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信客》教学设计

2024-06-053

《信客》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信客》教学设计 篇1

  10.《信客》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具体感知内容。

  2.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领悟他的品格和精神。

  3.感悟作者为信客树碑立传的原因。

  4.品味“质朴典雅、警辟畅达”的语言。

  5.培养学生洁身自好、待人宽容、任劳任怨、正直无私等的品质。

  【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信客职业品格,积淀人文素养。

  2.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品味语言特点,提升语言素

  【教学设想】

  1.导读课,“读思说写”的训练与展示;

  2.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人教八上】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正如一则广告语所说的:“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手机短信相互祝福已悄然成为一种时尚。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也许人们难以想象,其实在很长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余秋雨先生的《信客》将向我们讲述一段故事。“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让我们在故事中去认识信客,体会他们的苦涩人生吧!

  2.余秋雨,生于1946年,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二、整体把握:

  1.检查预习:

  唏嘘xīxū 嫉妒jí 晦气huì  噩耗è  猝然cù  诺诺nuò   呵斥hē 

  诘问jié  文绉绉 焦灼zhuó 伎俩jì  吊唁yàn  跋涉bá shè 颠沛pèi

  2.信客职业及其工作:

  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送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

  做一个信客,主要负责乡村城市间的信,物的传递;他还要代读,代写书信;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时,他还要处理后事,安慰家属。

  3.本文可分为几部分?请用一句话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①做信客理由②如何做信客③为什么不做信客④当教师,校长是好样的。

  4.信客工作的初步印象--苦。

  工作劳苦:终年跋泼;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5.年轻信客自己评价信客这份工作:“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①为什么说越来越凶险了?②以前是怎样撑持的?③为什么撑持不了了?

  ★★重点写了两个事迹,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这些都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6.总结信客这一生,他在哪里是一个转折?

  回乡教书。

  7.他这一生正好验证了那一句话--好人有好报。

  社会总是有良心的,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爱和怀念。人们常送些关怀与温暖。发财的同乡回来道歉,并请他代办邮政事务,后来大家又推举他当老师,当校长等等。等到临死时,又来纷纷吊唁。

  8.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觉得信客具有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三、质疑探究:

  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先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一是路途艰苦;二是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年轻信客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2.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3.本文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第一个特点,质朴而典雅。

  第二个特点,警辟而又畅达。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感悟了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笔下的信客形象,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但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信客的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善良厚道等美德深深地铭刻在了我们的心里。信客是无数奉献者中普通的一员,让我们从心底里去敬重他们,学习他们,将来我们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千万别抛弃了这些美德。

  2.请你为信客写一篇墓志铭(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内容是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

  信客之墓志铭: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3.请每一个同学给课文中的信客或普天之下辛劳奔波的邮递员写一首诗,或一篇散文,表达我们的理解、同情和崇高的敬意23

  4.也请同学们课外读一读余秋雨的散文来开拓一下我们的视野。

  五、阅读迁移

  谦卑的人有福

  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

  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

  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遭的姿态:虔诚、恭顺以及明智的位置选择。

  谦卑正是一种姿态。

  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

  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聪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

  谦卑是一种睿知。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如果在乞丐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

  谦卑是美。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冲和。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①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亲切,②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③物欲淘净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

  这就是谦卑的力量。

《信客》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整体把握课文,掌握文章的中心。从精妙的语言中揣摩文章的写作用意。

  2、过程和方法:

  把握人物的形象,体会前后对比的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设计】

  1、导入: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有各的行业规范。诚信不仅应该是职业道德的基础,更应该是为人处事的根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余秋雨的散文《信客》,看看我们应从主人公身上学习哪些品格。(引出课题)

  2、整体感知:让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从业缘起

  脉络信客生涯

  转行之后

  ⑴从业缘起:

  老信客自感失去了信誉,做不下去了,找到落魄返乡的青年。这个青年为老信客的诚心所动,终于接受了这份差事。

  ⑵信客生涯:

  ①新老信客叙谈从业之苦。(总领)

  ②工作极其繁忙,除收发信、物,捎带口信,还须听凭顾主絮叨;遇有噩耗,自然承当发泄幽怨的出气筒;传递遗物,难免遭受无端的猜疑;代人读写书信,每与人同生悲切;揭穿顾主败行,惨遭打骂诬陷……

  ③道路凶险,加之腿脚有病,信客终于无奈卸却差事。

  ⑶转业之后:

  ①人们终于想到他的好处,在生活上接济他。打过他的人,幡然醒悟,在乡里设了代办处,并向他道歉。信客以代人写书信为生,后来当了小学教师、校长。

  ②信客死后,葬在老信客的墓旁,前来吊唁的人很多。

  3、依据情节,归纳信客品格。(任劳任怨、诚心无私、待人宽厚、通达事理)

  4、研读结构:

  ⑴在结构上,作者是怎样安排信客和老信客的材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⑵怎样理解作者对老信客的态度?老信客对表达主题起什么作用?

  ⑶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你对哪些句子感兴趣?读一读,议一议。

  5、深入探讨:

  ⑴作者为什么要为信客树碑立传?

