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下《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下《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北师大版二下《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篇1
《美丽的武夷山》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文章中用优美的语句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武夷山的热爱、赞美之情,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
设计理念:
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充分朗读,让他们经历精读与略读,朗读与默读,自悟与交流,思考与想象,课文阅读与资料收集利用,感知内容与领悟情感,理解语言与积累语言的过程。从而锻炼他们的各种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过程与方法: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赏读。
2、通过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能够了解武夷山的位置与风光特点。
2、能通过想象,体会作者所描写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2、愿意和同学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能用自己的话,大胆地向他人介绍武夷山的风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音乐:小朋友们,首先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静静地听一段音乐。
2、你们说,美吗?今天啊,我们还将去一个同样美丽的地方,那就是美丽的——
二、招聘激趣,初步感知。
1、今天周老师收到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信上的内容。(出示课件)
2、谁来读读:大风车旅行社将在一师二附小招聘一批小导游。你愿意来试试吗?
3、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正好是一个旅游胜地,我们先一起游览游览,然后你再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对于武夷山,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4、学生充分阅读。
5、都读好了吗?把你读得最好的句子向大家展示展示。
6、学生读文,相机纠正。读课文中难读的词语
7、读了课文,现在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相机板书:位置山水漂行
8、总结:好了,刚才大家课文读得很准确,可别忘了,你们还要当小导游呢,怎么把武夷山的美介绍给大家呢!我们还得好好地读一读。
三、自主选择,体会意境。
1、那你们觉得武夷山的什么最美啊?
2、学生自由答问。
3、好的,你能找出这些美的句子读读吗?
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惊奇的语气)
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还不够静)溪水轻轻拍着竹筏,青山徐徐从两边退去,人们会有一种入诗入画的感觉。(还不够美)
到武夷山游览,可以爬山,也可以坐在古朴的竹筏上,在九曲溪上绕着山峰静静地、缓缓地、曲曲弯弯地漂行。(回归大自然的.悠闲与静谧。)
4、太美了,老师都陶醉了,我想配上音乐感觉一定会更好。
5、配乐指名读。
四、合作探究,体验尝试。
1、读得真好,我高兴地宣布,二二班全体同学都被招聘为大风车旅行社的小导游,让我们为自己的成功鼓鼓掌吧!
2、下面,给大家一个展示的机会,我们来玩一个我当小导游的游戏。
3、出示课件。
4、学生分组合作准备。
5、汇报。
6、总结。下课。
北师大版二下《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 《美丽的武夷山》。
一、说教材
文章中用优美的语句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武夷山的热爱、赞美之情,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教时安排为两课时,本次教学为第一课时。
二、说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文句的训练是本册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使命。阅读教学夸大积聚,夸大团体感觉,夸大学生本性化学习,提出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优美的武夷山》这篇课文就充实表现语文的人文性,以是在团体计划时,只管即便去满意学生的需求,通过多种方法,多个关键的激趣,让学生充实感觉武夷山的美。从而引发学生自动学习的愿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走进文本,从而也充实地表现了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职位地方。
三、说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去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按正确的书写要求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武夷山的美丽,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要求和本课的内容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武夷山的美丽,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五、教法、学法
1、搜集资料法。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散文,因离学生生活的地理位置较远,课前布置学生借用可利用的条件上网搜集有关描写武夷山的图片,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对武夷山充满一种无比喜爱之情。
2、自主识字法。二年级的学生已拥有多种识字方法,因此,在识字方面让学生自主选择识字方法,各显其能,然后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对生字进行检测,这样努力做到在活动中识字。
3、多种读书法。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对武夷山的喜爱用几句简单的语句是说不清的,因此,我带着学生反复地、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武夷山的无比喜爱之情。
4、以图促情法。这篇课文配有奇山秀水的画面,教学时充分发挥画面的作用,让学生借此画面,充分地感受武夷山的山美、水美。六、教学程序
一、回顾课文内容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美丽的武夷山》(板书课题),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奇山秀水、风景绝胜的武夷仙境!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说说你对武夷山有哪些了解?(生自由交流)
3、是啊!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赞叹武夷山的美景,“山上看水、水中观山”说的便是“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武夷山奇峰峭拔、碧水丹山之绝胜美景!
