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5、4、3、
十几减5、4、3、(精选15篇)
十几减5、4、3、 篇1
教案示例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6+4= 6+5= 6+6= 6+7=
6+8= 6+9= 6+10=
2.( )里应填几(出示投影)?
6+( )=10 6+( )=11 6+( )=12
6+( )=13 6+( )=14 6+( )=15
6+( )=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继续演示课件】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减9、减8和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
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教师出示“13-6=□”.【继续演示课件】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
教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的题怎样算.算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的口算.
随堂练习【继续演示课件】
1.“做一做”第1题,出示投影.
(1)引导学生看图说意,列式计算.
(2)学生填书.
2.“做一做”第2题,加减法对比练习.分组进行.
6+5= 6+8= 6+6=
11-6= 14-6= 12-6=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订正时说一说怎样的.
6+□=13 6+□=15 6+□=16
13-6=□ 15-6=□ 16-6=□
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3~5题.
3.11-6= 17-8= 18-9=
14-7= 15-6= 16-7=
4.9+4= 12-6= 7+5=
11-7= 6+8= 16-9=
5.学校的胡琴和提琴一共有13把,胡琴有8把,提琴有多少把?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找朋友
游戏目的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复习20以内的减法.
游戏准备
教师制作如下的数字卡和算式卡:
游戏过程
1.教师发下数字卡和算式卡.
十几减5、4、3、 篇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二)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难点: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9+1 9+5 9+7
9+6 9+4 9+2
9+9 9+8 9+3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几.
9+( )=11 9+( )=14
9+( )=12 9+( )=16
9+( )=17 9+( )=13
9+( )=15 9+( )=18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先出示9个红苹果,再出示2个青苹果.然后画集合图.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左边有9个红苹果,右边有2个青苹果.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把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2=11.
师:苹果的总数是多少?(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合起来一共是11个苹果)
出示11个苹果图,教师一边把11个苹果画上集合圈,把9个红苹果画上虚线圈,一边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一共有11个苹果,去掉9个,还剩几个)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11个苹果中去掉9个,所以用减法)
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师:11-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即:11-9=10-9+1)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2)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左图和加法算式,右图和减法算式,想一想:苹果的总数都是11个,其中一部分是9个红苹果,另一部分是2个青苹果.为什么一个用加法,另一个用减法解答呢?(左图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右图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
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又学过9+2=11,那么在计算11减9时可以怎样想呢?(想: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同时教师板书得数“2”.
指名复述想的过程.
读算式:9+2=11,11-9=2.
2.教学例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2-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3得12,12减9得3)同时板书得数“3”.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4个圆,去掉9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4-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同时板书得数“5”.
读算式:12-9=3,14-9=5.
3.教学例3.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用手势表示去掉9个,还剩几个?),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
同样方法学习:16-9=7.
4.教学例4.
让学生看教科书,先独立在□里填数,教师行间指导,然后订正,并指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同时板书算式:
15-9=6 17-9=8 18-9=9
5.小结.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
教师板书:十几减9.
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都是十几的数,减数都是9)
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9加几得被减数,这题就得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习中还要用到.
(三)巩固反馈
1.做教科书第2页上“做一做”中的第1题,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怎么想的.
2.把教科书第2页上“做一做”中的第2题写成一组一组的卡片,让学生看卡片说得数.并可补充下面几组题:
9+( )=15 9+( )=12 9+( )=17
15-9=( ) 12-9=( ) 17-9=( )
3.做游戏:帮助小白兔回家.
准备8座小房子,在窗口处分别写上:“11-9”“12-9”…“18-9”的算式,再制作8只小白兔,小白兔身上分别写上:2,3,4,…,9的得数.(如下图)上述房子和小白兔分别悬挂在黑板两侧(顺序打乱).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套数字卡片(2~9).
教师任指一座小房子(上面的算式)问:这是谁(哪个小白兔)的房子?学生想好答数后,举起手中相应的卡片.然后教师将写有相应得数的小白兔和小房子配在一起,直到全部搭配好为止.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运用加减法的关系教学十几减9的减法.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进行学习.学习新课部分共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教学例1,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讨论初步理解算理;
第二层次.教学例2,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加强说算理的训练,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层次.教学例3,重点引导学生动手摆、列、想、算,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第四层次.教学例4,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看算式说算理.
通过以上的安排,做到从具体到抽象,体现了由浅入深、层次渐进的原则.在学习新知识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在巩固练习的设计中,能够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游戏形式的练习.不仅增强了趣味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及时获取全体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游戏中渗透了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内容.
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 篇3
教案示例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 )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
11-4=7→11-7=4 ……
11-3=8→11-8=3 ……
11-2=9→11-9=2 ……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口算,竞赛.