  ⑵随着社会的发展,信客这种职业早已消失,但诚信永远是做人之本。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

  6、课后拓展:

  试写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信客》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品味描写信客为人及其人生遭遇的文句,感受城市负面文化对农村的优秀的传统道德的冲击,了解传统美德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2、体会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余秋雨及这篇作品的时代背景。

  1、师:余秋雨是当代著名的学者、散文家,浙江余姚人。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大概发生在上世纪前半叶,当时有许多浙江农村的农民离开家人去十里洋场旧上海谋生,在外谋生的人与家人之间需要联系,于是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出现了一种特殊职业叫“信客”。(板书:信客)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品味描写信客为人及其人生遭遇的文句。

  (一)了解信客的职业特点。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13节,圈划出描写“信客”工作与生活的相关语句,从中体会一下信客这个职业有什么特点?

  2、学生默读第1-13节,圈划相关语句。             

  3、大组反馈。                              

  (二)品味描写信客人生遭遇的文句。             

  1、师:出示:

  (1)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

  (2)他说:“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师(出示):默读第17、20、21节,边默读边思考:把遗物送去,这件事的危难表现在哪里?给发了财的同乡送信,那次经历的凶险表现在哪里?年轻的信客面对的这些人有哪些特点?

  (三) 品味描写信客为人的文句。

  1、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12节到第23节,边默读边思考:

  (1)面对这些事与人,年轻的信客是怎么做的,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2)将信客与周围人的为人相比较,并结合材料上所给的三段话,思考:当时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

  边默读边思考,把你的理解写在书上。

  2、学生读注悟,教师巡视。       

  3、同桌讨论。   

  4、大组反馈。  

  附材料:

  (1)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他们便一起感叹唏嘘。(在第12节)

  (2)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第14节)

  (3)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在第15节)

  三、探讨主题。                                       

  1、师:随着时代的发展,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其消失是必然的,但今天我们应该保留哪些信客身上表现出的传统美德呢?

  2、师:我们一起读一下全文的最后一节,边读边思考:人们需要这些传统美德吗?你从哪些祠句感受到的?

《信客》教学设计 篇4

  《信客》教案设计

  授课对象:初二上

  课时:一课时

  目标:1积累词语,读准其音,理解其意。

  2分析事例,感受信客的为人并向其学习高尚的品格。

  3理清结构脉络,理解作者先写老信客的原因。

  重点2分析事例,感受信客的为人并向其学习高尚的品格。

  3理清结构脉络,理解作者先写老信客的原因。

  难点3理清结构脉络,理解作者先写老信客的原因。

  方法和辅助:多媒体,默读思考法,引导体验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现在我们的通讯非常发达,可以用手机发短信,电话问候,发电子邮件。即使是最传统的邮寄信件也有邮局作为中介,方便而快捷的传递信息。那么大家想过在20世纪初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农村,更别说这些发达的通讯工具的使用,他们怎么样和在外奔波的人进行交流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余秋雨的《信客》。

  展示幻灯片作者简介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协会会长。辞职后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作品有《千年一叹》《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借我一生》等

  背景资料

  作者的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20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等城市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乡村,城乡之间通信往来需要专人担当,于是有了信客这种特殊的职业。作者从小就听人讲家乡信客的事迹,对信客的酸甜苦辣记忆犹新,便写了此文以记之。

  二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信客的职责归纳事件和品格。

  1感知准备

  余秋雨先生作为文化散文的代表作家,在遣词造句是让人称颂的,相信大家在预习过程中也发觉很多陌生的词语,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展示幻灯片读准字音,理解其意,积累词语

  跋涉bá:形容旅途艰苦。闯码头:外出到城里谋生。嫉妒jí:妒忌。

  鸡零狗碎:形容非常零碎。震颤chàn:颤动。戚容qī:忧愁悲哀的面容。噩耗è:亲近的人死亡的消息。低眉顺眼:忍气吞声。

  连声诺诺nuò:连声称是。猝然cù:突然。呵斥hēchì:斥责。诘问jié:责问

  晦气huì:指人倒霉生病时难堪的气色。文绉绉zhōu:有文采。伎俩jìliǎng:不正当的手段。

  2初步感知

  同学们我们知道邮递员叔叔就是传递信件,那么书中的信客是不是工作也这么简单呢?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篇课文,思考信客要作些什么事情。

  请同学谈一谈,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送信收信,整理物品,传送噩耗,应对乡亲,代写书信)

  同学们,从信客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信客的工作非常琐屑繁杂,那么他的态度9又是如何,是否懒散马虎,厌恶憎恨的。(引导学生在书中的描写中概括信客的品格:认真负责,任劳任怨)

  3深入研读

  要体现一个人的品格就通过写事,那么作者着重写了信客哪些事,这些事又体现了信客的什么品格。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

  请同学回答,总结归纳(主要的:传送噩耗,料理后事;送信受屈,辞掉职务.)

  明确品格:善良厚道,仁义热心,宽容待人。

  三理清文章结构脉络,体会作者感情。

  1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在写小信客的故事要写老信客的事迹。讨论得出(体现信客一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精选13篇)《信客》教学设计 篇1  10.《信客》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具体感知内容。  2.体察信客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