同学们,想去武夷山大饱眼福吗?想现在就去领略武夷山的奇山秀水吗?想马上就出发去一睹那碧水丹山的人间仙境吗?
4、好,轻轻地打开书30页,走进课文,你就来到了武夷山;走进课文,你就亲临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走进课文,你就会陶醉在这人间仙境!来,此时此刻,你的身边还应该带上什么?照相机是吧?就带上小小的相机,带上你陶醉的心情,美美地读一读这篇课文,拿的景色最吸引你,赶紧用小相机照下来,把那段风景多读几遍!(自读课文)
二、深入感悟
说说哪处风景最吸引你?
1、感悟第2自然段:
(1)“大王峰”
用一个字说怎么样?(险)
你从哪句话读出了“大王峰”的险?(从峰底向上有人工开出的石阶,一直通向峰顶)
(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海拔530米的大王峰,仔细观察,它和我们这边的山峰有什么不同?提高观察,得出大王峰上宽下窄,到处是悬崖峭壁,若是没有一条狭长的人工开出的石阶盘旋而上,人们就无法到达大王峰的山顶。
你说大王峰险不险?登上大王峰难不难?想不想登上大王峰去一览众山小呢?(指导朗读)
(2)“三十六峰”
现在我们就站在大王峰巅,俯瞰四周,三十六峰尽收眼底,说一说你拿着相机还拍到了哪?(板书:三十六峰)
你是怎样理解“造型奇特”这个词?(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板书:奇)
(课件演示其它山峰)其实武夷山的奇秀山峰又何止这些,三十六峰峰峰变幻,峰峦林立,瑰丽多姿,置身于这云雾缭绕的山峦之中,真是令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
说一说这“造型奇特”的山峰还像什么?(自由说)
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险峻的大王峰顶,造型奇特的三十六峰尽收眼底,俯瞰四周,峰峦叠嶂,到处绿树掩映,云朵漂浮在你的脚下,山峰轻拂在你的耳畔,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引导情境朗读第2段,体会山的造型奇特,山势险峻。)
2、感悟第3自然段:
还有哪一处风景吸引了你?(板书:一溪九曲)
(出示图片)你来看这溪水怎么样?(轻、静)
看屏幕,齐读、再读、一边想象一边再来轻轻地读——
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由想象溪水的轻、静)
多美的一幅风景画!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溪水宛如明镜,两岸青山、绿竹倒映水中,山花、溪水相映成辉,那真是“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指名指导朗读)
3、感悟第4自然段;
看到此情此景,同学们,此时现在,你最想做的便是什么?是啊,我们多想立刻就置身在这山川之中,多想立刻就忘情在这人间瑶池!就让我们一同坐在古朴的竹筏之上,在九曲溪上绕着山峰——漂行。溪水——,青山——,人们会有一种入诗入画的觉得。细致这些赤色的词,再读——,闭上眼睛,(配乐工范读)你都看到了什么?
带着这种迷恋、带着这种欣喜、带着这种入诗入画的心情,再读这一段。(引导朗读)
听着同学们如情入境的朗读,老师也不禁发出一声惊叹,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升华情感
此时现在,许多同学都已经抑制不住冲动的心情,恨不得马山就能眼见武夷山的绝胜美景,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带上心灵的这架小相机,一升引心去感觉、埋头去迷恋、埋头去咀嚼优美的武夷山!(播放武夷山风景片)
此时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武夷山,你最想把心中的哪个词献给它?(自由说)
好,这可真叫“三十六峰真奇绝、一溪九曲碧荡漾”!(板书)
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来放声地称赞这——优美的武夷山!一起来埋头的咀嚼这——优美的武夷山!一起来动情地叹息这人间瑶池——武夷山!
