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案例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案例(通用12篇)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案例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新词。
2:反复朗读,对课文内容做出整体感知。
二,教学进程:
(一):导入
师生共交流有关徐霞客生平资料(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徐霞客是明代探险旅行家,游记文学家,地理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被誉为“千古奇人”。他再34 年走遍大半个中国,留给人们一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
卓尔不群:指才得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词语的理解对下面得教学起到铺垫作用)
2再读课文。思考:
(1)有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各用一句话概括段意(可让学生互相归纳补充,允许用此变化)
(2)围绕“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课文主要讲了哪方面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纠正,关键部分要多读一遍,加深印象)
3、回答自渎中的问题
(1)每自然段的内容是什么?
(可让学生互相交流,弄清徐霞客是明末的一位奇人)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奇人、奇举)
四、质疑问题
1、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不懂的内容
2、找出重点问题
(1)“阅读大地徐霞客”题目中“阅读大地”、“徐霞客”指的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徐霞客是一位奇人?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热爱大自然
3、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采用自渎、自悟、自学的方法,解决上一节课提出的问题(示题目)
二、讨论交流
三、交流结果
1、学生结合2--5段和预习中学到的知识讲一讲徐霞客的“三奇”
(1)读书不求功名
(2)历尽千辛万苦,坚持写记录、见闻
(3)不畏艰险、锲而不舍
(适时使用课件或投影,出示重点语句,让学生对有徐霞客有进一步的理解
2、交流《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奇在哪里?
(1)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2)学生回答
“奇书”: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
“奇书”:山水文学的不朽之作
(课件出示这本书,找其中精彩部分读给学生听)
(3)有感情地朗读,用一个词概括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卓尔不群。(这样学生对该词就容易掌握也很自然弄清徐霞客被称为奇人的原因)
三、总结全文,理清课文条理
1、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徐霞客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
2、小结: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这是写文章常用的方法
3、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件小事。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进一步认识徐霞客,了解他一生对祖国的巨大贡献。
板书设计: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奇人) 《徐霞客游记》(奇书)
有理想、有抱负 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
不畏艰险、持之以恒 山水文学的不朽之作
教学反思:我先是让学生查找资料,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然后从整体入手理解文章条理。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究,相互交流,突破重点词语的理解,分散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案例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揭题质疑
1、介绍搜集的资料。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徐霞客的文章——《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引入课题。板书。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检查预习
1、我会读
卓尔不群 露宿 栖息 源流 抢劫 锲而不舍 勘探
2、我会找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三、合作交流。
1.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说徐霞客是位奇人?徐霞客“奇”在哪里?
边读边做批注。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全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徐霞客的“奇”与与众不同。并借机指导朗读。
称徐霞客为“奇人”原因:
(1)不求功名。
(2)不畏艰险。
(3)求真求实。
(4)成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5)锲而不舍。
4、正是徐霞客这位奇人的奇举成就了千古奇书。同学们想想世人为什么称《徐霞客游记》为奇书?课文哪个自然段评述了这本书。(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两句话分别概述了此书“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四、回归课题、品读领悟。
1、让我们再来看课题《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现有你对阅读大地又有什么新的理解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语来理解“阅读”的意思吗?看谁找的又对又多。(考察,走遍,游历,研究,横跨,实际勘探等)
2、此时你对徐霞客这位奇人产生了怎样的感情?现在就带着这种感情,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话读一读。
3、找生讲读一读。
五、巩固延伸
徐霞客,就是用双脚、用心血、甚至用生命阅读着大地这部辽阔的无字之书,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奇书,他用一生的经历诠释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千古名言。关于徐霞客“奇人”、“奇事”还有很多,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淡泊名利
不避艰险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奇人 锲而不舍
成就奇书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案例 篇3
教材简析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师大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的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畏艰难险阻,徒步游览了大半个中国,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不朽杰作。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游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教学目标
1、回忆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奇”在哪里。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再次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
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他一生为中国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教具准备课件(重点句式)
设计总述
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是想让学生体会:“温故而知新”。这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我设计的第三课时,前两个课时已经把课文内容基本上完,时隔一个星期后,再来学习,意在指导学生有新的感悟,并且能够把作者的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加入自己的体会。同时再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本学期我们学过《走遍天下书为侣》,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总可以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同样,一篇文章不管你读过多少遍,你也总可以从中获得新东西。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和收获。
【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温故而知新。】
二、复习体会,获得新知。
1、师:回忆文章开头那一句话简单介绍了徐霞客?