3.练习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4、5题(图片“练习四”、“练习五”).
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 篇4
教案示例一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想加法的思考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结合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培养学生的动脑筋、想问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例1的投影片或图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出示下面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答.
8+5= 8+7= 8+9= 8+4=
8+10=8+6= 8+8= 8+3=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括号里该填的数.
8+( )=12 8+( )=15 8+( )=16
8+( )=118+( )=14 8+( )=13
8+( )=17 8+( )=18
教师谈话:刚才计算的两组题都是“8加几”的加法,今天我们要利用“8加几”的知识计算的算式,看谁学得认真,学得好,学得快.同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片(杯子图).
先出示11个茶杯,然后用虚线圈去8个,引导学生说明图意.
有11个茶杯,拿走8个,还剩几个?
(2)启发学生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用减法计算,11减去8
板书:11-8
(3)引导学生想:
8加( )得 11,因为8加3得11,所以11减8得3.
即 11-8=3,板书:3.
(4)指名读算式11-8=3
2.教学例2.
(1)启发学生摆学具,同时口述题意.
有13个圆片,拿走8个,还剩几个?
(2)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8加( )得13,8加5得13,所以13-8=5.
(3)学生填书.
(4)读算式13-8=5.
(5)学生看书,边说题意边摆学具(例2右图)
有15个正方形,拿走8个,还剩几个?
(6)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启发学生明确:
8加( )得15,8加7得15,所以15-8=7
(7)学生填书.
(8)读算式15-8=7.
3.教学例3.
(1)引导学生分组交流.
12-8=□ 想:8加( )得12.
16-8=□ 想:8加( )得16.
(2)学生读算式.
4.教学例4.
启发学生讨论、交流,独立填写,读算式:
14-8=6 17-8=9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的口算题.
随堂练习
1.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10张口算卡片,现在我们做几道:
16-8 10-6 11-9 15-8
谁知道我手里还剩几张口算卡片?(老师手里还剩6张口算卡片)
师:你是怎样想的?(想:几加4是 10, 6加4是 10,从10张里去掉 4张,就是老师手里还剩几张卡片)
师:怎样列式?(10-4=6)
接着教师又出示3道:
14-89+612-9
师:现在一共做了几道?(一共做了7道)
师:老师手里还剩几道?(原来老师手里一共有 10张口算卡片,我们两次做了7道,老师手里现在还剩3张卡片)
师:怎样列式?
10-7=3
也可以这样列式:
10-4-3=3
2.出示“做一做”第1题投影片(图片“练习一”),引导学生看图说意,独立填写.
3.练习二第1题(图片“练习二).
想组成算减法,分组练习.
布置作业
10-8= 13-8= 16-8=
11-8= 14-8= 17-8=
12-8= 15-8= 18-8=
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 篇5
教案示例一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
7+( )=11 7+( )=13
7+( )=15 7+( )=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继续演示课件】,出示例1图.
(2)启发学生说明图意.
使学生明确:从12个圆片中,去掉7个,还剩几个?
(3)启发学生回忆:十几减9、十几减8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十几减9、十几减8都是想加算减的.
(4)例1应该怎样想?
分组交流,并填书;教师巡视指导.
使学生明确:像十几减9、十几减8那样,,可先想7加几得十几.
12-7=□ 想:7加( )得12,7加5得12,所以12-7=5.
(5)读算式: 12-7=5.
2.【继续演示课件】,出示例2:11-7=□ 15-7=□
(1)分组交流.
(2)指导学生独立填写.
(3)订正时,读算式11-7=4, 15-7=8.
3.【继续演示课件】,出示例3:14-7=□ 16-7=□ 13-7=□
(1)独立填写.
(2)订正时,读算式14-7=7,16-7=9,13-7=6.
三、全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口算.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7+5= 7+7= 7+8=
12-7= 14-7= 15-7=
一组一组地出示,做减法时说一说都是怎样想的.
2.“做一做”第2题.
7+□=11 7+□=13 7+□=16
11-7=□ 13-7=□ 16-7=□
学生无独立填写,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布置作业
1.
2.11-7= 13-7= 15-7=
12-7= 14-7= 16-7=
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二
课题: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2.使学生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步骤.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3.通过比较例4和例5两种应用题的异同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求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灵活地选择解答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1.口算:
14-8= 15-9= 12-7=15-7=
7+5= 13-8= 7+8= 11-8=
13-7= 17-9= 16-7= 12-9=
2.
3.
(1) (2)
二、教学例4.
由复习题3(1)引出例4.可以设计情境:草地上跑来7只白兔,又跑来5只黑兔.
(1)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继续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出示例4.
(2)正确读题.
(3)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教师在原题上
十几减5、4、3、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