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九》,
《十几减九》,(通用7篇)
《十几减九》, 篇1
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p10-12页第二单元《十几减九》。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注重计算方法的培养和发掘,通过各种生动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思维并联系起来,使他们养成自己自主学习,并找到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计算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充分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
三、学生分析
本课时面对本班50个学生进行教学,102班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上学期,他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这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认识的基础;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这都有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逐渐形成自己有效的学习方式。
但有几位学生还需要教师不时进行引导和提示,通过多次的实践慢慢进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让学生通过新年游园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2、过程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讨论等探究活动,体验到十几减九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目标: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探究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① 掌握十几减九的简便算法——破十法或想加做减的思维过程。② 体验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创设情境):
师:锦泰小学举行了新年游园会,你们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我们先来看看套圈活动吧!
图中小明投了13个圈,套中了9个,有几个没有投中?
(二)展开
1、提出问题:
师:有几个没有投中,怎么列式呢?
2、解决问题:
生:13-9=___(预计有的学生可能会报出结果)
师:算出结果的同学想一想是怎么算出来的。其它的同学想办法算13-9的结果,可以用你的小棒来摆一摆,也可以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表示。
3、汇报:
生:我是数出来的,可让这位学生数一数没投中的。
生:我是想9+4=13,所以13-9=4(教师板书:“9+( )=13 13-9=4”)
师:哦!你是想9加几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几。这种方法我们就叫做“想加做减”,(并板书:“想加做减”),谁也是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的?
生:我是把13分成10和3,10减9等于1,1加3等于4。
师:还有哪位同学也用这种方法的,请用小棒来摆一摆,学生操作小棒。把13分成两堆,一堆10根,另一堆3根。从10根里去掉9根,还剩1根,剩下的和3根合起来是4根。(摆好后让学生口述操作过程,学生说不清的教师可适当引导)
根据学生的操作,教师随机板书。
师:这种方法我们就叫做破十法,并板书“破十法”。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我用数上棒的方法,从13根小棒里拿出9根,还剩4根。
生:我是画○表示的,我先画13个○,然后划去9个,还剩4个。
生:我把9分成3和6,13-3=10,10-6=4。……
师:以上的这些方法,你认为哪种最简单?
4、拓展:
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活动,后面还有几个活动,你也能解决吗?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活动,共同完成列式计算。
组1:我们解决的是卖气球,有15个气球,卖出了9个,还剩多少个?算式:15-9=6
师:你们是怎么算的,其余3人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组2:我们解决的是猜谜,有15个字谜,猜中9个,还有几个?15-9=6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组3:我们解决的是卖风车,有16只风车,卖了9只,还剩几只?16-9=7
师:你们是怎么算的?
5、小结:观察这几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都是减9的
生:他们都是十几减九的……
师:大家的发现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十几减九”的算式。(板书课题)
6、自主练习,巩固方法:
师:十几减九的算式除了这几道,你知道还有哪些吗?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并能在序地排列。
师:你会算吗?用你喜欢的方法想算哪道就哪道,并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算法。
师:你算的是哪道?怎么算的?
独立完成做一做3,做好后校对反馈。
六、板书设计:
11-9=2 9+(4)=13
12-9=3 13-9=(4)
13 – 9 = 4 想加做减
10 3
1
14-9=5 15-9=6 16-9=7
17-9=8 18-9=9 (破十法)
《十几减九》,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及练习二的题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活动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
3.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课本的复印资料、计数棒、圆片等帮助探究计算方法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提出问题。
1.师生交谈。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游园活动吗?(喜欢)
你们参加过那些游园活动?(钓鱼、猜谜语…….)
老师:元旦节要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设计一个有趣的元旦游园活动。
2.课件出示情景1(课本10~11页的主图中买卖风车的场景,稍做修改)。
师:首先,我们派小明去买游园活动的奖品──风车,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画面。
师:告诉老师,你们看懂了什么?(原来有12个风车,小明要买9个)
师:从你看到的信息中,你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还剩下几个风车?)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还有哪些小朋友也想解决这个问题?(几乎全班举手)
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
师:谁能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列式:12-9=?)
师:你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知道这个算式的得数?(数一数、用小棒或圆片摆一摆、动脑筋算一算或者想一想、看看手中的资料)
师:你们的办法真多!现在就用你自己喜欢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遇到困难可以和学习小组内的同学或者老师讨论讨论。(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
2.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你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数一数:
a1,2,3,…9拿走9个,1,2,3剩下3个风车。
b一个一个的数数圆片或其他的学具。
(2)摆一摆:
a先从10根小棒里面拿走9根,剩下的1根和2根合起来就是3根,所以12-9=3。
b从12根小棒里面,先把2根去掉,再从10里面拿走7根,剩下的就是3根。所以12-9=3。
……
(3)想一想、算一算:(老师要板书出计算的过程。)
a想加法算减法。因为3+9=12,所以12-9=3。
b把12成10和2,先用10-9=1,再用1+2=3,所以12-9=3。
c先用9-2=7,10-7=3,所以12-9=3。
d把9看做10,12-10=2,2+1=3,所以12-9=3。(出现此算法,老师要追问:2为什么要加1?)……
(4)看资料。如果由学生是看资料知道计算方法的,就让他带领同学们一起看资料。
师:你们今天太了不起了,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12-9=?,现在请同学们看看手中资料上的计算方法和我们的哪一种相同的。
师:上面的这么多的方法,挑出你最喜欢的一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知道还剩下几个风车了吗?(3个)
三、学生在情景问题的解决中巩固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出示情景2(书11页上的主图中买卖气球的情景稍做修改)。
师:为了增加游园的气氛,我们派小红去买一些气球。看,现在小红已经买到气球了,你从画面上知道了什么信息?(阿姨原来有15个气球,小红买了9个,要求阿姨还剩几个气球。)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会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会)
师:在四人学习小组里,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学生交流完后,请稍逊色一点的同学
《十几减九》,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