抽生回答: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齐读这句话。
师:思考一下,你从这句话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回答。(比如:生活的年代、人们对他的评价等。)
师引导学生再读这句话,读出对徐霞客的敬仰、佩服之情。
师:你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你自己吗?
(教师可以做一个示范)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进行概括,准确表达了意思。这就是由书上的一句话获得的新知。
【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们获得简单的新知,有兴趣继续学下去。同时也为后面的写作作一个铺垫。】
2、师:徐霞客是一个“奇人”,首先表现在什么方面?
抽生回答,“淡泊名利,立志考察”
师:当时的读书人都在干什么?(追求功名)考中了,意味着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是呀,大多数人都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徐霞客却——卓尔不群。(追问:什么是卓尔不群?能换个词语来表达吗?比如:与众不同、截然不同。师一个小结: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三十年来——
学生接读:“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这段文字让我们浮想联翩,想象徐霞客会遇到什么困难?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从大家的叙述中我们真正感受到来徐霞客的雄心壮志和不畏艰险,他真不愧为奇人。请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
“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所以,我们获得的新知是——
过程的艰辛。
3、师: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获得什么信息?
(交通条件落后、没有——、没有——、没有——,这真是一件——)
师:说说前几天我们春游你的感受。
学生可以说坐着舒服的空调大巴车,品尝着美食,欣赏美丽的风景,是多么惬意。
师:课时,徐霞客的长途旅行却是一件——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情。
4、师:那么徐霞客在长途跋涉中经历来哪些艰险又感人的故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讲给小组成员听听。
四人小组讨论,利用文中提到的素材,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可以适当补充。
全班交流。
师小结:前两节课我们是通过读文,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文意,今天我们把作者的文字变成了自己的口语表达,加入了你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再读:“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的记忆,小组成员互讲故事,其实是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课后拓展:借用书中的素材加上自己的体会,用一百字的篇幅介绍徐霞客。可以是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地研究了教材和学生,精心地做了准备,较为成功地组织了本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整堂课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一开课我引用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学文中我让学生给“卓尔不群”换个成语来表达,学生们提到了“截然不同”、“与众不同”等。谈到当时的读书人时,我又提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引领学生学习使用名言。这与国学教学也是一脉相承的。
2、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根据书中提供的素材,加自己的合理的想象,还原徐霞客遇到的艰险故事。学生们在四人小组交流时,表现积极,兴趣浓厚,都愿意张开嘴巴说。
3、课后的拓展训练是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进行的。说容易,写作难。如何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准确地表述观点,是学生们有待提高的。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案例 篇4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通过反复阅读,知道徐霞客“奇”在哪里,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品词析句,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发展性目标:
1.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质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学习生字。
3.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品词析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徐霞客“奇”在哪里?边读边做批注。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课题《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你对阅读大地是怎样理解的?