北师大版二下《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篇3
在阅读中体会课文的诗意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永泰小学 魏金平 执教 ◇区教科所 于世忠 评析
[教学设计]
《美丽的武夷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
本篇课文的教学,我为了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充分朗读,让他们精读与略读,朗读与默读,自悟与交流,思考与想象,感知内容与领悟情感,理解语言与积累语言,充分感悟文章人文之美,山水之美,语言之美。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图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自始至终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引导学生边评边品。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导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学过程 中,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在评价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本文的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我以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导入 课题,直接切入主题。
首先,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优美意境,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武夷山的第一印象。
第二,自主探究。武夷山到底美在哪里?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画下来,并认真地读几遍。本课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赏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句子学习,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师自始至终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引导学生边评边品。这篇文章的作者把武夷山山峰的形态各异、美不胜收描写得淋漓尽致。为了让学生更丰富地感受武夷山美的形象,我从网上找来了有关武夷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先有感性的认识,再不失时机的出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丰富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九曲溪水的文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重点句——“溪水很清”和“溪水很静”。我采用了指名读、评读、齐读、想象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悟、品味武夷山水“清、静”的特点。
第三,巧妙接读,整合全文。是写到武夷山游览观赏到的景色和游人的感受。我用师生接读的方式,让学生重新回味课文。将课文中对武夷山美、水美的段落整合到一起,让武夷山之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
最后我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结束语,提升“入诗入画”的感觉,让课文在诗歌的韵味中结束。
[评析]
本节课是一篇写景的美文,语句生动,意境优美。引导学生体会出武夷山的奇、险、清、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结合生动的图象画面,引导学生体会文字的优美情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体味,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展现独特心理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重点段落,通过充分的阅读,反复体会,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美的环境激发美的心理感受。教师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画面、音乐、范读,营造出和谐优美的氛围,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景之中,特别是画面与语句的有效融合,产生入诗入画的意境,使学生较好地体会到文章的美好意韵。
读的充分,品的细致是本节课的一个特色。范读、齐读、重点读、自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多样。读赏结合,读评结合,读思结合,读说结合,层层深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适时的点拨、进一步的发问,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化。当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后,教师不是简单地评价读的效果,而是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的,训练学生将内心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后,教师要求学生带着这种理解再读一遍,这种基于阅读基础上的思考、表达、又回归阅读的循环往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评、互评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益于营造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具体不空泛,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教师能够关注个体,将扎实的训练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如在体会水静的时候,教师提出:你有何感受?一个学生回答不完整,其他学生要回答。老师说,让他自己回答。学生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下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教师的宽容信任,是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基础,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注,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
通过对武夷山的自然景观的了解,可以引发学生对自然与人类生活方面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如果在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写一句感想时能够有所体现,无疑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另外,对大王峰的理解,有的学生似乎与蜜蜂的蜂混淆了,教师应及时指出两个字的不同含义。
>
北师大版二下《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第二篇主体课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性散文,主要描绘武夷山的奇山秀水.第一段主要介绍武夷山的位置和地貌,点出武夷山山水互抱的特点.第二段主要介绍武夷山的山,突出山的"造型奇特","山势险峻".第三段介绍水的特点"清,静".第四段写游览的方式,可以爬山,可以坐竹筏.四个自然段层次清楚,语言优美,采用比喻和整齐的对句,简洁明丽,适于朗读和积累.
学情分析:
武夷山位于福建,江西两省之间,距离鞍山的孩子来说比较遥远,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自一饱眼福.因此,教学中,需要借助音像资料,用鲜明的画面,配以清晰的讲解,再通过朗读,引领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武夷山的奇山秀水,进而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本节课是在第一课时学习生字,完成书写,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美丽的武夷山》(板书课题),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奇山秀水,风景绝胜的武夷仙境!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说说你对武夷山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交流)
3,是啊!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赞叹武夷山的美景,"山上看水,水中观山"说的便是"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武夷山奇峰峭拔,碧水丹山之绝胜美景!
