9段):鲁家客店,鲁达保护金家父女离开。第三部分(10--20段):郑屠肉铺,鲁达痛打郑屠。第四部分(21段):南门,鲁达亡命出走

  2.学生根据结构提纲用3-4句话复述课文内容。

  要求:注意情节的连贯,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

  三、研读课文。

  1.    哪些片段写得最精彩?

  学生一般答出“消遣郑屠”(第10-20段)。接着布置自读这部分课文,读时要求找出三次“消遣”,三拳痛打和店小二的三次反应。

  2. 通过重点分析三次“消遣” 三拳痛打和店小二的三次反应,以此分析鲁提辖的性格。

  ⑴三次“消遣”:

  第一次:“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并要郑屠“你自与我切”。条件苛刻,有意“消遣”的意思郑屠不会不明白,但郑屠欺弱怕强,只得忍气吞声。

  第二次:“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郑屠虽提出“肥的臊子何用”,但顶不住鲁提辖的“相公钧旨”“谁敢问他”,也只好屈曲从事。

  第三次:“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见些肉在上面”。条件更为苛刻,消遣味道更浓,逼得郑屠冒出一句“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于是郑屠落实圈套,为自己遭“打”创造了条件,鲁提辖为“打”找到了理由。三次“消遣”,步步紧逼,郑屠忍无可忍,鲁提辖却是一胜再胜,次次得手。从中表现了鲁提辖为伸张正义惩治邪恶中表现出的坚定和机智,使读者折服。,体现了他的勇而有谋。

  ⑵痛打“三拳”:

  第一拳:打前先骂,一骂他郑屠不配叫“镇关西”,二斥他郑屠强骗金翠莲。这是先造舆论,为打张本,足见其智勇具全,决非粗鲁贸然行事。打的动作极为简洁:“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显示了武艺的高超。打的结果是“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这是具有何等的力量!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这个比喻很有讲究,首先是油酱有味,所以咸、酸、辣的不同;其次,油酱是液体,与后面的“滚”相呼应。

  第二拳:打前也有舆论,郑屠被打翻在地,挣扎不起,只叫:“打得好!”而鲁达却接口骂道:“还敢应口!”于是又找到再打的理由,惩罚“还口”。打的动作也只一下,“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结果是“眼棱缝裂,乌珠迸出”,其技艺其威力与第一拳比毫不逊色。这里也有一个精妙的比喻:“也似开了个采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因是“采”后面便有三色;因是“帛”,后面便有一个“绽”字,这段文字除了呼应之妙,更逼真地描出“血”“乌珠”带来红黑二色以及由红黑配调而出的“紫色”。(“迸出”的“迸”是个单音字,前面的“迸流”的“迸”教材编者未作注,也读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堂实录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堂实录(精选15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堂实录 篇1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重点语段鲁达行动描写的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