此时你对徐霞客这位奇人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五、作业超市。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案例 篇5
今天我们听了林宝石老师执教的《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十组的第一篇主体阅读课文。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林老师上的这堂课基本成功。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对林老师这堂课的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文本中洋溢的情感、去求取文本赋予人内心活动后的顿悟、去感受文本中蓬勃向上的力量,并在此间尽情地开掘自己的灵性和智性。
首先林老师抓住“阅读”一词,让学生从平常的“阅读书籍、报刊……”入手,转到“阅读大地” 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出课题,提出质疑。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学生提出问题:“大地能阅读吗?”, “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他是怎样阅读大地的”为起点,其实林老师继续按照这些问题去展开讲解就更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我感悟到以学生质疑的问题,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然后扣住一个问题——徐霞客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靠什么克服困难的?引导学生们默读课文,要求把自己感受颇深的词语和句子划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做做批注。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迸发了智慧,同时情感也受到了熏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学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学生在思维碰撞过程中,丰满“了奇人”的形象。
二、评价得法,展现学生精彩。
一堂课学生精彩了才是达到了最高境界。学生精彩离不开老师的点拨、评价。而林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不够好,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朗读时,林老师只评价学生好与不好,而没有点评出好在什么地方,怎样好,这样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没有目标可参照了。在读书指导方面,应该让学生发挥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看着插图表达,看到什么,发挥想象力,把握情感去读,这样读书的时候就发挥得很棒了,可能会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了,使课堂富有生命力了。
三、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
我觉得林老师在提出问题是设计的不够科学,问题太多太凌乱,有些是没有价值的,因此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善于深入钻研教材,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充满情趣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热烈探求。教师预设的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迸发了智慧,同时情感受到了熏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学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
三、创造想象,发散思维
林老师在让学生思考问题时未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想象,因此学生未能很好理解主人公的品德、精神。如引导学生在探究徐霞客夜以继日历尽千辛万苦一个环节,讲到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时,我认为引导学生想象,在徐霞客长途旅行的日日夜夜中,他还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让学生畅所欲言展开合理的联想进行回答。这样抓住关键的语言文字进行想象,就比单纯的品味语言文字更直观形象,教师在整理总结学生的回答,点拨提升,引导他们体会到,不求功名,立志考察的徐霞客,的确是一位卓尔不群的奇人。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学习“奇人”;
林老师在总结课文时是匆匆地收场,总结不够深刻,因此学生对徐霞客这位人物形象、品德不够理解不透。如: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应再次回归到课题:为什么叫他“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学生谈到:徐霞客在考察大地,他把大地当作书本,一页一页、一步一步刻苦地读着。徐霞客的足迹遍布三江五岳,横跨了16个省份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市……此时,教师出示地图课件,通过看到中国的政区图、看到16个省市的具体分布,学生对徐霞客的逐渐丰满起来,对徐霞客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以上的几点是我个人的看法,为了以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在互相听课评课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努力的改变教学方法,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案例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重点、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出示徐霞客资料。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片新课文,齐读课题。
2、阅读大地怎么理解?平时我们阅读什么?徐霞客是把大地作为一本厚重的书来阅读的。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习生字词(出示课件)
3、读完课文,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再读感悟
1、文中作者称徐霞客是——奇人
2、什么样的人是“奇人”?
3、为什么称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谈一谈你的体会。
(重点抓住“卓尔不群”“醉心”“雄心壮志”“亲自”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处。借助图理解“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4、(出示课件)交流,指导朗读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段?
5、小结第二段内容和本段的学习方法。
徐霞客人还“奇”在哪里?在刚才的学习中,大家找到了重点句子和重点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的课文。 适当的作些批注。
6、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其它自然段。
7、讨论交流。
(1)第三自然段,“当时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有”,可是路上有什么呢?还有什么呢?指导朗读本段。
(2)第三段统领下面的四、五两段,这两段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他在长途旅行当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危险。谁来分别简单概括以下两段内容?
(3)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徐霞客是一个奇人?
第一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分别指导朗读。
8、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十多年的千辛万苦,最终他完成了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看看这本书“奇”在哪里?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我们的眼前已经清晰地呈现出一位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徐霞客的形象,他倾尽毕生的经历,历时三十多年,行程九万里去有利中华大地写成千古奇书,这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的那么此时此刻,你对徐霞客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呢?
2、就让我们带这种崇敬之情再次齐读课题。
阅读大地,是徐霞客一生的写照,因此后人才称他为“奇人”,让我们深深的记住这位千古奇人——齐读课题。
3、关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回家可以查找有关资料去了解千古奇人徐霞客和他的奇书。
板书: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奇人 奇书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案例 篇7
一,资料展示,初识"奇人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案例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