同学们,想去武夷山大饱眼福吗 想现在就去领略武夷山的奇山秀水吗 想马上就出发去一睹那碧水丹山的人间仙境吗
4, 好,轻轻地打开书30页,走进课文,你就来到了武夷山;走进课文,你就亲临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走进课文,你就会陶醉在这人间仙境!来,此时此刻,你的身边还应该带上什么 照相机是吧 就带上小小的相机,带上你陶醉的心情,美美地读一读这篇课文,拿的景色最吸引你,赶紧用小相机照下来,把那段风景多读几遍!(自读课文)
二,深入感悟
说说哪处风景最吸引你
1,感悟第2自然段:
(1)"大王峰"
用一个字说怎么样 (险)
你从哪句话读出了"大王峰"的险 (从峰底向上有人工开出的石阶,一直通向峰顶)
(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海拔530米的大王峰,仔细观察,它和我们这边的山峰有什么不同 提高观察,得出大王峰上宽下窄,到处是悬崖峭壁,若是没有一条狭长的人工开出的石阶盘旋而上,人们就无法到达大王峰的山顶.
你说大王峰险不险 登上大王峰难不难 想不想登上大王峰去一览众山小呢 (指导朗读)
(2)"三十六峰"
现在我们就站在大王峰巅,俯瞰四周,三十六峰尽收眼底,说一说你拿着相机还拍到了哪 (板书:三十六峰)
你是怎样理解"造型奇特"这个词 (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板书:奇)
(课件演示其它山峰)其实武夷山的奇秀山峰又何止这些,三十六峰峰峰变幻,峰峦林立,瑰丽多姿,置身于这云雾缭绕的山峦之中,真是令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
说一说这"造型奇特"的山峰还像什么 (自由说)
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险峻的大王峰顶,造型奇特的三十六峰尽收眼底,俯瞰四周,峰峦叠嶂,到处绿树掩映,云朵漂浮在你的脚下,山峰轻拂在你的耳畔,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引导情境朗读第2段,体会山的造型奇特,山势险峻.)
2,感悟第3自然段:
还有哪一处风景吸引了你 (板书:一溪九曲)
(出示图片)你来看这溪水怎么样 (轻,静)
看屏幕,齐读,再读,一边想象一边再来轻轻地读——
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自由想象溪水的轻,静)
多美的一幅风景画!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溪水宛如明镜,两岸青山,绿竹倒映水中,山花,溪水相映成辉,那真是"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指名指导朗读)
3,感悟第4自然段;
看到此情此景,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做的就是什么 是啊,我们多想马上就置身在这山水之中,多想马上就忘情在这人间仙境!就让我们一同坐在古朴的竹筏之上,在九曲溪上绕着山峰——漂行.溪水——,青山—— ,人们会有一种入诗入画的感觉.注意这些红色的词,再读——,闭上眼睛,(配乐师范读)你都看到了什么
带着这种陶醉,带着这种欣喜,带着这种入诗入画的心情,再读这一段.(指导朗读)
听着同学们如情入境的朗读,老师也不禁发出一声赞叹,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升华情感
此时此刻,很多同学都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恨不得马山就能目睹武夷山的绝胜美景,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带上心灵的这架小相机,一起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陶醉,用心去品味美丽的武夷山!(播放武夷山风光片)
此时此刻,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武夷山,你最想把心中的哪个词献给它 (自由说)
好,这可真叫"三十六峰真奇绝,一溪九曲碧涟漪"!(板书)
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来放声地赞美这——美丽的武夷山!一起来用心的品味这——美丽的武夷山!一起来动情地感叹这人间仙境——武夷山!
下课!
北师大版二下《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篇5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运用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能力
联系生活理解、运用词句的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
感受武夷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难点
理解运用词句,在朗读的基础上想象表述。
方法
情景感悟、以读促讲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一、 导入
长寿老人彭祖茹芝饮瀑的古老传说让武夷山变得神秘,而独特的风景让武夷山拥有了美丽。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武夷山,寻找美丽、感受美丽,继续学习课文《美丽的武夷山》。
二、复习旧知
1、指名领读生字
2、回忆第一段内容:美丽的武夷山在哪里?课文哪句话总体描述了武夷山的风景?
(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那里峰峰有溪水环绕,水道随山峰弯曲回转。)
三、 新授
明确集中描写山水美景的段落(二、三段),边读边画出你认为体现山美、水美的句子。
(一)山之美——第二段
1、 山的奇:“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1) 指导学生按照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读出山的奇特各异。
朗读时注意处理好长句子的停顿、轻重,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 仿句造句:根据挂图上其他造型奇特的山峰形状,按照“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造句,并能有感情地表达清楚。
2、 山的险:“最险的是大王峰……一直通向峰顶。”
(1) 抓住重点词语“险”、“一直通向”,理解山峰的险。
(2) 变换角色,想象游人登上石阶的感觉。
(3) 图片感知大王峰的“险”
(4) 指导朗读,尤其要注意对重点词句的处理。
3、 学生自主总结武夷山山峰的特点——险、奇
(二)水之美——第三段
1、如果说山美在它的险和奇,那么这里水的美又应该怎样概括呢?(清、静)
2、学生读文,说出九曲溪名字的由来。
3、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体现水清、水静的句子,依据文中情境选择正确的语调朗读,注意朗读的情景交融。
(2)配乐自读练习
(3) 齐读
4、想想生活中形容水清、水静的句子还可以怎样说?
(三)入诗入画,整合提升——第四段
1、我们到武夷山游览,可以选择哪些方法?
2、理解竹筏在水中漂行的情景。(静静地、缓缓地、曲曲弯弯地漂行)
3、播放视频(入诗入画)
4、出示宋代朱熹《九曲棹歌》
5、入诗入画——齐读此段,指导朗读。
四、 总结
同学们,感受武夷山美丽的风光,我们对武夷山产生出无限的向往。同时武夷山也为国人赢得了一份自豪,它已经成为世界遗产地,向世界展示着它独有的诗画之美,成为我国壮丽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更多的美丽。最后让我们带着所有对武夷山的向往,齐读课题《美丽的武夷山》。
板书设计:
美丽的武夷山
山美 水美
︱ ︱
︱ ︱
入诗入画
险、奇 —————— 清、静
课件出示课题
板书武夷山美在“山、水”
板书“奇”
挂图出示其他山的造型和排比、比喻的句式
概括水美的体现,板书“清、静”
出示水的插图、配乐
多媒体视频播放武夷山风光。
板书“入诗入画”
课件出示古诗
配乐
北师大版二下《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武夷山的美
2、渗透进行句式训练
二、教学重点:
体会武夷山的美,能够美读
三、教学难点:
能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美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师:请小朋友们拿出听写纸,我们先听写上节课学过的词语
2、师听写“环绕”、“爬山”、“缓缓”、“感觉”、“安静”(边巡视边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3、师投影:谁来说一说,这个小朋友写得怎样?(正确吗?写得好不好?)
4、学生评议:(写得好:都写对了,看来这位小朋友昨天回家后对字词都进行了认真的复习,这就能取得好成绩
写得不对:你观察得真仔细,能够发现不正确的地方,
5、师:小朋友们评价得真不错,相信所有小朋友都能得到启示,下次会写得更好,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一点时间,把自己手中的听写卷修改修改。
(二)整体感知
过渡:请小朋友看向大屏幕
1、师:播放录象,配乐朗读
2、师旁白:这就是美丽的武夷山,它就像一幅美丽的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武夷山》这篇课文。
(三)学文
学山
1、师
北师大版二下《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